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EI >

增強主體意識 當好新聞記者

發(fā)布時間:2017-02-13 10:39

  本文關鍵詞:新聞記者,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 > 藝術論文發(fā)表 > 增強主體意識 當好新聞記者

增強主體意識 當好新聞記者

發(fā)布日期: 2017-02-08 發(fā)布:  

  2008年第2期目錄       本期共收錄文章20篇

2008年第2期

  新聞采編是記者一種兼具認識和實踐雙重性質的活動,是作為采編主體的記者對作為采編客體的新聞事實進行認識和反映的過程。主體意識的強弱是衡量一名記者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標志之一。
中國論文網
  
  一
  
  人的主體性突出表現在人的獨立性和能動性上。獨立性是人作為主體的前提條件,只有具有獨立人格才能成為真正的主體。能動性則是指作為主體的人積極地實施自己的行為,不僅能夠適應而且能夠改造客觀世界。能動性表現為自覺性、自動性、積極性。因此,在任何認識和實踐活動中,都必定客觀地存在著主體性,只是主體性的強弱有所不同。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新聞采編活動也不例外。
  在新聞采編活動中,記者的主體意識強弱與否,主體性發(fā)揮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聞采編活動的成敗,并直接決定著新聞作品的質量。記者必須具備較強的主體意識,更好地發(fā)揮主體性,這不僅是記者作為哲學上一般意義上主體的本質規(guī)定性決定的,也是記者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角色和特殊職業(yè)的基本要求。記者的主體意識強,往往意味著對采編行為負責、積極、主動、有創(chuàng)造性。
  對于整個記者隊伍而言,主體意識的缺失,導致的是社會責任感、獨立人格和職業(yè)精神的弱化,帶來的是盲目服從、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可能嚴重影響媒體教化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等社會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也許有人會認為強調記者主體性的發(fā)揮可能導致主觀隨意性的膨脹,從而導致記者違背客觀規(guī)律和新聞規(guī)律。這是一種誤區(qū),實際上主體性并不會導致主觀隨意性的產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強調的是主體在尊重客體屬性和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其獨立自主性和自覺能動性。而主觀隨意性則是不顧客體屬性和客觀規(guī)律,完全從主體自身的屬性和需求出發(fā)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二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只有當主體性過度或盲目發(fā)揮,走向了極端,超越了客體屬性和客觀規(guī)律時才會導致主觀隨意性。
  
  二
  
  記者增強主體意識,就要在新聞采編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獨立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
  一、要追求真實、揭示真相。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追求真實、揭示真相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追求。但很多時候,記者所看到的事實或現場只是一種表象,真正的事實真相卻掩蓋在表象的背后或深處。這時,主體性的發(fā)揮顯得尤其重要。
  有一年秋天,常德市冬季農業(yè)開發(fā)現場會在某縣召開,筆者隨會采訪。進入該縣境內,只見國道兩邊堆了綿延十多公里的火土灰,蔚為壯觀。該縣負責人大談縣里抓冬季農業(yè)開發(fā)如何主動扎實,農民積極性高漲,以致于燒制的火土灰連田邊都堆不下,只好堆到公路兩邊來了。我心存疑惑。第二天,我特意跑到那段公路上去了解真實情況,正好碰見不少農民正在把火土灰運離公路。他們罵罵咧咧地告訴我,為了迎接現場會,干部強迫他們把積在屋旁和田邊的火土灰全部運到公路邊堆放,會議結束后又要他們運走。原來是地方干部為了搞形式而不惜勞民傷財假造的現場。
  二、要把握新聞采訪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記者經常會碰到被對方邀請前往采訪的情況。這種采訪,對方通常已經根據自己的目的和需求預設了主題,設計好了現場,甚至連稿子都有現成的。但這樣任人擺布的采訪卻最容易出問題,甚至陷進圈套和陷阱。
  2001年,筆者根據市人大的安排去一個山村采訪村委會換屆選舉。選舉現場有幾百個農民參加投票,很是熱鬧。陪同的縣鄉(xiāng)人大的負責人和村支書介紹說,現在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增強了,所以全村的選民基本上都來了。接受采訪的幾個農民也都是這樣說的。趁攝像拍攝畫面的功夫,我隨便找?guī)讉人問了一下,結果他們告訴我,今天參加投票的人可以得到10元錢和一條毛巾,他們中間很多人走老遠的山路就是沖這個來的。
  三、要敢于質疑、敢于批判。
  首先是不能輕易相信別人提供的情況和得出的結論。過于相信別人等于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實質上就是抑制或放棄了自己主體性的發(fā)揮。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湖北省隨縣被評為“大寨縣”,中央和省級媒體紛紛對隨縣的經驗予以推介。但這個縣的糧食總產增加了,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卻減少了。新華社記者胡烈斌深入基層,幾乎走遍了所有公社,調查研究了一個多月,得出了與眾不同的結論,寫出了“貧窮的大寨縣”內參稿。
  記者要堅持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科學精神,即使是來自于權威渠道的信息與結論也要有勇氣進行質疑。要明辨是非,獨立思考,科學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著名記者艾豐極力提倡獨立思考,他最忌諱把記者稱為筆桿子,沒有頭腦,別人怎么說,就怎么記。他把自己的新聞作品集命名為《思考的筆》,就是希望記者都學會思考。
  
  三
  
  記者增強主體意識,還要在新聞采編活動中堅守自己的獨立人格。這就意味著要有骨氣和氣節(jié)。堅守獨立人格,是記者主體意識增強的最高境界,標志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原則立場,以及對良知、社會、人民和歷史負責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堅守獨立人格,就意味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意味著記者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首先是不畏風險,不盲目屈從于權威,敢于堅持科學,堅持真理,堅持揭示真相,即使身處逆境也堅定不移。
  2003年2月19日《南方日報》刊登了《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體?》一稿。就在這篇報道刊發(fā)的前一天下午,新華社已經發(fā)出通稿,報道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布,非典的病源是衣原體。但廣東省的大多數專家不同意這個結論。《南方日報》的記者獲悉后,毅然冒著風險獨家推出了這篇報道。后來在第14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其次是不能屈于權勢、威脅和利誘。
  如果記者在權勢和暴力的壓力下屈服,在利益的誘惑面前迷失,必將導致記者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喪失和職業(yè)道德的淪喪,導致媒體社會職能的弱化。1978年,新華社如果屈從于“兩個凡是”的觀點,屈從于個別領導人的權勢,就不可能及時播發(fā)出“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的報道。
  再次是不能盲目唯上是從,更不能諂媚迎合、依權附勢。不唯上、不盲從并非否定媒體的喉舌功能,做黨和政府的喉舌也不等于成為某個官員和部門的工具。即使是履行喉舌功能,也要主動、積極、有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機械地、僵化地、被動地去履行。正如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所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作者單位:常德市廣播電視局)
  
  欄目責編:狄 青

轉載請注明來源。:

在線服務

 


  本文關鍵詞:新聞記者,,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24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csscind/2424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ea2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