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臭氧氧化副產物的風險控制及新型含鋯混凝劑性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09 13:05
飲用水水源普遍遭受污染,水質標準不斷提高,飲用水深度處理和新型水處理藥劑的研發(fā),是水處理領域熱點課題之一。本課題在對珠江水系東江、西江、北江水源水質及咸潮影響的采樣調研基礎上,進行模擬配水實驗,跟蹤監(jiān)測感潮水在含臭氧活性炭全流程處理工藝處理過程中臭氧氧化副產物溴酸鹽和甲醛的生成和轉化情況,系統地評估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臭氧氧化副產物風險。同時,探討可變電荷土壤吸附去除溴酸鹽可能性,側重考察初始pH值、土壤投加量、溴酸鹽初始濃度和溫度的影響,了解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并以珠江原水為研究對象考察了一種新型含鋯混凝劑混凝效能。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水源水中豐水期溴離子含量較低,溴酸鹽生成風險不大,但是枯水期海水倒灌會引起水中氯離子濃度倍增,珠三角地區(qū)受咸潮影響水源水的監(jiān)測數據可以得出氯離子和溴離子之間的線性關系:[Br-]=3.3769[Cl-]–11.849,R2=0.9997。海水倒灌可引起溴離子濃度升高,當Br->50μg/L時,在一定的處理條件下BrO3-的生成量就有可能超過水質標準(10μg/L)。珠江三角州地區(qū)存在溴酸鹽超標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咸潮。 通...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珠江流域飲用水水源現狀及存在問題
1.1.2 飲用水水質標準
1.1.3 臭氧化副產物危害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1.2.1 臭氧化副產物的生成轉化機理
1.2.2 臭氧氧化副產物溴酸鹽的去除方法
1.3 課題研究目的、意義和內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2 研究內容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試劑與儀器
2.1.1 實驗試劑
2.1.2 實驗儀器
2.2 試驗方法
2.2.1 臭氧工藝處理感潮水實驗
2.2.2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研究
2.2.3 新型含鋯混凝劑效能的研究
2.3 分析方法
2.3.1 水中臭氧濃度的測定方法
2.3.2 BrO3-和Br-的測定方法
2.3.3 甲醛的測定方法
第三章 珠江流域下游原水臭氧氧化副產物風險評估
3.1 珠江三角洲重點城市主要水源地
3.2 珠江三角洲主要水源地水質的現場調研
3.2.1 監(jiān)測點的選擇
3.2.2 監(jiān)測結果
3.3 珠江三角洲受咸潮影響情況
3.4 感潮水源水臭氧處理全流程副產物生成轉化情況
3.4.1 實驗水質及參數
3.4.2 實驗結果與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水中溴酸鹽研究
4.1 可變電荷土壤理化性質表征
4.1.1 土壤基本性質的測定
4.1.2 土壤溶解過程中pH和Zeta電位的變化
4.1.3 土壤組成和結構分析
4.2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影響因素的研究
4.2.1 初始pH值的影響
4.2.2 土壤投加量的影響
4.2.3 溴酸鹽初始濃度的影響
4.2.4 溫度的影響
4.3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熱力學與動力學研究
4.3.1 溴酸鹽吸附熱力學研究
4.3.2 溴酸鹽吸附動力學研究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新型含鋯混凝劑效能的研究
5.1 實驗部分
5.1.1 實驗用水
5.1.2 實驗儀器與試劑
5.1.3 混凝實驗方法
5.2 實驗結果與討論
5.2.1 投加量對混凝效果的影響
5.2.2 初始pH值對混凝效果的影響
5.2.3 混凝過程中絮體顆粒形態(tài)
5.2.4 混凝劑絮體沉降速度研究
5.3 本章小結
主要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38791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珠江流域飲用水水源現狀及存在問題
1.1.2 飲用水水質標準
1.1.3 臭氧化副產物危害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1.2.1 臭氧化副產物的生成轉化機理
1.2.2 臭氧氧化副產物溴酸鹽的去除方法
1.3 課題研究目的、意義和內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2 研究內容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試劑與儀器
2.1.1 實驗試劑
2.1.2 實驗儀器
2.2 試驗方法
2.2.1 臭氧工藝處理感潮水實驗
2.2.2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研究
2.2.3 新型含鋯混凝劑效能的研究
2.3 分析方法
2.3.1 水中臭氧濃度的測定方法
2.3.2 BrO3-和Br-的測定方法
2.3.3 甲醛的測定方法
第三章 珠江流域下游原水臭氧氧化副產物風險評估
3.1 珠江三角洲重點城市主要水源地
3.2 珠江三角洲主要水源地水質的現場調研
3.2.1 監(jiān)測點的選擇
3.2.2 監(jiān)測結果
3.3 珠江三角洲受咸潮影響情況
3.4 感潮水源水臭氧處理全流程副產物生成轉化情況
3.4.1 實驗水質及參數
3.4.2 實驗結果與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水中溴酸鹽研究
4.1 可變電荷土壤理化性質表征
4.1.1 土壤基本性質的測定
4.1.2 土壤溶解過程中pH和Zeta電位的變化
4.1.3 土壤組成和結構分析
4.2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影響因素的研究
4.2.1 初始pH值的影響
4.2.2 土壤投加量的影響
4.2.3 溴酸鹽初始濃度的影響
4.2.4 溫度的影響
4.3 可變電荷土壤吸附溴酸鹽熱力學與動力學研究
4.3.1 溴酸鹽吸附熱力學研究
4.3.2 溴酸鹽吸附動力學研究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新型含鋯混凝劑效能的研究
5.1 實驗部分
5.1.1 實驗用水
5.1.2 實驗儀器與試劑
5.1.3 混凝實驗方法
5.2 實驗結果與討論
5.2.1 投加量對混凝效果的影響
5.2.2 初始pH值對混凝效果的影響
5.2.3 混凝過程中絮體顆粒形態(tài)
5.2.4 混凝劑絮體沉降速度研究
5.3 本章小結
主要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38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hetongwenben/373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