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NO 2 調節(jié)NO x 氧化度堿液吸收一塔硫硝同脫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21 00:33
隨著國家加強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的聯(lián)合脫除技術成為了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設計了一塔雙循環(huán)的新模式,并與配加NO2調節(jié)NOx氧化度促進脫硝結合,實現(xiàn)了一塔同時脫硫脫硝。 首先,本文采用NaOH溶液為吸收液,在小型篩板塔內(nèi)進行脫硫、脫硝實驗,對配NO2調節(jié)NOx氧化度的方法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同時確定吸收液濃度、空塔氣速、吸收液流量、NO2/NOx(體積比)、煙氣中SO2和NOx濃度等因素對脫硫、脫硝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配NO2調節(jié)NOx氧化度的方法能夠實現(xiàn)較高的脫硝效率。當空塔氣速為0.7m/s、SO2和NOx進氣體積分數(shù)均為8×10-4,NO2/NOx為0.5,L/G=4L/m3時,以2%NaOH溶液進行煙氣同時脫硫脫硝實驗時,脫硫效率可以達...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2 SO2和 NOx主要來源及危害
1.2.1 SO2的主要來源
1.2.2 SO2的主要危害
1.2.3 NOx的主要來源
1.2.4 NOx的主要危害
1.3 國內(nèi)外 SO2和 NOx治理方法介紹
1.3.1 SO2脫除技術介紹
1.3.2 NOx脫除技術介紹
1.3.3 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介紹
1.4 本論文研究思路及內(nèi)容
第2章 配 NO2調節(jié) NOx氧化度脫硝的可行性及實驗條件的確定
2.1 主要實驗試劑及儀器
2.1.1 實驗試劑
2.1.2 實驗儀器
2.2 實驗裝置及流程
2.3 檢測及分析方法
2.4 主要影響因素的確定
2.5 實驗結果與討論
2.5.1 單獨脫硫、脫硝時,各因素對脫除效率的影響
2.5.2 NaOH 同時吸收 SO2和 NOx
2.5.3 同時脫硫脫硝過程中,脫硫、脫硝過程的相互影響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配 NO2調節(jié)氧化度一塔雙循環(huán)硫硝同脫
3.1 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
3.2 實驗裝置和流程
3.3 實驗檢測及分析方法
3.4 實驗結果與討論
3.4.1 脫硫部分
3.4.2 脫硝部分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脫硝漿液的處理
4.1 亞硝酸根(NO2
-)的化學性質
4.2 亞硝酸根(NO2
-)的氧化
4.3 實驗主要藥品及儀器
4.4 NO2
-和 NO3
-標準曲線的繪制
4.4.1 溶液的配制
4.4.2 標準曲線的繪制
4.4.3 標準曲線檢測結果及分析
4.5 NO2
-氧化實驗方法及步驟
4.5.1 O2氧化 NO2
-實驗步驟
4.5.2 H2O2氧化 NO2
-實驗步驟
4.5.3 氧化效率(η)的計算
4.6 實驗結果與討論
4.6.1 O2氧化 NO2
-實驗結果
4.6.2 H2O2氧化 NO2
-實驗結果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904762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2 SO2和 NOx主要來源及危害
1.2.1 SO2的主要來源
1.2.2 SO2的主要危害
1.2.3 NOx的主要來源
1.2.4 NOx的主要危害
1.3 國內(nèi)外 SO2和 NOx治理方法介紹
1.3.1 SO2脫除技術介紹
1.3.2 NOx脫除技術介紹
1.3.3 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介紹
1.4 本論文研究思路及內(nèi)容
第2章 配 NO2調節(jié) NOx氧化度脫硝的可行性及實驗條件的確定
2.1 主要實驗試劑及儀器
2.1.1 實驗試劑
2.1.2 實驗儀器
2.2 實驗裝置及流程
2.3 檢測及分析方法
2.4 主要影響因素的確定
2.5 實驗結果與討論
2.5.1 單獨脫硫、脫硝時,各因素對脫除效率的影響
2.5.2 NaOH 同時吸收 SO2和 NOx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配 NO2調節(jié)氧化度一塔雙循環(huán)硫硝同脫
3.1 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
3.2 實驗裝置和流程
3.3 實驗檢測及分析方法
3.4 實驗結果與討論
3.4.1 脫硫部分
3.4.2 脫硝部分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脫硝漿液的處理
4.1 亞硝酸根(NO2
-)的化學性質
4.2 亞硝酸根(NO2
-)的氧化
4.3 實驗主要藥品及儀器
4.4 NO2
-和 NO3
-標準曲線的繪制
4.4.1 溶液的配制
4.4.2 標準曲線的繪制
4.4.3 標準曲線檢測結果及分析
4.5 NO2
-氧化實驗方法及步驟
4.5.1 O2氧化 NO2
-實驗步驟
4.5.2 H2O2氧化 NO2
-實驗步驟
4.5.3 氧化效率(η)的計算
4.6 實驗結果與討論
4.6.1 O2氧化 NO2
-實驗結果
4.6.2 H2O2氧化 NO2
-實驗結果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904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0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