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1年我國競技健美操科研論文統計分析
本文關鍵詞:2000-2011年我國競技健美操科研論文統計分析
【摘要】:以"中國知網"體育核心期刊上收錄的2000-2011年間有關我國競技健美操的論文為研究對象,對論文的數量、內容、方法、作者情況進行分析。旨在揭示我國競技健美操運動研究的現狀,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以進一步推動我國競技健美操運動科研水平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從理論上更好的去指導實踐。
【作者單位】: 忻州師范學院體育系;
【關鍵詞】: 競技健美操 統計分析 體育核心期刊
【分類號】:G831.3
【正文快照】: 1研究對象與方法1.1研究對象選取2000-2011年發(fā)表在“中國知網”體育核心期刊上的有關競技健美操方面的論文114篇為研究對象。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上以檢索“競技健美操”為關鍵詞,以16種中文體育核心期刊2000-2011年年間收錄的有關競技健美操的文章為檢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賀改芹;對我國競技健美操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美;從規(guī)則變化分析競技健美操發(fā)展趨勢及應采取的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回寅,劉志紅,張建會;論健美操運動員等級規(guī)定動作的普及與少年運動員的培養(yǎng)[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3 王洪;楊曉龍;;從規(guī)則變化分析競技健美操的發(fā)展趨勢[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汪海燕;對影響我國競技健美操水平的幾個非訓練學因素的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方哲紅;新規(guī)則下健美操訓練對策[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張秋艷,吳曉紅,解文杰;對我國表演性幼兒基本體操開展現狀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胡海峰,汪康樂,朱文杰;從國際規(guī)則變化看競技健美操的發(fā)展趨勢及相應對策[J];遼寧體育科技;2005年02期
8 鄭紅,韓寶紅;我國競技健美操混雙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技術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5年05期
9 張玲;;試論自由體操與競技健美操之間的運動技能遷移[J];遼寧體育科技;2006年02期
10 韓寶紅;刁在箴;;中外競技健美操男單項目難度編排對比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6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建敏;競技健美操體能的概念及其訓練內容的理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2 王翠娟;競技健美操六人操的發(fā)展趨勢與我國競技健美操六人操的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沛;變奏訓練法對競技性健美操運動員基本動作肢體姿勢控制能力的影響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4 曲雪芹;我國競技健美操混合雙人項目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湯月琴;江蘇省中學生健美操競技水平現狀與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吳莉莉;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健美操運動的影響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年
7 陳軍;我國競技健美操音樂選配現狀分析和選配模式構建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8 江山;江蘇省競技健美操人力資源現狀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薛興華;我國競技健美操后備人才技術水平現狀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趙燕;規(guī)則導向下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成套動作編排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賀改芹;對我國競技健美操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譚小翠,李信就,趙曉勤;影響大學生體育選項課因素的調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7期
3 劉巧俠,李金;我國大眾健美操理論研究現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9期
4 馬莉,何幸光;我國健美操理論研究現狀與展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5 李曉紅;廣州市健美操指導員現狀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董新軍,刁在箴;國際健美操2005版新規(guī)則變化的主要特點及競技性展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吳翌暉;我國普通高校關于健美操研究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劉智麗;對我國健美操理論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的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5年02期
9 唐玉梅;國內外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的對比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10 楊興權;陸莉萍;;FIG競技健美操規(guī)則的改變對競技健美操技術發(fā)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田禾;區(qū)域互動與我國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金曼;江蘇省普通高校健美操開展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2 陳金;河北省中學健美操開展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左寧寧;健美操教育理論體系創(chuàng)新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4 曹海燕;遼寧省健身性健美操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政;有中國特色的健美操理論與實踐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新雷;山西省高校教師體育健身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7 鄭麗坤;白城市高中健美操課開展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迪;;對青少年競技健美操柔韌素質訓練的探討[J];體育博覽;2011年07期
2 楊春穩(wěn);;競技健美操在邢臺中學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S1期
3 李健;;試從規(guī)則變化視角探討競技健美操的訓練[J];華章;2011年15期
4 劉浩;;競技健美操體能屬性與結構特征[J];運動;2011年06期
5 梁穎;;2009~2012周期中國競技健美操女子單人項目藝術編排的現狀分析[J];運動;2011年07期
6 婁菲;;競技健美操中藝術表現力影響因素的分析[J];內江科技;2011年08期
7 劉利;;競技健美操核心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分析[J];體育博覽;2011年07期
8 馬曉;李富菊;李新紅;;第11屆健美操世錦賽男單項目中國隊與前三名隊難度動作對比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年03期
9 潘利利;孔碩;尹超;;國內外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編排分析——以女子單人操為例[J];現代交際;2011年05期
10 周峰;;談影響南京市青少年競技健美操訓練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山;;江蘇省競技健美操教練員質量的調查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楊曉艷;;競技健美操藝術表現力培養(yǎng)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劉浩;;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技術鏈分析及其在專項體能訓練中的應用[A];第3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慧莉;;從第十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看世界競技健美操格局與我國的發(fā)展對策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5 陳德新;;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統計分析[A];2003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6 林瑩曉雪;;競技健美操體能評價指標體系理論框架的建立[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7 任霞;;淺談影響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個體藝術表現力的因素[A];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8 索奇山;王華鋒;;我國武術散打科研論文作者群的信息統計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9 曲潤杰;;我國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比賽中獲勝手段及技法得分的統計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10 劉雪松;;體育核心期刊論文摘要統計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競技健美操 雕塑形體的活力之舞[N];河南日報;2005年
2 方翔;從數字看趨勢[N];中國郵政報;2004年
3 謝勇強;健美操期待新突破[N];中國體育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謝漪珊;健美操:跳躍之中喜迎奧運[N];中國體育報;2008年
5 謝漪珊;中國隊榮登獎牌榜榜首[N];中國體育報;2007年
6 文晴;北京奧運的氣象保障[N];學習時報;2008年
7 徐飛鵬;北京啟動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設[N];中華新聞報;2007年
8 劉榮發(fā);2005年紀特郵票全張票分析[N];中國集郵報;2006年
9 記者 謝漪珊;中國隊如愿奪冠[N];中國體育報;2006年
10 職新建;北京奧運拉動就業(yè) 三產需求人數多[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姜桂萍;藝術表現力在藝術評分類項目中的競技價值及其培養(yǎng)[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峰;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競技健美操隊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乾琦;河北省第十六屆大運會競技健美操參賽隊現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姚華;競技健美操鍛煉對18名香港小學生身心指標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曾凡超;探討新周期下競技健美操的發(fā)展趨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立偉;新周期我國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技術水平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0年
6 杜焱鑫;競技健美操空間運用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1年
7 鄒瑋;競技健美操新舊規(guī)則的變化趨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王翠娟;競技健美操六人操的發(fā)展趨勢與我國競技健美操六人操的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曉麗;競技健美操三人操托舉動作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駱煌;我國優(yōu)秀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37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gxjt/83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