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學報c刊_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本文關鍵詞:北京舞蹈學院學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期刊級別:
雜志簡介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是中國舞蹈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專業(yè)學術性刊物,1998年正式升格為中國國家級刊物和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物,2003年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與“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季刊)是北京舞蹈學院主辦的目前全國唯一的以舞蹈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研究為宗旨的學術期刊,探討舞蹈教育教學和理論,報道國內外舞蹈藝術動態(tài),發(fā)表對舞蹈作品及舞蹈表演藝術的評論。讀者對象為舞蹈教育工作者、舞蹈專業(yè)學生及舞蹈愛好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欄目辟有:舞蹈教育管理研究、舞蹈教學研究、舞蹈創(chuàng)作研究、舞蹈學基礎理論研究(如舞蹈史學、舞蹈美學、舞蹈形態(tài)學、舞蹈教育學、舞蹈社會學、舞蹈心理學、舞蹈生理學、舞蹈解剖學、舞蹈力學等等)。
投稿須知
1、資料可靠、數(shù)據(jù)準確、書寫規(guī)范,文責自負。
2、文章結構: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文章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作者詳細通訊地址、電話、郵箱。
3、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專項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雜志目錄目錄•2015年 2 期
形態(tài)分析的舞蹈評論——新時期舞蹈評論的職業(yè)化取向(下編) 于平,YU Ping
北京舞蹈群落現(xiàn)代舞種群的生態(tài)分析 史紅,SHI Hong
中外社區(qū)舞蹈藝術管理模式對比研究——以北京與倫敦為例 張朝霞,顏煌,ZHANG Zhao-xia,YAN Huang
試論華爾茲舞蹈的審美表現(xiàn) 李濛,LI Meng
舞蹈養(yǎng)生理論探微 李北達,LI Bei-da
解讀場景中的民族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者 樸永光,PIAO Yong-guang
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作中舞蹈語匯的使用與衍變 崔曄,CUI Ye
陜北秧歌當代創(chuàng)作發(fā)展思辨 高雄,GAO Xiong
論幼兒教師即興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表象加工能力和身體動覺智力 海鷹,王印英,HAI Ying,WANG Yin-ying
芭蕾“性格舞蹈”的劇目教材建設研究 楊越,YANG Yue
對新世紀以來中國舞蹈教育改革與轉型的思考 李素華,LI Su-hua
關于舞蹈繼續(xù)教育發(fā)展的思考 鐘寧,ZHONG Ning
儒家樂舞思想對當代舞蹈教育的啟發(fā) 饒莉娜,RAO Li-na
貴州苗族舞蹈的場域性和生態(tài)性 劉劍,LIU Jian
兩種語境下東巴舞蹈象征性的呈現(xiàn) 張璇,ZHANG Xuan
鄂西南與湘西北土家族跳喪舞比較 張逸,張夢妮,劉戚郡岱,ZHANG Yi,ZHANG Meng-ni,LIU Qi-jun-dai
海安花鼓的歷史源流與當代傳承反思 何際峰,周亮,HE Ji-feng,ZHOU Liang
身體的言說:蘇珊•桑塔格論舞蹈 柯英,KE Ying
場域中的“舞動”——讀《社會與舞蹈:過程與表演的社會人類學》 孫淼,SUN Miao
中國儺蠟文化與日本祭祀藝能 余達喜,YU Da-xi
信息動態(tài)
目錄•2015年 1 期
北京舞蹈學院紀念建校6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綜述
中國舞蹈批評的文化自覺 呂藝生,LV Yi-sheng
形態(tài)分析的舞蹈評論——新時期舞蹈評論的職業(yè)化取向(中) 于平,YU Ping
舞蹈批評如何可能? 周志強,ZHOU Zhi-qiang
身體在世性:被舞蹈批評遺忘的起點——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舞蹈批評之反思 吳海清,WU Hai-qing
肖蘇華“現(xiàn)代舞劇”創(chuàng)作啟示 慕羽,MU Yu
從舞劇《冬古拉瑪情》看現(xiàn)實題材舞劇的創(chuàng)作 郭田,GUO Tian
意義的開放與經(jīng)驗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舞蹈劇場《阿O一家》述評 閆楨楨,YAN Zhen-zhen
新媒體舞劇《游園驚夢》的藝術探索 胡娜,HU Na
中國古典舞初期的形式建構 田湉,TIAN Tian
舞劇的敘事——兼論“舞蹈拙于敘事” 何放舟,HE Fang-zhou
探究中國古典舞靜之美 王小蓮,WANG Xiao-lian
禮與鬧:山東鼓子秧歌的結構與反結構 李卿,LI Qing
南方古代銅鼓舞蹈紋飾及其宗教文化 孔含鑫,吳丹妮,KONG Han-xin,WU Dan-ni
維吾爾族賽乃姆與烏茲別克人費爾干納舞蹈異同探析 古麗米娜•麥麥提,Gulmira MUHAMMAD
論新疆大型音樂舞蹈晚會中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古扎麗•肉孜,Gu-zha-li• ROUZI
圖像與詩歌互證的胡騰舞審美意蘊 孫武軍,SUN Wu-jun
論楚舞歷史文化成因及其藝術特征 杜鵬,DU Peng
央視春晚舞蹈三十年(1983-2013)演藝形態(tài)分析 胡偉,HU Wei
康巴爾汗藝術成就成因探析 趙智娟,ZHAO Zhi-juan
鞭辟入里 高屋建瓴——《舞蹈生態(tài)學》評介 楊軍,YANG Jun
舞蹈人類學理論在閩南的學術個案實踐——讀《閩南傳統(tǒng)民間舞蹈文化》 鄭俊暉,ZHENG Jun-hui
信息動態(tài)
2013.05期
1. 舞蹈人物研究系列之李正一 2-4
2. 身份、關系與角色扮演——當代中國民間舞的三個身份群體探究 劉建;趙鐵春; 1-5
3. 論當代中國“純舞蹈型民間舞”的產(chǎn)生及其審美特征 潘麗; 6-9
4. “留白”與舞蹈意境的生成 張栗娜;李丹丹; 10-13
5. 論休閑性舞蹈及其在體育院校的發(fā)展路徑 古蘭丹姆;戴偉民; 14-18
6. 川南僰人巖畫中的舞蹈圖像探析 徐艷; 19-25
7. 從《源氏物語》中的舞蹈描寫段落看唐代舞樂在日本的流傳 雍文昴; 26-29
8. 從唐詩看胡旋舞的藝術形象及其文化內涵 鄒淑琴; 30-33
9. 北京舞蹈學院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擴大會 本刊; 33
10. 20世紀初日本與中國現(xiàn)代舞啟蒙發(fā)展的歷史線索及比較 劉莉娜; 34-38
11. 第十屆“桃李杯”中國民族民間舞組合比賽的反思 王昕; 39-44
12. “桃李杯”舞蹈比賽的回顧與思考 王嶠嶠; 45-48
13. 從“桃李杯”劇目看學院派膠州秧歌教材的語言特征 沈明麗; 49-53
14. 全國舞蹈比賽中國民族民間舞獲獎群舞創(chuàng)作特征論 馮百躍; 54-59
15. “藏族舞蹈采風創(chuàng)作”青海研討會在西寧舉行 本刊; 59
16. 阿昌族民間舞蹈多元文化的調查 唐白晶; 60-65
17. 莽人舞蹈的形態(tài)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因子分析 張諦; 66-69
18. 固始花挑的市井文化特征與當代傳承 胡偉;李琰; 70-72
19. 高師舞蹈編導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本構想 李曼; 73-76
20. 論附中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動”與“作”的關系 張賽榮; 77-80
21. 非職業(yè)舞蹈教育和教學的思考 張玲; 81-83
22. 鄂溫克族民間舞蹈音樂的狩獵文化特征 苗金海; 84-87
23. 《斯巴達克》舞劇音樂的藝術形象、戲劇性與敘事特征 高峰; 88-90
24. 從《復興之路》看音樂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陳艷艷; 91-93
25. 探討音樂劇專業(yè)聲樂教學的獨特性 郭鵬; 94-96
26. 論音樂劇表演的教學法 黃凱; 97-101
27. 解析音樂劇《媽媽咪呀!》中的舞蹈編創(chuàng)整合理念 賀汨江; 102-105
28. 芝加哥哥倫比亞大學舞蹈中心訪問交流有感 彭紅; 106-108
29. 紐約州立大學帕徹斯學院現(xiàn)代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反思 李玲琰; 109-111
30. 文藝復興時期的舞蹈:歐洲時尚,法國癡迷 布蘭頓·巴龍-努斯鮑姆;張延杰;瑪格麗特·M·麥格溫; 119-120
31. 舞蹈人物研究系列之曲皓 8-12
32.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舞蹈文化傳承發(fā)展研究項目 劉長春; 4-7
33. 中國舞蹈的后現(xiàn)代問題 呂藝生; 1-6
34. 從“跨藝·舞動無界”看中國舞蹈創(chuàng)作的后現(xiàn)代文化時差與文化時態(tài) 許銳; 7-11
35. 中國舞蹈創(chuàng)作“體制外”的崛起——后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與中國舞蹈創(chuàng)作探討 慕羽; 12-17
36. 中央芭蕾舞團“創(chuàng)意工作坊”四題 于平; 18-24
37. 營造及需還本的舞者身體(下)——對舞者身體的潛層描述 萬素; 25-29
38. 論王秀芳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人文價值 黃建新; 30-33
39. 舞蹈創(chuàng)作的自我表達 趙艷; 34-38
40.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投稿郵箱變更聲明 38
41. 主題、語言與轉換——由“舞動無界”帶來的舞學思考 武艷; 39-44
42. 2013年“北京大學生舞蹈節(jié)”在京舉行 本刊訊; 44
43. 禪學視野下的“舞蹈即興” 毛毳; 45-48
44. “江南舞蹈”形態(tài)與審美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 沈陽; 49-53
45. 從“云門舞集”系列作品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當代影像“轉譯” 陳嫻穎;許立勇; 54-58
46. 從《舞林爭霸》看大眾媒介下的舞蹈 黃斯; 59-62
47. 流行舞蹈之爵士舞風格類型初探 鄭莉; 63-66
48. 師范院校舞蹈教育調查與思考——以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為例 張逸;張夢妮; 67-72
49. 重審舞蹈教學的規(guī)范性 高雅; 73-76
50. 運用電視媒介創(chuàng)新高校舞蹈教學研究 李佳; 77-81
51. 試析《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 屈紅梅; 82-86
52. 常用節(jié)拍在舞蹈基訓中的運用 張驊; 87-90
53. “2013跨藝·倫敦”項目在倫敦圓滿落幕 本刊訊; 90
54. 芭蕾舞基訓教學中鋼琴伴奏的特點及要求 都婷燁; 91-93
55. “音樂感覺”培養(yǎng)與舞蹈鋼琴伴奏之作用 王彤;付晶; 94-97
56. 廣東舞獅的生存境遇與當代城市轉換 劉波; 98-101
57. 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文化差異性分析 郭婷婷; 102-104
58. 論中國民間對舞的發(fā)生與呈現(xiàn) 吳群; 105-107
59. 漫話孫穎《中國漢唐古典舞基訓教程》 鄧文英; 108-110
60. 教學感思:芭蕾的“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 孟廣城; 111-112
61. 《漫話芭蕾藝術——朱立人舞蹈文集》出版 本刊訊; 112
62. 比利時當代舞蹈現(xiàn)狀與啟示 李媛; 113-115
63. 論易卜生筆下人物的自我尋求 張旭; 116-119
64. Dance Research Journal《舞蹈研究雜志》2012年冬季目錄 張延杰; 120
65. 當時尚邂逅舞蹈 朱梅;Masson C;Dumas F; 121
目錄·2014年 1 期
1. 憶歐陽予倩與梅蘭芳談舞王克芬,張?zhí)嵴?br />
2.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劉鳳學
3. 佾舞始源考林鶴璇
4. 傳統(tǒng)如何繼續(xù)——重構的中國古典舞王偉
5. 門文元大型舞劇創(chuàng)作感思于平
6. “舞性思維”初探何群
7. 現(xiàn)代性視域下“邊疆舞”文化轉型研究姬寧
8. 論景觀歌舞的視覺奇觀對傳統(tǒng)審美的消解金暄
9. 高甲戲丑角舞蹈形態(tài)研究張媛
10. 黔中布依族民間舞蹈特征研究羅成芳
11. 殘疾人舞蹈的身心關系分析李嵐
12.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樸紅梅
13. 情景化訓練教學模式引入普通高,F(xiàn)代舞教學初探馬春靚
14. 嶺南民間舞蹈教材建設對于廣東舞蹈高等教育的意義胡驍,何喆
15. 拉丁舞教學訓練中競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林欣甫,李丹
16. 舞蹈表演特點初探趙鐵春
17. 試論舞蹈表演中的內心獨白——以《絲路花雨》英娘為例趙喬
18. 論中國古典舞作品《七步》的表演手段歐思維
19. 中國古典舞之“心勁”探究蘭天文
20. 芭蕾舞劇《吉賽爾》文學劇本特色探析邱爽
21. 論眼神語言編織中的情感潛能力劉悅鈞
22. 從席勒游戲說看素質教育舞蹈課蔡博
23. 淺析田露作品《槐》中的編、導與演歐陽吉芮
24. 北京舞蹈學院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思考劉達麗
25. 論藝術學科特色參考咨詢——以北京舞蹈學院圖書館為例王彬
26. 北京舞蹈學院圖書館文獻信息保障能力分析劉水平
27. “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學和文學教育改革研討會”會議綜述吳海清
28. “2013年中國藝術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梁羽,王和暉
29. 信息動態(tài)
30. 人物介紹及作品選
2014年2期
1 舞蹈人物研究系列之羅雄巖(1928-) 2-4
2 陜北秧歌教材試驗課匯報 5-6
3 身感教學:投“身體”于“儀式”之中——陜北秧歌實驗教材“民俗部分”理論初探 明文軍;閆楨楨; 1-5
4 云南彝族舞蹈教學體系實踐研究 徐梅; 6-9
5 堆諧及其在藏族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羅旦; 10-14
6 創(chuàng)建藏族舞蹈教學體系之我見 格桑吾珠;多吉卓嘎; 15-18
7 論維吾爾族民間舞蹈術語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 謝雯雯; 19-22
8 “民族性”在維吾爾族舞蹈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梁岳鵬; 23-26
9 建構“傳統(tǒng)”:中國古典舞的戲曲之維 田湉; 27-33
10 論中國古典舞形態(tài)構成之方法 胡偉; 34-37
11 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語境下的中國舞蹈意象表現(xiàn) 石偉; 38-41
12 熱烈祝賀《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入選為CSSCI來源期刊(2014-2015)目錄中唯一舞蹈類學術期刊 本刊訊; 41
13 對后現(xiàn)代語境中舞蹈審美“心理距離”的再認識 于大雪; 42-45
14 “性格舞”的審美特性分析 梁玥; 46-49
15 從《舞林爭霸》看當前中國舞蹈藝術新變化 顧佩英; 50-53
16 舞蹈創(chuàng)造力發(fā)凡 霍蕾;平心; 54-57
17 阿昌族“蹬窩羅”舞蹈文化及其現(xiàn)代演變研究 何雅云; 58-63
18 云南孟連(傣族)宣撫土司禮儀樂舞現(xiàn)狀調查 郎啟訓;馬鵬強;陳曉峰; 64-69
19 哈尼族棕扇舞的田野呈現(xiàn)與文化功能分析 李海燕; 70-73
20 江西石郵村儺舞田野考察實錄 趙知博; 74-77
本文關鍵詞:北京舞蹈學院學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9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bhzz/22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