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通讀4.09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語》通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論語》通讀4.09
小說:《論語》通讀 作者:何根祥 更新時間:2008-08-27 07:32 字?jǐn)?shù):489
里仁篇第四4.09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義也!
士:中國古代社會有所謂四民的說法,即士、農(nóng)、工、商。其中,士為四民之首。這里,士就是讀書人,其中一部分出仕為官,是各級官吏的基本人選;同時,士受過文化教育,故又肩負(fù)著傳承文化、教育后代的社會責(zé)任。
未足與義:不值得與之商議的意思。
孔子說,讀書人有志于仁道,卻以衣食條件惡劣為恥,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與他們討論仁義之事的。
孔子上述的這段話與前面曾經(jīng)表述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讀書人往往專心致志,一心攻讀圣賢書,對衣食起居并不很講究。正象三國中的諸葛亮,隱居在隆中山野,過著結(jié)廬耕學(xué)的簡陋生活。然而他有志于道,勤于苦讀,終于成為精通天文地理,知曉天下大事的一代名相。當(dāng)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剛滿27歲的諸葛亮,縱論天下大事,留下了名垂青史的《隆中對》?梢,真正有志于道的讀書人,內(nèi)心世界充實,并不需要用錦衣玉食來裝點自己,更不會看不起衣食起居簡陋的窮苦百姓。
今天,對照孔子提出的“士志于道”的人生觀,我們有何種感想呢?特別是對于已經(jīng)出仕為官的各級公務(wù)員來說,堅持有志于道,反對片面追求物欲,就顯得猶為重要。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wǎng) 閱讀最新內(nèi)容。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wǎng) 閱讀最新內(nèi)容。 當(dāng)前用戶ID : , 當(dāng)前用戶名 :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語》通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6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gongguanliyi/16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