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對科研論文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10:12
本文關(guān)鍵詞:國際合作對科研論文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國際合作 論文質(zhì)量 影響因子 被引次數(shù) 機制
【摘要】:隨著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不斷深化,提高科學研究質(zhì)量已經(jīng)取代提高數(shù)量的增長,成為新的發(fā)展主題。通常認為,國際合作是提高科學研究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本研究關(guān)注兩個問題:(1)國際合作的論文質(zhì)量是否顯著高于沒有國際合作的論文?(2)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為案例,將1999-2010年間上海交通大學被SCIE和SSCI收錄的論文分有國際合作和無國際合作兩類,對兩類論文發(fā)表期刊的檔次分布和被引用情況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研究發(fā)現(xiàn)有國際合作的論文中發(fā)表在影響因子前50%的期刊上的比例更高,有國際合作的論文篇均被引次數(shù)更高,未被引論文比例更低。國際合作對科研論文的質(zhì)量提高存在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 通過對30名上海交通大學的科研人員的訪談發(fā)現(xiàn):有三分之一的被訪談人認為國際合作論文更好,大多數(shù)的被訪談人都認為自己的國際合作論文與非國際合作論文的質(zhì)量無明顯差異。但是從不同的方面,,都有部分被訪談人認為通過國際合作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合作伙伴的水平和學術(shù)影響力、研究問題的前沿性、研究思路的開闊性和研究的規(guī)范性。
【關(guān)鍵詞】:國際合作 論文質(zhì)量 影響因子 被引次數(shù) 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4;G353.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緒論12-22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進入攻堅階段12-13
- 1.1.2 國際化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根本要求和重要舉措13-14
- 1.1.3 國際合作論文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指標14
-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14-15
- 1.2.1 研究目的14-15
- 1.2.2 研究意義15
-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5-22
- 1.3.1 世界范圍內(nèi)國際合作論文呈增長趨勢16-17
- 1.3.2 國際合作論文與非國際合作論文的比較——期刊影響因子的視角17-18
- 1.3.3 國際合作論文與非國際合作論文的比較——被引頻次的視角18-20
- 1.3.4 開展國際合作的原因分析20-22
- 第二章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論文情況分析22-30
- 2.1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論文統(tǒng)計22-23
- 2.1.1 數(shù)據(jù)源及文獻類型的選取22
- 2.1.2 國際合作的判定22-23
- 2.1.3 合作伙伴的判定23
- 2.1.4 學科領(lǐng)域與學科23
- 2.2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論文的數(shù)量與占比23-25
- 2.3 國際合作伙伴國家(地區(qū))分析25-27
- 2.4 國際合作類型分析27-28
- 2.5 不同領(lǐng)域的國際合作情況分析28-30
- 第三章 國際合作論文和非國際合作論文的質(zhì)量比較與分析——論文發(fā)表期刊檔次的視角30-39
- 3.1 分析方法30
- 3.2 學校層面的比較與分析30-34
- 3.2.1 國際合作論文中的前 50%論文比例顯著地高于非國際合作論文30-32
- 3.2.2 通訊作者為非大陸單位的論文中影響因子前 50%論文比例顯著更高32-34
- 3.3 學科領(lǐng)域?qū)用娴谋容^與分析34
- 3.4 學科層面的比較與分析34-39
- 3.4.1 國際合作對自身發(fā)展水平較好的學科提升效果不顯著35-36
- 3.4.2 國際合作在更高檔次的期刊中提升效果顯著36-39
- 第四章 國際合作論文和非國際合作論文的質(zhì)量比較與分析——論文被引情況的視角39-47
- 4.1 分析方法39-40
- 4.2 學校層面的比較與分析40-43
- 4.2.1 國際合作論文的被引用情況優(yōu)于非國際合作論文40-42
- 4.2.2 通訊作者為非大陸單位的論文被引用情況更好42-43
- 4.3 學科領(lǐng)域?qū)用娴谋容^與分析43-45
- 4.4 學科層面的比較與分析45-47
- 4.4.1 篇均被引次數(shù)情況分析45
- 4.4.2 未被引論文情況分析45-47
- 第五章 國際合作對科研論文質(zhì)量影響的原因分析——科研人員訪談的視角47-59
- 5.1 訪談方法47-48
- 5.2 多元化的國際合作伙伴結(jié)識方式48-49
- 5.2.1 國際會議是最為常見的國際合作伙伴結(jié)識方式48-49
- 5.2.2 國外求學期間結(jié)識國際合作伙伴的比例也較高49
- 5.2.3 其他國際合作伙伴結(jié)識方式49
- 5.3 國際合作論文產(chǎn)生方式及分工情況49-53
- 5.3.1 幾種常見的國際合作論文產(chǎn)生方式49-50
- 5.3.2 國際合作論文完成過程中的合作程度情況50-52
- 5.3.3 國際合作論文作者排序情況52-53
- 5.4 國際合作論文和非國際合作論文質(zhì)量比較與原因分析53-57
- 5.4.1 合作伙伴的水平和學術(shù)影響力53-54
- 5.4.2 研究問題的前沿性54-55
- 5.4.3 研究思路的開闊性55-56
- 5.4.4 研究的規(guī)范性56
- 5.4.5 提高我方科研能力56-57
- 5.5 國際合作開展中受到的支持和遭遇的困難57-59
- 5.5.1 國際合作過程中受到的支持57-58
- 5.5.2 國際合作過程中遭遇的困難58-59
- 第六章 結(jié)論與討論59-62
- 6.1 主要研究結(jié)論59
- 6.2 討論59-62
- 6.2.1 合作伙伴國家(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是發(fā)達國家60
- 6.2.2 同一作者國際合作論文與非國際合作論文質(zhì)量沒有比較60
- 6.2.3 本研究涉及的案例中深度國際合作比例過低60-62
- 參考文獻62-64
- 附錄64-112
- 附錄 1:上海交通大學 1999-2010 年年度國際合作伙伴國家(地區(qū))64-65
- 附錄 2:分學科 Q1、Q2、Q3、Q4 論文數(shù)65-71
- 附錄 3:在發(fā)表期刊影響因子 50%標準下卡方檢驗結(jié)果71-77
- 附錄 4:在發(fā)表期刊影響因子 25%標準下卡方檢驗結(jié)果77-85
- 附錄 5:分學科的 t 檢驗85-88
- 附錄 6:分學科未被引論文數(shù)88-95
- 附錄 7:訪談提綱95-96
- 附錄 8:訪談邀請函96-97
- 附錄 9:訪談人員基本信息97-98
- 附錄 10:訪談結(jié)果98-112
- a. 您是怎樣認識您的國際合作伙伴的?98-99
- b. 國際合作論文分工情況99-100
- c. 參與的國際合作和了解的國外學者之間的合作是否有區(qū)別100-102
- d. 論文質(zhì)量整體評價102-103
- e. 合作對象水平的影響103-104
- f. 合作使得研究的更前沿?104-105
- g. 合作使得研究的思路更開闊?105-106
- h. 合作對象的研究方法更規(guī)范?106-107
- i. 合作對象的語言和寫作更為流暢?107-108
- j. 國際合作使您和您的團隊的科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108-109
- k. 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什么?109-110
- l. 是否受到過國家、上海或交大相關(guān)政策的支持?110-111
- m. 建議111-112
- 致謝112-11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已發(fā)表或錄用的論文11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鄭如青;張琰;;北京大學科研國際合作的成效與發(fā)展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2 葉賦桂,羅燕;國際合作:印度理工學院的一流大學之路[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黃大衛(wèi);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建設研究型大學中的作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劉云;國際科學合作與交流的政策背景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1996年03期
5 胡萍;王巖;馬軍;;清華大學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研究與思考[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6年03期
6 劉云,朱東華,許海力,毛家杰;基礎(chǔ)學科國際科學合作的重要模式[J];科學學研究;1996年01期
7 謝彩霞;;國際科學合作研究狀況綜述[J];科研管理;2008年03期
8 趙曉冬;王景龍;胡智薇;王斌;;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大學共同體模式[J];學術(shù)交流;2008年04期
9 賀天偉;;中國國際合作論文的科學計量學研究[J];中國科學基金;2009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謝彩霞;科學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學計量學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494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gxjt/8494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