《研究生法學》征稿啟事
本文關(guān)鍵詞:《研究生法學》征稿啟事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研究生 法學 調(diào)研報告 政治學 經(jīng)濟學 社會學 新聞學 管理學 文稿質(zhì)量 書評
【摘要】:正★《研究生法學》面向校內(nèi)外作者約稿。征稿范圍涵蓋法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新聞學等多個領(lǐng)域,來稿體裁可包括論文、評論、調(diào)研報告、書評、譯文等!锉究晕母遒|(zhì)量為采用
【作者單位】: 《研究生法學》編輯部;
【分類號】:+
【正文快照】: ★《研究生法學》面向校內(nèi)外作者約稿。征稿范圍涵蓋法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新聞學等多個領(lǐng)域,來稿體裁可包括論文、評論、調(diào)研報告、書評、譯文等。★本刊以文稿質(zhì)量為采用之唯一標準,不問作者、學歷、專業(yè)、學校、職稱、屆級!锉究皇杖∪魏涡问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晉藩;;把《研究生法學》辦成春深的花圃[J];研究生法學;1996年01期
2 ;《研究生法學》1998年1、2、3期總目錄[J];研究生法學;1998年04期
3 ;《研究生法學》1997年1、2、3期總目[J];研究生法學;1997年04期
4 ;《研究生法學》2001年總目錄[J];研究生法學;2001年04期
5 ;《研究生法學》稿例(試行) 本稿例參照《中國法學期刊統(tǒng)一文稿規(guī)范(建議稿)》制定[J];研究生法學;2003年04期
6 ;《研究生法學》主題征稿啟事[J];研究生法學;2009年06期
7 ;《研究生法學》主題征稿啟事[J];研究生法學;2010年02期
8 ;《研究生法學》20周年特刊征稿啟事[J];研究生法學;2009年03期
9 ;《研究生法學》20周年特刊征稿啟事[J];研究生法學;2009年04期
10 ;《研究生法學》20周年特刊征稿啟事[J];研究生法學;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平;;法學既要創(chuàng)新也要交流[A];前沿 創(chuàng)新 發(fā)展——學術(shù)前沿論壇十周年紀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2 尤俊意;;新階段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十大課題[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3 邵柏;張帆;李圓圓;賀仲雄;;智能法學與統(tǒng)一集[A];2005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劉寶玉;;五年制外語與法學雙學士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5 吳偉平;;國外法律語言學的形成、現(xiàn)狀和分類[A];語言與法律研究的新視野——語言與法律首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周旺生;;新中國開國之初立法觀念的范本[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7 張革文;;董必武守法思想論[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8 梅雪;;董必武與依法治國方略和實踐的歷史發(fā)展[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9 崔敏;;注重體制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依法治國[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10 蕭伯符;;董必武法律思想及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略論[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衛(wèi)方;自治與開放之間的法學[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丁國強;轉(zhuǎn)型期與法學的突圍[N];法制日報;2008年
3 記者 李旭兵;首屆海峽兩岸法學學術(shù)研討會在鄭舉行[N];河南日報;2008年
4 記者 肖國忠;重視法學作品的翻譯與引進不是“西化過度”[N];光明日報;2009年
5 記者 梁捷;我對外法學交流日趨活躍[N];光明日報;2011年
6 □本報駐京記者 盧嶸 □湯涌;一位法學教授的維權(quán)代價[N];南方周末;2003年
7 劉海燕;全國法學社團樞紐組織的職能定位[N];法制日報;2010年
8 記者 劉建;第七屆長三角法學論壇舉行[N];法制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姚敏;法學教授叫板打折機票退票費[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10 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宋功德;法學與法治的距離[N];人民法院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卓澤淵;法的價值總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張麗清;難舍的道德帷幕:近代國人人權(quán)觀念考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趙克軍;南京國民政府前期股東權(quán)益糾紛的司法救濟(1927-1937)[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龔汝富;明清訟學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李力;“隸臣妾”身份再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葛洪義;法與實踐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偉偉;政策定向法學派淺議[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韓亞峰;西學東漸[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張宗清;波斯納的正義與效率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于曉青;論法學家的知識結(jié)構(gòu)[D];華東政法學院;2001年
5 王立標;法學科學性建構(gòu)的方法與難題[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閻云峰;從法律經(jīng)濟學到實用主義法學[D];湘潭大學;2004年
7 周建勛;法學判例教學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8 范明嫻;反思女性主義法學[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9 羅丹;法學翻譯中“雅”的重構(gòu)[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10 王冀;“法律”與“社會”的共謀[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99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huodongcehua/119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