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學刊科研論文摘要的對比分析
本文關鍵詞:漢英學刊科研論文摘要的對比分析
【摘要】: 科研論文英語摘要的寫作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要通過英文摘要使自己的研究成果簡明有效的傳達給世界,以便讀者評價并決定是否要進一步閱讀論文。所以,找出英語摘要寫作的一般狀況,進一步找出中國科研論文中摘要漢譯英的狀況,尤其是其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對漢譯英的英文摘要和英美作者寫的英文摘要之間,以及漢譯英的英文摘要和其相應的中文摘要之間,進行了對比分析。一共對比了120篇科研論文摘要,包括40篇中文摘要,40篇漢譯英的摘要和40篇英美作者寫的英文摘要,以便研究它們的體裁,包括語步和其他相關的語言學特征。結果表明各語步在漢譯英摘要和中文摘要中的頻率沒有明顯區(qū)別,而各語步在漢譯英摘要和英美作者寫的英文摘要中的頻率存在明顯區(qū)別。兩組比較中也有一些語言學特征的不同,如漢譯英摘要和英美作者寫的英文摘要間的時態(tài)、情態(tài)動詞、被動語態(tài)、第一人稱代詞和語步的長度,漢譯英摘要和中文摘要間的科技詞匯、數字和單位、句子結構。這些不同是由一些語言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如負遷移。希望這樣的體裁研究能夠對中國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英文摘要的閱讀和寫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摘要 對比分析 體裁 語步 語言學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H0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1
- 1.1 Research Background8-9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9-10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0-11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1-17
- 2.1 Reviews on Abstracts11-14
- 2.1.1 Definitions of Abstracts11-12
- 2.1.2 Types of Abstracts12-13
- 2.1.3 Contents of Abstracts13-14
- 2.2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Research14-17
- 2.2.1 Move Analysis14-15
- 2.2.2 Linguistic Features15-16
- 2.2.3 Contrastive Analysis16-17
- Chapter 3 Method17-19
- 3.1 Research Hypotheses17
- 3.2 Data Collection17-18
- 3.3 Data Analysis18-19
-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19-41
- 4.1 Comparison between Ta and Ea19-30
- 4.1.1 Comparison of Moves19-21
- 4.1.2 Comparison of Linguistic Features21-30
- 4.1.2.1 Comparison of Tenses21-23
- 4.1.2.2 Comparison of Passive Voices23-25
- 4.1.2.3 Comparison of Modal Verbs25-27
- 4.1.2.4 Comparison of Personal Pronouns27-28
- 4.1.2.5 Comparison of Length of Moves28-30
- 4.2 Comparison between Ca and Ta30-41
- 4.2.1 Comparison of Moves30-33
- 4.2.2 Comparison of Linguistic Features33-41
- 4.2.2.1 Comparison of Sci-tech Terms33-36
- 4.2.2.2 Comparison of Numeric Figures and Units36-39
- 4.2.2.3 Comparison of Sentence Construction39-41
- Chapter 5 Conclusion41-45
- 5.1 Major Findings41-42
- 5.2 Implications42-44
- 5.2.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42-43
- 5.2.2 Research Implications43-44
- 5.3 Limitations44-45
- References45-50
- Appendix 150-58
- Appendix 258-68
- 個人簡介68-69
- 導師簡介69-70
- 獲得成果目錄清單70-71
- Acknowledgement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振衛(wèi);;英漢典型習語語義對比分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6期
2 羅遞敏;;中國文化在NSEFC和SEFC中的對比分析[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陳慧;;《路得記》中的對比分析[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張薇;萬艷梅;;韓國留學生常用漢語語氣詞使用偏誤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5 周靜敏;;中美政治演講中旅途隱喻的對比認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6期
6 黃曼;肖灑;;對比分析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綜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7期
7 劉巍;;從情態(tài)角度對布什總統(tǒng)演說的批評性分析[J];現代交際;2011年06期
8 劉希瑞;王鮮杰;;對比分析與言語學習模型視角下英語語音習得[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樊雪;;英漢電子產品說明書的文體特征對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0 張瑞波;;淺析老友記幽默語言的語用對比[J];青年文學家;2011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杰;;山東省形變數字化資料與模擬觀測資料的對比分析[A];中國地震學會第九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紀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誕辰[C];2002年
2 付桂琴;;河北省西北大風沙塵暴和偏東大風沙塵暴對比分析[A];新世紀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城市氣象與科技奧運”分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紅娟;任芝花;陳高峰;曾英;;自動與人工氣象觀測氣壓差異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第三屆氣象綜合探測技術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4 鄭永光;王穎;壽紹文;;2007年夏季長江流域及周邊地區(qū)地閃時空分布及其天氣學意義[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田秀霞;王晶;白櫻;;2008年12月兩次強寒潮過程的等熵位渦對比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6 龍余良;;江西冰雹與雷雨大風氣候變化特征的對比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許洪澤;周梅;;2008與2007年浙江省閃電定位資料的對比分析及其T檢驗[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錢娟;王立非;;“CCTV杯”英語演講中的語塊對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語演講: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首屆全國英語演講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陳天培;王英;;川渝城鎮(zhèn)化對比分析及對策研究[A];長江上游經濟發(fā)展與長江流域經濟合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韓宏麗;譚丹丹;史鐵君;趙曉丹;徐延;;超聲引導經皮腎穿刺與腎盂鏡治療結石的臨床對比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志謀;豆價又見4000 歷史會否重演[N];期貨日報;2007年
2 記者 商宇 張雪峰;直轄十年的變化了然于心[N];重慶日報;2007年
3 劉新方邋吳永貴 祝梅梅;對比分析幫助企業(yè)自查自糾[N];寧夏日報;2007年
4 吐爾遜·買合蘇木;三種棉花鋪膜播種機的技術性能對比分析[N];新疆科技報(漢);2008年
5 陳洪貴;稅收經濟指標對比分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N];中國稅務報;2006年
6 鄒永兵 孫悅生;定期對比分析 實地檢查督導[N];戰(zhàn)士報;2011年
7 一德期貨 肖鋒波;白糖期貨交割對比分析[N];證券日報;2006年
8 浙江大越期貨 陳 挺;SCI指數與CRB指數的對比分析[N];證券時報;2005年
9 陳蓮 朱斌 靳子斌;抓住養(yǎng)殖效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N];安康日報;2006年
10 劉鈞 齊偉;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對比分析[N];經理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佘艷春;中國當代女性小說中的歷史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磊;漢英視覺動詞語法化的認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楊玉晨;語篇關系和語篇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董新昕;食品標簽技術貿易措施及應對策略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5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卡麗娜;烏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曲英梅;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動名化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韓大偉;英漢運動類動詞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春享;韓國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王祥玉;漢英句型翻譯的認知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威;漢英學刊科研論文摘要的對比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2 于麗;中英文摘要純理功能對比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05年
3 屠妮妮;蒙古氣旋引發(fā)沙塵天氣的動力和熱力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4 張德賢;英韓禮貌用語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5 蒙潔瓊;中英思維方式的對比及其在二語漢英句子翻譯教學的應用[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
6 袁蕾;漢維語時間副詞對比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7 劉莎;領導人演講語篇中語法隱喻對比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8 劉真為;漢英化妝品說明書語篇人際功能對比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9 李梁;中國學生英語作文詞匯語法平面母語干擾現象分析[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10 趙德軒;錯誤分析與高中英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70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gxjt/107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