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北大核心期刊 >

【浙江社會科學雜志】羅素社會主義思想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6-11-13 08:39

  本文關鍵詞:浙江社會科學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浙江社會科學雜志》2016年第五期

內(nèi)容提要

俄國十月革命前后,政治思想家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否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道路展開爭論。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作為社會主義同情者加入了那場爭論。他在理論上支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但在實踐上批評俄國革命,指出革命不是通往社會主義的唯一選項。通向社會主義存在多條路徑,不同國家各有其最優(yōu)方案,除了革命之外還有其他更多更好選項。羅素對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一直搖擺不定,有過多次反復。他先從社會主義運動的批評者變?yōu)樯鐣髁x革命的支持者,又從社會主義革命的支持者變?yōu)榕姓,最終成為民主社會主義的倡導者。羅素主張,社會主義社會應當約束權力、重視民主和關注民生。雖然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批判性有余而建設性不足,但是它對發(fā)展當代社會主義理論仍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伯特蘭•羅素;社會主義;布爾什維克;革命;民主;民生

人類社會進步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許多社會主義者相信,人類社會將通過像俄國革命那樣充滿暴力而激進的方式,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chǎn)主義。另一些社會主義者則認為,雖然社會主義社會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社會,前者必定取代后者,但是,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不是線性的,革命不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唯一路徑。經(jīng)過一百年的發(fā)展,后一種社會主義發(fā)展觀已經(jīng)成為當代社會主義的重要觀點,為保持社會主義活力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伯特蘭•羅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在20世紀初持有如此觀點的現(xiàn)代英國政治思想家。羅素從來都不是只愿意呆在書齋或學院的理論哲學家,而是把世界范圍的社會政治問題置于哲學思考核心位置的、高度關切當下正在發(fā)生的社會政治事務的實踐哲學家。19世紀末,青年羅素開始關注馬克思以來的社會主義理論。1895年秋,羅素到柏林研究德國社會民主運動,與德國社會主義者多有交往。1896年,他發(fā)表第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德國社會民主》(GermanSocialDemoc-racy,1896),關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社會主義實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他連續(xù)發(fā)表《社會重建原則》(PrinciplesofSocialReconstruction,1916)、《政治理想》(PoliticalIdeals,1917)和《通向自由之路》(ProposedRoadstoFreedom,1918)三本著作,討論一戰(zhàn)結束后的社會重建,探討社會主義和人類未來的關系。俄國十月革命前后,羅素介入了關于布爾什維克革命是否人類社會發(fā)展必然道路的爭論。1919年,羅素加入英國政府官方代表團前往俄國了解革命進展,研究革命之后俄國的工業(yè)、經(jīng)濟和政治。在考察俄國過程中,羅素同革命領袖列寧等有過直接接觸,并對革命提出批評建議。俄國之行改變了羅素對待革命的看法。他相信,通往社會主義社會可以有多條道路,即使俄國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社會,它仍然面臨權力過于集中、人民民主難以實現(xiàn)和人民普遍貧困等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權力、民主和民生問題,社會主義社會將喪失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吸引力。

1920年10月12日,羅素乘坐“波多”號輪船在上海登陸,開始對中國為期10個月的學術訪問。在與中國知識界的接觸過程中,羅素表示理論上贊成社會主義,但批評俄國革命政權的種種弊端,對社會主義革命采取理論上肯定和實踐上否定的策略,認為工業(yè)化、教育和民主將更好地解決中國社會根本問題,提出了一種溫和改良主義和和平主義的政治主張,一度被捧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導師”。但是,羅素的見解受到當時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的批評。陳獨秀專門給羅素寫信,表達對他的不滿和失望,認為羅素開錯了解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的藥方。那封信發(fā)表在1920年12月1日的《新青年》上,其全文如下:羅素先生,中國人底知識方面物質方面都這樣不發(fā)達,所以有心改造中國之人都早已感覺著發(fā)展教育及工業(yè)是頂重要的事,這是不待討論的;但是有一件要討論的事,就是還仍舊用資本主義發(fā)達教育及工業(yè),或是用社會主義?我個人的意見,以為資本主義雖然在歐洲、美洲、日本也能夠發(fā)達教育及工業(yè),同時卻把歐、美、日本之社會弄成貪鄙欺詐沒有良心了,而且過去的大戰(zhàn)爭及將來的經(jīng)濟的大革命都是資本主義產(chǎn)物,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幸而我們中國此時才創(chuàng)造教育、工業(yè)在資本制度還未發(fā)達的時候,正好用社會主義來發(fā)展教育及工業(yè),免得走歐、美、日本底錯路。但是近來中國有些資本家的政黨的機關報屢次稱贊你主張:中國第一宜講教育,第二宜開發(fā)實業(yè),不必提倡‘社會主義’。我們不知道這話真是你說的,還是別人弄錯了呢?我想這件事關系中國改造之方針很重要,倘是別人弄錯了,你最好是聲明一下,免得貽誤中國人,并免得進步的中國人對你失望。羅素訪華期間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處于高潮階段,他的中國社會改良主張溫和而冷靜,但是沒有討得中國激進主義者的歡喜。在那封信中,陳獨秀明確指出了擺在中國面前的兩條可能道路,一條是資本主義的道路,一條是社會主義的道路。陳獨秀顯然不愿意走資本主義道路。因此,陳獨秀否定了羅素的政治建議,F(xiàn)代中國社會政治的發(fā)展大大超出了羅素的預期,羅素的政治主張很快被現(xiàn)代中國革命浪潮所淹沒。但是,像杜威一樣,羅素畢竟是在20世紀20年代曾經(jīng)對中國政治思想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西方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與杜威不同的是,羅素對社會主義革命曾經(jīng)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熱情,只是在實地考察俄國革命之后其態(tài)度才急轉直下,成為一個冷靜的批評者。尋求羅素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軌跡,揭示羅素對社會主義革命的態(tài)度由熱到冷的原因,不僅具有現(xiàn)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價值,而且具有現(xiàn)代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價值。有鑒于此,筆者試圖在此考察羅素社會主義思想的演變,回應和評價羅素有關實現(xiàn)社會主義社會多元路徑的見解。

一、羅素對待社會主義運動的矛盾心理

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既與其個人政治思想發(fā)展密切相關,也與其所處時代發(fā)生的一些重大社會政治事件緊密相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羅素既關注學院哲學,探討數(shù)理哲學、邏輯學、語言哲學等純粹哲學問題,又關注社會政治實踐,積極參與有關社會主義的討論和其他政治活動。俄國十月革命對羅素形成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以決定性影響。但是,他對社會主義總是搖擺不定,一會兒同情,一會兒批評,一會兒支持,一會兒反對,經(jīng)歷了多次反復,表現(xiàn)出一種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

1.作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批評者。19世紀下半葉,社會主義者在一些歐洲大陸國家成立了社會主義政黨,試圖將社會主義思想運用到政治社會改革中去,解決尖銳的政治社會問題。與歐洲大陸不同,英國有著深厚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傳統(tǒng),不太適合社會主義的成長發(fā)育。盡管如此,社會主義作為新興政治思潮在英國蔓延開來。1883年,英國社會主義組織費邊社(FabianSociety)成立,它由社會主義者組成。他們致力于“重新建構社會,將土地和產(chǎn)業(yè)資本從個人和階級所有權中解放出來,保護他們在共同體中享有的普遍利益”①。費邊社“既要探討社會主義原理用什么方式來解決長期存在的政治問題,又要探討社會主義原理用什么方式來討論作為政治理論而非實際政治的未來問題”②。費邊社改造了馬克思理論,使之適應英國政治,對革命作了不同解釋,認為革命不是暴力,而是對制度的徹底改造;革命者是支持如此改造的人。拉斯基表示,“細枝末節(jié)的改革往往伴隨大規(guī)模流血犧牲,而革命將在深不可測的寧靜中成就自身!雹

費邊社成立不久,羅素同其核心成員韋伯夫婦(SidneyandBeatriceWebb)、蕭伯納(BernardShaw)、威爾斯(HerbertWells)、柯爾(GeorgeCole)等交往甚密。1902年,羅素成為韋伯夫婦創(chuàng)立的社會改革圓桌會成員。但是,羅素反對費邊社的社會主義思想,指責費邊社成員“放棄宣傳革命,背棄馬克思的價值學說和階級斗爭學說”④。羅素的社會主義研究始于他對德國社會民主運動的考察。羅素發(fā)表的第一部作品《德國的社會民主》討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在德國遇到的問題。那時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是激進的革命者,社會民主黨在議會中艱難爭取著選票,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對德國人來說還遙遙無期。羅素站在自由主義立場,集中批評德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羅素認為,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制度設計者。馬克思重視國家和平,擔憂階級分化,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現(xiàn)代德國政治。但是,馬克思設計的社會主義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羅素提出了對馬克思社會主義表示異議的三條理由:(1)恩格斯夸大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恩格斯是馬克思最忠實的追隨者和合作者,他們對待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解是高度一致的。羅素概括了恩格斯有關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見解:“我們德意志社會主義者有著令人稱羨的血統(tǒng),既來自于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也得益于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德意志工人運動是德國經(jīng)典哲學的繼承者”⑤。其中,恩格斯有關“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討論主要見于《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一文。恩格斯在那里寫道:“后來出現(xiàn)了三個偉大的空想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所有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是作為當時已經(jīng)歷史地產(chǎn)生的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的代表出現(xiàn)的。他們和啟蒙學者一樣,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個階級,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類!雹蕖暗乱庵竟と诉\動是德國經(jīng)典哲學的繼承者”則出自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⑦。羅素認為,按照恩格斯的見解,“社會民主黨不只是一個政黨,社會民主也不只是一種經(jīng)濟理論,它是一種有關世界和人類發(fā)展的完全自足的哲學。簡言之,它是一種宗教或倫理學!雹囫R克思和恩格斯對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期望顯然帶有太多理想主義色彩。(2)馬克思在1859年發(fā)表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和1867年發(fā)表的《資本論》中提出的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積累理論站不住腳。(3)馬克思有關商品的價值不取決于生產(chǎn)成本取決于勞動時間的觀點也值得商榷。羅素認為,馬克思無法解釋現(xiàn)實市場中資本家因競爭而降低價格的舉措。關于勞動時間和商品價值的關系,李嘉圖給出了比馬克思更好的答案。李嘉圖認為,價值由勞動時間來衡量,不過產(chǎn)品的價值除了利潤之外還包括工資,而工資是依照勞動時間來規(guī)定的。羅素認為,馬克思理論就上面三點無法自圓其說,其繼承者的曲解將導致社會主義理論存在無法克服的理論軟肋。即使德國社會民主黨在1893年的大選中取得了不俗成績,但在羅素看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這個階段,羅素不僅反對費邊社的社會主義思想,而且批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羅素站在正統(tǒng)自由主義立場來批判社會主義理論史,難免片面而淺薄。羅素后來解釋道:“那時的自己太過年輕,還認識不到一旦他們(社會主義者或社會主義政黨———引者)獲得政權會變成什么樣子!雹釋嶋H上,羅素對社會主義未來的判斷失誤,除了年輕的緣故,更是其立場使然。這種立場后來構成其一生政治思想的主調,就是以改良而非革命、以和平而非暴力來解決所有社會矛盾和沖突。

2.作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支持者。假如沒有發(fā)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羅素很可能繼續(xù)其純粹哲學研究。戰(zhàn)爭的持續(xù)激發(fā)了羅素對和平的渴望。他的研究重心從數(shù)理哲學轉到政治事務中來。羅素不得不承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自由主義已經(jīng)走向終結,資本主義已經(jīng)走向沒落,傳統(tǒng)政治思想無力指導人類社會的政治前景,世界需要更合時宜的政治思想來幫助現(xiàn)代西方國家走出資本主義的黑暗。羅素贊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未來的判斷———資本主義潰敗是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印證了馬克思的政治哲學:國家被最有權力的人所控制,他們的目標不是保護每個人的利益,而是利用戰(zhàn)爭擴大自己的權力。羅素贊同馬克思的主張,強調“資本主義和工資制度必須被廢除;它們是吞噬世界生命的兩大怪獸”⑩。資本主義僵化的政治制度與不公正的經(jīng)濟制度將導致人民生活困頓,社會失去活力。無論經(jīng)濟還是政治,未來都不屬于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已經(jīng)無力處理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危機。人類想要走上自由之路,必須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罪惡。羅素將目光投向了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與國際戰(zhàn)爭和資本主義導致社會衰落相反,社會主義在對抗不合理資本主義制度中走向繁榮。羅素認為,有必要重新考察戰(zhàn)前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社會主義流派在戰(zhàn)爭中的變化,運用社會主義重構衰落的資本主義世界。雖然不同的社會主義者對如何運用民主制度實現(xiàn)自由有不同構想,他們都在為消除特權和人為不平等而努力。這些努力符合羅素的預期。在權衡社會主義諸流派利弊之后,羅素對基爾特社會主義情有獨鐘,聲稱“我們所提倡的是基爾特社會主義的一種形式,它不同于正統(tǒng)基爾特社會主義的地方在于它更偏向無政府主義!陛嬘炤伝鶢柼厣鐣髁x起源于英國,主張“工人直接控制財富生產(chǎn)的手段,包括工藝、職業(yè)和社區(qū)組織,通過把所有工人(管理人員、體力勞工和文書)統(tǒng)一安排在每個生產(chǎn)機構中,依照生產(chǎn)線組織起來,局部的社區(qū)將控制決定財富生產(chǎn)的所有方面”輰訛輥。它“要求完全自治的政府,主張產(chǎn)業(yè)歸國家所有,工會組織運用民主原則實現(xiàn)工人聯(lián)合,防止暴虐的官僚主義滋長”輱訛輥。羅素青睞基爾特社會主義,渴望將它和無政府主義結合起來。羅素確信,“最好的制度接近于克魯泡特金所倡導的那一種,這種制度由于采納了基爾特社會主義的主要主張而變得更加切實可行!陛幱炤伭_素與其他基爾特社會主義者不同的是,羅素沒有指出在基爾特社會主義原則下實踐民主制的方式,而是給出了包括義務教育、降低工作時間、調整薪資、保護婦女兒童、保持政府與法律在內(nèi)的具體建議。羅素不僅對社會主義理論抱有希望,而且直接參與了社會主義實踐。1914年,羅素宣布加入工黨,公開支持社會主義運動。工黨是工會組織、費邊社、獨立工黨和社會民主同盟的聯(lián)盟,是“工業(yè)生產(chǎn)和技術進步時代的產(chǎn)物,主要反對戰(zhàn)爭的過大支出”輳訛輥。羅素和社會主義作家威爾斯為工黨搖旗吶喊,成為最熱忱的社會主義者。工黨關注工人階級的自由,建設自由正義的社會,它將克服現(xiàn)存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保證戰(zhàn)后的和平。羅素將民主、反戰(zhàn)、反帝國主義和反教權主義等原則注入工黨,豐富工黨的政策理論,以期在大選中獲得更多支持。

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爆發(fā)之后,羅素對社會主義的熱情達到頂峰。他為美國的《解放者》(Liberator)雜志撰寫了題為“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理念”的文章,支持俄國政府,表達對俄國政府的信心。他宣稱,“我屬于這樣一批人———他們在這場戰(zhàn)爭的影響之下,已從自由主義轉向社會主義。不是因為我不再崇尚自由主義的許多理想,而是由于我看到這些理想的實現(xiàn)空間很小,唯一的實現(xiàn)辦法是對社會的經(jīng)濟制度進行徹底改造!陛愑炤伓韲R時政府宣布在“不吞并不賠款”基礎上結束戰(zhàn)爭,愿意和彼得格勒蘇維埃一起,致力于促進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這些做法讓社會主義者相信,一種新生活已經(jīng)誕生,人類已經(jīng)走上共產(chǎn)主義道路。從理論上看,俄國完美地將社會主義的優(yōu)點結合了起來,完美地體現(xiàn)了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俄國革命深刻改變了社會結構,改變了人類信仰,這完全符合羅素想要運用他的政治哲學達到的效果。1917年之后,羅素討論的話題主要集中在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和實踐上,取代了原本對社會主義的探討。他參加了慶祝俄國革命的許多活動和集會,發(fā)表社會主義民主和自由演講,稱贊俄國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英勇的事跡之一……比法國大革命更加重要”輵訛輥,是“一種楷!陛捰炤。他將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視為全新的社會發(fā)展路徑,是一種與沒落的資本主義道路完全不同的新選項。令人意外的是,1919年的俄國之行讓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再一次發(fā)生了變化。

3.作為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反對者。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成功賦予社會主義以新含義。從此以后,社會主義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而且成為一種實在的政治制度。布爾什維克革命將社會主義運動推向高潮,令全世界社會主義者興奮不已。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勝利被稱作社會主義理論首先付諸實踐的結果。布爾什維克主義成為社會主義的代名詞。羅素懷抱著對社會主義的期待來到俄國,但是俄國社會主義實踐讓羅素希望破滅。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羅素對布爾什維克的熱情開始減退。他形容布爾什維克政權“充斥著實利主義,對愛情、美麗和富于沖動的生活漠不關心”,“農(nóng)民受到市民的專制統(tǒng)治,藝術家受到藝術俗人的專制統(tǒng)治,亞洲人受到西方人的專制統(tǒng)治”輷訛輥。這個政權是“丑惡而殘暴的,但是它充滿了建設的活力,相信它正在創(chuàng)造的東西的價值”輮訛輦。羅素雖有不安的懷疑,但是還沒有失去樂觀的態(tài)度。他表示,社會建設初期難免出現(xiàn)問題,雖然布爾什維克政權令人沉悶,但是新社會建好之后,布爾什維克將賦予它新的靈魂!霸谡紊,只有當他們的方法看似偏離他們自己的政治理想時,我才批評他們!陛嬘炤偟,在見到布爾什維克領袖之后,羅素再也樂觀不起來。羅素認為,列寧站在狹隘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立場,拒絕他提出的所有社會主義建議,拒絕吸收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成果,認為工黨和其他社會主義黨派一文不值,聲稱“只有通過全世界革命廢除資本主義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價值”輰訛輦。在俄國其他地方的游歷中,羅素對蘇聯(lián)人民的普遍貧困生活感到震驚,對這場誕生在饑餓和封鎖中的革命是否能夠成為世界革命的指導表示嚴重懷疑。布爾什維克的魔力不輸于任何傳統(tǒng)教派,它許諾打破階級分化,打破富人和窮人的不平等,結束經(jīng)濟奴役,建立所有人通過工作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世界。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羅素對布爾什維克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轉變,認為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布爾什維克都是失敗的。去俄國之前,羅素以為會看到生機蓬勃的社會主義代議制政府新實驗,結果,他看到新政權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著舊式俄國帝制的殘忍和冷酷。布爾什維克將產(chǎn)生極其糟糕的后果,這種后果可能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未來還要危險。羅素在1920年完成的《布爾什維克:理論與實踐》一書已經(jīng)看不到他對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熱情。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再次發(fā)生變化。他表示,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優(yōu)于資本主義,但是其他社會主義可能比資本主義還要糟糕。在革命勝利年代,社會主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已經(jīng)被劃上等號,羅素對布爾什維克的厭惡令他遠離了社會主義陣營。在羅素看來,布爾什維克主義和其他社會主義一樣,都屬于社會主義范疇。布爾什維克派主張通過流血革命實現(xiàn)社會主義,這是羅素不能接受的。

二、羅素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十月革命勝利之后,人們對社會主義形成了兩種針鋒相對的態(tài)度。支持者視布爾什維克為楷模,反對者則視之為洪水猛獸。羅素將布爾什維克的未來和社會主義的未來嚴格區(qū)別開來。俄國革命爆發(fā)之時,羅素一度狂熱支持那場革命,但是經(jīng)過實地考察,他對革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由支持革命轉向批評革命,羅素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方式不應該是階級革命,而應該是國家工業(yè)化和公民教育。民主社會主義比革命社會主義能更好地解決社會矛盾。羅素認為,人類社會的未來不能依托布爾什維克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只是社會主義道路之一,而不能等同于整個社會主義。布爾什維克的失敗不等于社會主義的失敗。羅素在《工業(yè)文明的前景》中宣稱,布爾什維克“企圖在一個尚未觸及資本主義實業(yè)的國家建立共產(chǎn)主義”。羅素在1920年訪華時貶損布爾什維克革命,呼吁中國社會主義者不要對布爾什維克革命抱有過高期待,警示中國人看清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失敗之處。實際上,羅素厭惡的不是國家社會主義,而是俄國布爾什維克自縛雙手,不肯規(guī)避國家社會主義的缺陷,導致俄國社會發(fā)展偏離國家社會主義的既定目標。愛因斯坦是羅素的和平盟友,他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理解與羅素十分接近。愛因斯坦認為,無論從經(jīng)濟情況還是法律來判斷,目前的社會尚沒有擺脫托斯丹•凡勃侖(ThorsteinVeblen)所說的人類進步的掠奪階段,社會主義的真正目的將是“克服和超越人類進步的掠奪階段”,進入沒有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好的選擇。羅素希望其他人像自己一樣看到布爾什維克的局限,轉向社會主義的其他道路。社會主義的未來不應該像俄國那樣曲解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無法避免國家社會主義的缺陷。羅素對社會主義的熱情縮小到對基爾特社會主義的推崇。他希望,基爾特社會主義不要被布爾什維克呼聲所淹沒。在20世紀40年代基爾特社會主義不再流行的情形下,羅素仍然在《自由之路》第三版序言中寫道:“基爾特社會主義對我來說仍然是優(yōu)秀的計劃,我希望可以看到它的復興。”

羅素相信,必然有一種社會主義會解決人類社會的難題,它既不是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經(jīng)過幾十年發(fā)展之后的馬克思主義的最優(yōu)成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討論這種社會主義理論的形式。他提出了評判社會主義流派是否優(yōu)秀的兩個標準:(1)節(jié)制權力。權力是政治學的元概念,人天生偏好權力,對權力的欲望永無止境。羅素認為,“偏好權力是產(chǎn)生社會科學必須研究的那些社會變革的主要動機”,當權力運用于國家時,想要避免產(chǎn)生極端專制的流弊,必須將權力分配給盡可能多的人。羅素對許多社會主義流派的權力制約方式感到不滿,他既擔心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賦予國家過大的權力,又擔心工團主義為了達成廢除國家的目標,構建出另一種強大的權力來對抗現(xiàn)有的國家力量,無政府主義者廢除一切權威的愿望目前亦不可行,因為“諸如和平與戰(zhàn)爭、關稅征收、衛(wèi)生防疫、禁毒、保證公平的分配制度等等事務,要是在一個沒有中央政府的社會里是很難辦好的”。(2)重視民主。民主涉及權力的再分配,是阻止暴政的最重要方法。重要的社會主義流派對民主的重視程度沒有達到羅素的期望:“正統(tǒng)社會主義者在政府范圍內(nèi)滿足于議會民主制,認為出現(xiàn)在當前這種憲法形式里的惡將隨著資本主義的消失而消失。另一方面,無政府主義者和工團主義者反對整個議會制度,主張應有不同辦法處理共同體的政治事務!钡谝淮问澜绱髴(zhàn)前后,英國步入工業(yè)發(fā)達、科學進步而理性衰落的時代,若要保證英國社會和平發(fā)展,就必須控制資本對權力的欲望,將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民主保證每個人享有平等的有限度的自由,這樣的政府就是民主政府。伯恩斯認為,羅素真正渴望的是“民主制度限制下的社會主義。但是,如果民主與社會主義二者不可得兼而要他在二者中間接受其一,那么,他的選擇是民主制度,即使它和有缺陷的經(jīng)濟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于是,羅素開始傾向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Socialism),以契合良好社會主義的標準。羅素認為,民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的重要原因!盁o論有意地,還是無意地,誰要是削弱對民主政府的尊敬,那么他正在增進的,是法西斯主義的可能性,而不是社會主義或共產(chǎn)主義的可能性!币虼,如果社會主義失去民主,那么真正的社會主義將不復存在,直接墮落為法西斯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是空想烏托邦和革命派社會主義的中間道路,力圖實現(xiàn)民主制和社會主義的聯(lián)盟。它以自由為目標,致力于削減國家權力,將國家權力盡可能讓渡給民間團體和自治機關,在公共組織和個人自由之間達到最優(yōu)平衡。社會主義注重務實的社會建設,倡導建立互助互愛的社會服務,通過溫和改良走向社會主義。羅素和拉斯基(HaroldLaski)和霍布豪斯(LeonardHobhouse)一同成為民主派社會主義者的先行者。羅素警告說,人類社會不能全盤接受某一學說,不管是國家社會主義還是民主社會主義都是如此。每個學說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我們應當謹慎運用所有學說的優(yōu)勢來對未來社會做出貢獻。他提醒狂熱的支持者吸取自由主義走向終結的教訓,正視社會主義的缺陷,糾正社會主義理論的不足,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實踐,進而服務人類社會。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發(fā)展中逐漸放棄民主,產(chǎn)生了專制的特征,這是后來的社會主義者要極力避免的。他警告人們不可過度迷戀社會主義,而忽視人類社會追求的善。羅素在《自傳》中寫道,“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自由派、社會主義者或和平主義者,但從嚴格意義上說我三者都不是”。在1923年完成《工業(yè)文明的愿景》之后,羅素不再撰寫單獨討論社會主義的文章,而是以更廣闊的視角來討論人類社會的未來。羅素將社會主義置于宏大背景中,真切改變?nèi)藗儗ι鐣髁x的看法,影響當代政治的走向。羅素對馬克思的以下見解并不表示異議:“社會主義一旦建成,會比以往的封建主義或資本主義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幸福。”羅素在“改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極化的緊張局勢,反戰(zhàn)運動及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逐漸從討論和平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公共知識分子蛻變?yōu)榘倏迫珪降乃枷爰遥?950年,因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追求人道主義精神和思想自由”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社會主義思想也是他獲得那項殊榮的因素之一。

三、羅素社會主義思想的局限與貢獻

艾倫•瑞恩稱羅素為“愛恨交加的社會主義者”(anambivalentsocialist)輲訛輧,對20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思。羅素關心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未來,這種關心使他兼具社會主義批評者和支持者的矛盾身份,實事求是地討論社會主義流派的利弊,而不是盲目遵從某種社會主義理論。他既是社會主義運動的研究者,也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者。他既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諸流派的發(fā)展,討論了社會主義要避免的錯誤,又不屬于任何一支社會主義流派,與國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和工團主義者都保持相當?shù)木嚯x。盡管他青睞基爾特社會主義,但他未將其視為社會發(fā)展的必要階段。在羅素眼中,布爾什維克主義是失敗的,但他仍然堅信,俄國社會主義的失敗僅僅是一種社會主義的失敗,其他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將會蓬勃興起。在社會主義思想領域,羅素主要是一個批判者而不是建設者。他不像傳統(tǒng)政治思想家那樣從政治思想史出發(fā)來細數(shù)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不管是基爾特社會主義,還是民主社會主義,都不是他的首創(chuàng)。韋伯夫人表示,“羅素可能是成功的文學家,但我懷疑他作為思想家的價值,我確信,他無法了解愛與被愛的幸福,也無法理解建設性工作的平靜!陛徲炤凔溈思獱枺╒.McGill)這樣評價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羅素對人性缺乏信任,認為無政府主義和社團主義都不是實際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他對改良資本主義和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都不抱希望。因為對他來說,這兩種制度都意味著權力的擴張,并將導致個人自由的喪失。所以,羅素的人類情感理論只能讓他搖擺于不切實際的解決方案和無法實踐的解決方案之間!倍磐↗ohnDewey)同樣認為,“羅素在社會主義方面沒有什么獨立的見解,只是折中各派社會主義主張,略加選擇而已!

社會主義理論是政治思想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理論需要經(jīng)過不斷的辯論、發(fā)展、試錯和實踐檢驗,才能實現(xiàn)進步。就社會主義理論來說,羅素將社會主義理論回歸本身,既排除了支持者為社會主義套上宗教般神圣外衣的狂熱,又排除了反對者故意曲解、誤讀甚至妖魔化社會主義理論的做法。這種理論回歸理論的嘗試在意識形態(tài)紛爭年代顯得尤其珍貴。他以長遠眼光來衡量社會主義,批判社會主義眾多流派的錯漏,督促社會主義者重新審查社會主義理論的疏漏之處,避免在實踐中達不到預期效果,使人類社會蒙受損失。他指出,社會主義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同內(nèi)涵,這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力所在,在他的努力下,社會主義成為開放且有包容力的理論體系。羅素在道義上贊成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主張,認為馬克思學說并不缺乏民主社會主義思想。他后來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同馬克思在政治立場上的一致性:“雖然許多人仍舊真心信仰人類平等和理論上的民主,但是現(xiàn)代人的想象力受到了十九世紀時根本不民主的工業(yè)體制所促成的社會組織型式的深刻影響!谡軐W家當中,尼采恬不知恥地站在少數(shù)人一邊,馬克思則衷心誠意地站在多數(shù)人一邊!绷_素主張不同國家比如中國、印度可以實現(xiàn)不同形式的社會主義,希望細化社會主義在不同國家的發(fā)展路徑。羅素強調,社會主義的未來是一個復雜問題,沒有既定答案,任何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可盲目崇拜或模仿其他國家的發(fā)展道路。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完善的終極制度,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框架體系,不同國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工業(yè)發(fā)展和民主程度有彈性地填充其內(nèi)涵。通向自由之路不是選擇某條社會主義道路那么簡單,而是要和那個國家的工業(yè)發(fā)展、教育情況、文化傳統(tǒng)等一系列因素相結合。蘇聯(lián)解體之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滑入低谷,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甚至宣稱:“自由民主制度戰(zhàn)勝了其他與之相競爭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戰(zhàn)勝了共產(chǎn)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獲得了合法性”。盡管羅素的多元論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于近一個世紀之前,但是它為保持社會主義活力提出了建議:社會主義不必固守馬克思的理論或布爾什維克的實踐,應該將重點放在社會主義的多元發(fā)展,尤其是民主社會主義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加幸福的生活。

總之,社會制度變革是一個持久而緩慢的過程,社會主義不憑一朝一夕的得失來決定勝負。假如人們在十月革命勝利時就宣告社會主義勝利,或者,假如人們在蘇聯(lián)垮臺時就宣稱社會主義失敗,那么他們既誤解了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性、廣袤性和全面性,又歪曲了社會主義實踐的多樣性、曲折性和反復性。社會主義還很年輕,無論是其理論、實踐,還是制度,都莫不如此。就此而言,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雖然存在諸多局限,但它為當前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他的社會主義思想像他的一般哲學理論一樣,值得我們研究、借鑒和認真對待。最后,我們相信,羅素將贊同美國哲學家羅蒂對《共產(chǎn)黨宣言》的如下評價,我們以它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我們現(xiàn)代人勝過古代人———無論異教徒還是基督徒———的地方在于我們能夠想象一個現(xiàn)世的烏托邦。歐洲和北美在18世紀和19世紀經(jīng)歷了人類希望中心的重大轉變:從永世轉向未來,從如何贏得上帝恩寵的冥想轉向如何為后代的幸福制訂計劃。就是說,不用借助于非人類力量,也能使人類的未來不同于人類的過去。這一見解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得到了出色表達。

作者:曹晗蓉 張國清 單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浙江社會科學雜志》2016年第五期

內(nèi)容提要

俄國十月革命前后,政治思想家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否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道路展開爭論。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作為社會主義同情者加入了那場爭論。他在理論上支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但在實踐上批評俄國革命,指出革命不是通往社會主義的唯一選項。通向社會主義存在多條路徑,不同國家各有其最優(yōu)方案,除了革命之外還有其他更多更好選項。羅素對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一直搖擺不定,有過多次反復。他先從社會主義運動的批評者變?yōu)樯鐣髁x革命的支持者,又從社會主義革命的支持者變?yōu)榕姓,最終成為民主社會主義的倡導者。羅素主張,社會主義社會應當約束權力、重視民主和關注民生。雖然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批判性有余而建設性不足,但是它對發(fā)展當代社會主義理論仍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伯特蘭•羅素;社會主義;布爾什維克;革命;民主;民生

人類社會進步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許多社會主義者相信,人類社會將通過像俄國革命那樣充滿暴力而激進的方式,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chǎn)主義。另一些社會主義者則認為,雖然社會主義社會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社會,前者必定取代后者,但是,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不是線性的,革命不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唯一路徑。經(jīng)過一百年的發(fā)展,后一種社會主義發(fā)展觀已經(jīng)成為當代社會主義的重要觀點,為保持社會主義活力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伯特蘭•羅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在20世紀初持有如此觀點的現(xiàn)代英國政治思想家。羅素從來都不是只愿意呆在書齋或學院的理論哲學家,而是把世界范圍的社會政治問題置于哲學思考核心位置的、高度關切當下正在發(fā)生的社會政治事務的實踐哲學家。19世紀末,青年羅素開始關注馬克思以來的社會主義理論。1895年秋,羅素到柏林研究德國社會民主運動,與德國社會主義者多有交往。1896年,他發(fā)表第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德國社會民主》(GermanSocialDemoc-racy,1896),關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社會主義實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他連續(xù)發(fā)表《社會重建原則》(PrinciplesofSocialReconstruction,1916)、《政治理想》(PoliticalIdeals,1917)和《通向自由之路》(ProposedRoadstoFreedom,1918)三本著作,討論一戰(zhàn)結束后的社會重建,探討社會主義和人類未來的關系。俄國十月革命前后,羅素介入了關于布爾什維克革命是否人類社會發(fā)展必然道路的爭論。1919年,羅素加入英國政府官方代表團前往俄國了解革命進展,研究革命之后俄國的工業(yè)、經(jīng)濟和政治。在考察俄國過程中,羅素同革命領袖列寧等有過直接接觸,并對革命提出批評建議。俄國之行改變了羅素對待革命的看法。他相信,通往社會主義社會可以有多條道路,即使俄國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社會,它仍然面臨權力過于集中、人民民主難以實現(xiàn)和人民普遍貧困等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權力、民主和民生問題,社會主義社會將喪失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吸引力。

1920年10月12日,羅素乘坐“波多”號輪船在上海登陸,開始對中國為期10個月的學術訪問。在與中國知識界的接觸過程中,羅素表示理論上贊成社會主義,但批評俄國革命政權的種種弊端,對社會主義革命采取理論上肯定和實踐上否定的策略,認為工業(yè)化、教育和民主將更好地解決中國社會根本問題,提出了一種溫和改良主義和和平主義的政治主張,一度被捧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導師”。但是,羅素的見解受到當時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的批評。陳獨秀專門給羅素寫信,表達對他的不滿和失望,認為羅素開錯了解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的藥方。那封信發(fā)表在1920年12月1日的《新青年》上,其全文如下:羅素先生,中國人底知識方面物質方面都這樣不發(fā)達,所以有心改造中國之人都早已感覺著發(fā)展教育及工業(yè)是頂重要的事,這是不待討論的;但是有一件要討論的事,就是還仍舊用資本主義發(fā)達教育及工業(yè),或是用社會主義?我個人的意見,以為資本主義雖然在歐洲、美洲、日本也能夠發(fā)達教育及工業(yè),同時卻把歐、美、日本之社會弄成貪鄙欺詐沒有良心了,而且過去的大戰(zhàn)爭及將來的經(jīng)濟的大革命都是資本主義產(chǎn)物,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幸而我們中國此時才創(chuàng)造教育、工業(yè)在資本制度還未發(fā)達的時候,正好用社會主義來發(fā)展教育及工業(yè),免得走歐、美、日本底錯路。但是近來中國有些資本家的政黨的機關報屢次稱贊你主張:中國第一宜講教育,第二宜開發(fā)實業(yè),不必提倡‘社會主義’。我們不知道這話真是你說的,還是別人弄錯了呢?我想這件事關系中國改造之方針很重要,倘是別人弄錯了,你最好是聲明一下,免得貽誤中國人,并免得進步的中國人對你失望。羅素訪華期間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處于高潮階段,他的中國社會改良主張溫和而冷靜,但是沒有討得中國激進主義者的歡喜。在那封信中,陳獨秀明確指出了擺在中國面前的兩條可能道路,一條是資本主義的道路,一條是社會主義的道路。陳獨秀顯然不愿意走資本主義道路。因此,陳獨秀否定了羅素的政治建議。現(xiàn)代中國社會政治的發(fā)展大大超出了羅素的預期,羅素的政治主張很快被現(xiàn)代中國革命浪潮所淹沒。但是,像杜威一樣,羅素畢竟是在20世紀20年代曾經(jīng)對中國政治思想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西方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與杜威不同的是,羅素對社會主義革命曾經(jīng)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熱情,只是在實地考察俄國革命之后其態(tài)度才急轉直下,成為一個冷靜的批評者。尋求羅素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軌跡,揭示羅素對社會主義革命的態(tài)度由熱到冷的原因,不僅具有現(xiàn)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價值,而且具有現(xiàn)代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價值。有鑒于此,筆者試圖在此考察羅素社會主義思想的演變,回應和評價羅素有關實現(xiàn)社會主義社會多元路徑的見解。

一、羅素對待社會主義運動的矛盾心理

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既與其個人政治思想發(fā)展密切相關,也與其所處時代發(fā)生的一些重大社會政治事件緊密相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羅素既關注學院哲學,探討數(shù)理哲學、邏輯學、語言哲學等純粹哲學問題,又關注社會政治實踐,積極參與有關社會主義的討論和其他政治活動。俄國十月革命對羅素形成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以決定性影響。但是,他對社會主義總是搖擺不定,一會兒同情,一會兒批評,一會兒支持,一會兒反對,經(jīng)歷了多次反復,表現(xiàn)出一種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

1.作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批評者。19世紀下半葉,社會主義者在一些歐洲大陸國家成立了社會主義政黨,試圖將社會主義思想運用到政治社會改革中去,解決尖銳的政治社會問題。與歐洲大陸不同,英國有著深厚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傳統(tǒng),不太適合社會主義的成長發(fā)育。盡管如此,社會主義作為新興政治思潮在英國蔓延開來。1883年,英國社會主義組織費邊社(FabianSociety)成立,它由社會主義者組成。他們致力于“重新建構社會,將土地和產(chǎn)業(yè)資本從個人和階級所有權中解放出來,保護他們在共同體中享有的普遍利益”①。費邊社“既要探討社會主義原理用什么方式來解決長期存在的政治問題,又要探討社會主義原理用什么方式來討論作為政治理論而非實際政治的未來問題”②。費邊社改造了馬克思理論,使之適應英國政治,對革命作了不同解釋,認為革命不是暴力,而是對制度的徹底改造;革命者是支持如此改造的人。拉斯基表示,“細枝末節(jié)的改革往往伴隨大規(guī)模流血犧牲,而革命將在深不可測的寧靜中成就自身。”③

費邊社成立不久,羅素同其核心成員韋伯夫婦(SidneyandBeatriceWebb)、蕭伯納(BernardShaw)、威爾斯(HerbertWells)、柯爾(GeorgeCole)等交往甚密。1902年,羅素成為韋伯夫婦創(chuàng)立的社會改革圓桌會成員。但是,羅素反對費邊社的社會主義思想,指責費邊社成員“放棄宣傳革命,背棄馬克思的價值學說和階級斗爭學說”④。羅素的社會主義研究始于他對德國社會民主運動的考察。羅素發(fā)表的第一部作品《德國的社會民主》討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在德國遇到的問題。那時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是激進的革命者,社會民主黨在議會中艱難爭取著選票,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對德國人來說還遙遙無期。羅素站在自由主義立場,集中批評德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羅素認為,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制度設計者。馬克思重視國家和平,擔憂階級分化,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現(xiàn)代德國政治。但是,馬克思設計的社會主義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羅素提出了對馬克思社會主義表示異議的三條理由:(1)恩格斯夸大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恩格斯是馬克思最忠實的追隨者和合作者,他們對待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解是高度一致的。羅素概括了恩格斯有關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見解:“我們德意志社會主義者有著令人稱羨的血統(tǒng),既來自于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也得益于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德意志工人運動是德國經(jīng)典哲學的繼承者”⑤。其中,恩格斯有關“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討論主要見于《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一文。恩格斯在那里寫道:“后來出現(xiàn)了三個偉大的空想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羞@三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是作為當時已經(jīng)歷史地產(chǎn)生的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的代表出現(xiàn)的。他們和啟蒙學者一樣,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個階級,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類!雹蕖暗乱庵竟と诉\動是德國經(jīng)典哲學的繼承者”則出自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⑦。羅素認為,按照恩格斯的見解,“社會民主黨不只是一個政黨,社會民主也不只是一種經(jīng)濟理論,它是一種有關世界和人類發(fā)展的完全自足的哲學。簡言之,它是一種宗教或倫理學。”⑧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期望顯然帶有太多理想主義色彩。(2)馬克思在1859年發(fā)表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和1867年發(fā)表的《資本論》中提出的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積累理論站不住腳。(3)馬克思有關商品的價值不取決于生產(chǎn)成本取決于勞動時間的觀點也值得商榷。羅素認為,馬克思無法解釋現(xiàn)實市場中資本家因競爭而降低價格的舉措。關于勞動時間和商品價值的關系,李嘉圖給出了比馬克思更好的答案。李嘉圖認為,價值由勞動時間來衡量,,不過產(chǎn)品的價值除了利潤之外還包括工資,而工資是依照勞動時間來規(guī)定的。羅素認為,馬克思理論就上面三點無法自圓其說,其繼承者的曲解將導致社會主義理論存在無法克服的理論軟肋。即使德國社會民主黨在1893年的大選中取得了不俗成績,但在羅素看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這個階段,羅素不僅反對費邊社的社會主義思想,而且批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羅素站在正統(tǒng)自由主義立場來批判社會主義理論史,難免片面而淺薄。羅素后來解釋道:“那時的自己太過年輕,還認識不到一旦他們(社會主義者或社會主義政黨———引者)獲得政權會變成什么樣子。”⑨實際上,羅素對社會主義未來的判斷失誤,除了年輕的緣故,更是其立場使然。這種立場后來構成其一生政治思想的主調,就是以改良而非革命、以和平而非暴力來解決所有社會矛盾和沖突。

2.作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支持者。假如沒有發(fā)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羅素很可能繼續(xù)其純粹哲學研究。戰(zhàn)爭的持續(xù)激發(fā)了羅素對和平的渴望。他的研究重心從數(shù)理哲學轉到政治事務中來。羅素不得不承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自由主義已經(jīng)走向終結,資本主義已經(jīng)走向沒落,傳統(tǒng)政治思想無力指導人類社會的政治前景,世界需要更合時宜的政治思想來幫助現(xiàn)代西方國家走出資本主義的黑暗。羅素贊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未來的判斷———資本主義潰敗是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印證了馬克思的政治哲學:國家被最有權力的人所控制,他們的目標不是保護每個人的利益,而是利用戰(zhàn)爭擴大自己的權力。羅素贊同馬克思的主張,強調“資本主義和工資制度必須被廢除;它們是吞噬世界生命的兩大怪獸”⑩。資本主義僵化的政治制度與不公正的經(jīng)濟制度將導致人民生活困頓,社會失去活力。無論經(jīng)濟還是政治,未來都不屬于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已經(jīng)無力處理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危機。人類想要走上自由之路,必須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罪惡。羅素將目光投向了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與國際戰(zhàn)爭和資本主義導致社會衰落相反,社會主義在對抗不合理資本主義制度中走向繁榮。羅素認為,有必要重新考察戰(zhàn)前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社會主義流派在戰(zhàn)爭中的變化,運用社會主義重構衰落的資本主義世界。雖然不同的社會主義者對如何運用民主制度實現(xiàn)自由有不同構想,他們都在為消除特權和人為不平等而努力。這些努力符合羅素的預期。在權衡社會主義諸流派利弊之后,羅素對基爾特社會主義情有獨鐘,聲稱“我們所提倡的是基爾特社會主義的一種形式,它不同于正統(tǒng)基爾特社會主義的地方在于它更偏向無政府主義!陛嬘炤伝鶢柼厣鐣髁x起源于英國,主張“工人直接控制財富生產(chǎn)的手段,包括工藝、職業(yè)和社區(qū)組織,通過把所有工人(管理人員、體力勞工和文書)統(tǒng)一安排在每個生產(chǎn)機構中,依照生產(chǎn)線組織起來,局部的社區(qū)將控制決定財富生產(chǎn)的所有方面”輰訛輥。它“要求完全自治的政府,主張產(chǎn)業(yè)歸國家所有,工會組織運用民主原則實現(xiàn)工人聯(lián)合,防止暴虐的官僚主義滋長”輱訛輥。羅素青睞基爾特社會主義,渴望將它和無政府主義結合起來。羅素確信,“最好的制度接近于克魯泡特金所倡導的那一種,這種制度由于采納了基爾特社會主義的主要主張而變得更加切實可行!陛幱炤伭_素與其他基爾特社會主義者不同的是,羅素沒有指出在基爾特社會主義原則下實踐民主制的方式,而是給出了包括義務教育、降低工作時間、調整薪資、保護婦女兒童、保持政府與法律在內(nèi)的具體建議。羅素不僅對社會主義理論抱有希望,而且直接參與了社會主義實踐。1914年,羅素宣布加入工黨,公開支持社會主義運動。工黨是工會組織、費邊社、獨立工黨和社會民主同盟的聯(lián)盟,是“工業(yè)生產(chǎn)和技術進步時代的產(chǎn)物,主要反對戰(zhàn)爭的過大支出”輳訛輥。羅素和社會主義作家威爾斯為工黨搖旗吶喊,成為最熱忱的社會主義者。工黨關注工人階級的自由,建設自由正義的社會,它將克服現(xiàn)存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保證戰(zhàn)后的和平。羅素將民主、反戰(zhàn)、反帝國主義和反教權主義等原則注入工黨,豐富工黨的政策理論,以期在大選中獲得更多支持。

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爆發(fā)之后,羅素對社會主義的熱情達到頂峰。他為美國的《解放者》(Liberator)雜志撰寫了題為“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理念”的文章,支持俄國政府,表達對俄國政府的信心。他宣稱,“我屬于這樣一批人———他們在這場戰(zhàn)爭的影響之下,已從自由主義轉向社會主義。不是因為我不再崇尚自由主義的許多理想,而是由于我看到這些理想的實現(xiàn)空間很小,唯一的實現(xiàn)辦法是對社會的經(jīng)濟制度進行徹底改造。”輴訛輥俄國臨時政府宣布在“不吞并不賠款”基礎上結束戰(zhàn)爭,愿意和彼得格勒蘇維埃一起,致力于促進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這些做法讓社會主義者相信,一種新生活已經(jīng)誕生,人類已經(jīng)走上共產(chǎn)主義道路。從理論上看,俄國完美地將社會主義的優(yōu)點結合了起來,完美地體現(xiàn)了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俄國革命深刻改變了社會結構,改變了人類信仰,這完全符合羅素想要運用他的政治哲學達到的效果。1917年之后,羅素討論的話題主要集中在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和實踐上,取代了原本對社會主義的探討。他參加了慶祝俄國革命的許多活動和集會,發(fā)表社會主義民主和自由演講,稱贊俄國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英勇的事跡之一……比法國大革命更加重要”輵訛輥,是“一種楷模”輶訛輥。他將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視為全新的社會發(fā)展路徑,是一種與沒落的資本主義道路完全不同的新選項。令人意外的是,1919年的俄國之行讓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再一次發(fā)生了變化。

3.作為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反對者。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成功賦予社會主義以新含義。從此以后,社會主義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而且成為一種實在的政治制度。布爾什維克革命將社會主義運動推向高潮,令全世界社會主義者興奮不已。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勝利被稱作社會主義理論首先付諸實踐的結果。布爾什維克主義成為社會主義的代名詞。羅素懷抱著對社會主義的期待來到俄國,但是俄國社會主義實踐讓羅素希望破滅。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羅素對布爾什維克的熱情開始減退。他形容布爾什維克政權“充斥著實利主義,對愛情、美麗和富于沖動的生活漠不關心”,“農(nóng)民受到市民的專制統(tǒng)治,藝術家受到藝術俗人的專制統(tǒng)治,亞洲人受到西方人的專制統(tǒng)治”輷訛輥。這個政權是“丑惡而殘暴的,但是它充滿了建設的活力,相信它正在創(chuàng)造的東西的價值”輮訛輦。羅素雖有不安的懷疑,但是還沒有失去樂觀的態(tài)度。他表示,社會建設初期難免出現(xiàn)問題,雖然布爾什維克政權令人沉悶,但是新社會建好之后,布爾什維克將賦予它新的靈魂!霸谡紊希挥挟斔麄兊姆椒ǹ此破x他們自己的政治理想時,我才批評他們!陛嬘炤偟,在見到布爾什維克領袖之后,羅素再也樂觀不起來。羅素認為,列寧站在狹隘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立場,拒絕他提出的所有社會主義建議,拒絕吸收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成果,認為工黨和其他社會主義黨派一文不值,聲稱“只有通過全世界革命廢除資本主義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價值”輰訛輦。在俄國其他地方的游歷中,羅素對蘇聯(lián)人民的普遍貧困生活感到震驚,對這場誕生在饑餓和封鎖中的革命是否能夠成為世界革命的指導表示嚴重懷疑。布爾什維克的魔力不輸于任何傳統(tǒng)教派,它許諾打破階級分化,打破富人和窮人的不平等,結束經(jīng)濟奴役,建立所有人通過工作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世界。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羅素對布爾什維克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轉變,認為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布爾什維克都是失敗的。去俄國之前,羅素以為會看到生機蓬勃的社會主義代議制政府新實驗,結果,他看到新政權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著舊式俄國帝制的殘忍和冷酷。布爾什維克將產(chǎn)生極其糟糕的后果,這種后果可能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未來還要危險。羅素在1920年完成的《布爾什維克:理論與實踐》一書已經(jīng)看不到他對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熱情。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再次發(fā)生變化。他表示,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優(yōu)于資本主義,但是其他社會主義可能比資本主義還要糟糕。在革命勝利年代,社會主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已經(jīng)被劃上等號,羅素對布爾什維克的厭惡令他遠離了社會主義陣營。在羅素看來,布爾什維克主義和其他社會主義一樣,都屬于社會主義范疇。布爾什維克派主張通過流血革命實現(xiàn)社會主義,這是羅素不能接受的。

二、羅素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十月革命勝利之后,人們對社會主義形成了兩種針鋒相對的態(tài)度。支持者視布爾什維克為楷模,反對者則視之為洪水猛獸。羅素將布爾什維克的未來和社會主義的未來嚴格區(qū)別開來。俄國革命爆發(fā)之時,羅素一度狂熱支持那場革命,但是經(jīng)過實地考察,他對革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由支持革命轉向批評革命,羅素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方式不應該是階級革命,而應該是國家工業(yè)化和公民教育。民主社會主義比革命社會主義能更好地解決社會矛盾。羅素認為,人類社會的未來不能依托布爾什維克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只是社會主義道路之一,而不能等同于整個社會主義。布爾什維克的失敗不等于社會主義的失敗。羅素在《工業(yè)文明的前景》中宣稱,布爾什維克“企圖在一個尚未觸及資本主義實業(yè)的國家建立共產(chǎn)主義”。羅素在1920年訪華時貶損布爾什維克革命,呼吁中國社會主義者不要對布爾什維克革命抱有過高期待,警示中國人看清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失敗之處。實際上,羅素厭惡的不是國家社會主義,而是俄國布爾什維克自縛雙手,不肯規(guī)避國家社會主義的缺陷,導致俄國社會發(fā)展偏離國家社會主義的既定目標。愛因斯坦是羅素的和平盟友,他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理解與羅素十分接近。愛因斯坦認為,無論從經(jīng)濟情況還是法律來判斷,目前的社會尚沒有擺脫托斯丹•凡勃侖(ThorsteinVeblen)所說的人類進步的掠奪階段,社會主義的真正目的將是“克服和超越人類進步的掠奪階段”,進入沒有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好的選擇。羅素希望其他人像自己一樣看到布爾什維克的局限,轉向社會主義的其他道路。社會主義的未來不應該像俄國那樣曲解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無法避免國家社會主義的缺陷。羅素對社會主義的熱情縮小到對基爾特社會主義的推崇。他希望,基爾特社會主義不要被布爾什維克呼聲所淹沒。在20世紀40年代基爾特社會主義不再流行的情形下,羅素仍然在《自由之路》第三版序言中寫道:“基爾特社會主義對我來說仍然是優(yōu)秀的計劃,我希望可以看到它的復興!

羅素相信,必然有一種社會主義會解決人類社會的難題,它既不是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經(jīng)過幾十年發(fā)展之后的馬克思主義的最優(yōu)成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討論這種社會主義理論的形式。他提出了評判社會主義流派是否優(yōu)秀的兩個標準:(1)節(jié)制權力。權力是政治學的元概念,人天生偏好權力,對權力的欲望永無止境。羅素認為,“偏好權力是產(chǎn)生社會科學必須研究的那些社會變革的主要動機”,當權力運用于國家時,想要避免產(chǎn)生極端專制的流弊,必須將權力分配給盡可能多的人。羅素對許多社會主義流派的權力制約方式感到不滿,他既擔心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賦予國家過大的權力,又擔心工團主義為了達成廢除國家的目標,構建出另一種強大的權力來對抗現(xiàn)有的國家力量,無政府主義者廢除一切權威的愿望目前亦不可行,因為“諸如和平與戰(zhàn)爭、關稅征收、衛(wèi)生防疫、禁毒、保證公平的分配制度等等事務,要是在一個沒有中央政府的社會里是很難辦好的”。(2)重視民主。民主涉及權力的再分配,是阻止暴政的最重要方法。重要的社會主義流派對民主的重視程度沒有達到羅素的期望:“正統(tǒng)社會主義者在政府范圍內(nèi)滿足于議會民主制,認為出現(xiàn)在當前這種憲法形式里的惡將隨著資本主義的消失而消失。另一方面,無政府主義者和工團主義者反對整個議會制度,主張應有不同辦法處理共同體的政治事務!钡谝淮问澜绱髴(zhàn)前后,英國步入工業(yè)發(fā)達、科學進步而理性衰落的時代,若要保證英國社會和平發(fā)展,就必須控制資本對權力的欲望,將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民主保證每個人享有平等的有限度的自由,這樣的政府就是民主政府。伯恩斯認為,羅素真正渴望的是“民主制度限制下的社會主義。但是,如果民主與社會主義二者不可得兼而要他在二者中間接受其一,那么,他的選擇是民主制度,即使它和有缺陷的經(jīng)濟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于是,羅素開始傾向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Socialism),以契合良好社會主義的標準。羅素認為,民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的重要原因。“無論有意地,還是無意地,誰要是削弱對民主政府的尊敬,那么他正在增進的,是法西斯主義的可能性,而不是社會主義或共產(chǎn)主義的可能性!币虼耍绻鐣髁x失去民主,那么真正的社會主義將不復存在,直接墮落為法西斯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是空想烏托邦和革命派社會主義的中間道路,力圖實現(xiàn)民主制和社會主義的聯(lián)盟。它以自由為目標,致力于削減國家權力,將國家權力盡可能讓渡給民間團體和自治機關,在公共組織和個人自由之間達到最優(yōu)平衡。社會主義注重務實的社會建設,倡導建立互助互愛的社會服務,通過溫和改良走向社會主義。羅素和拉斯基(HaroldLaski)和霍布豪斯(LeonardHobhouse)一同成為民主派社會主義者的先行者。羅素警告說,人類社會不能全盤接受某一學說,不管是國家社會主義還是民主社會主義都是如此。每個學說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我們應當謹慎運用所有學說的優(yōu)勢來對未來社會做出貢獻。他提醒狂熱的支持者吸取自由主義走向終結的教訓,正視社會主義的缺陷,糾正社會主義理論的不足,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實踐,進而服務人類社會。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發(fā)展中逐漸放棄民主,產(chǎn)生了專制的特征,這是后來的社會主義者要極力避免的。他警告人們不可過度迷戀社會主義,而忽視人類社會追求的善。羅素在《自傳》中寫道,“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自由派、社會主義者或和平主義者,但從嚴格意義上說我三者都不是”。在1923年完成《工業(yè)文明的愿景》之后,羅素不再撰寫單獨討論社會主義的文章,而是以更廣闊的視角來討論人類社會的未來。羅素將社會主義置于宏大背景中,真切改變?nèi)藗儗ι鐣髁x的看法,影響當代政治的走向。羅素對馬克思的以下見解并不表示異議:“社會主義一旦建成,會比以往的封建主義或資本主義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幸福!绷_素在“改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極化的緊張局勢,反戰(zhàn)運動及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逐漸從討論和平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公共知識分子蛻變?yōu)榘倏迫珪降乃枷爰遥?950年,因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追求人道主義精神和思想自由”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社會主義思想也是他獲得那項殊榮的因素之一。

三、羅素社會主義思想的局限與貢獻

艾倫•瑞恩稱羅素為“愛恨交加的社會主義者”(anambivalentsocialist)輲訛輧,對20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思。羅素關心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未來,這種關心使他兼具社會主義批評者和支持者的矛盾身份,實事求是地討論社會主義流派的利弊,而不是盲目遵從某種社會主義理論。他既是社會主義運動的研究者,也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者。他既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諸流派的發(fā)展,討論了社會主義要避免的錯誤,又不屬于任何一支社會主義流派,與國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和工團主義者都保持相當?shù)木嚯x。盡管他青睞基爾特社會主義,但他未將其視為社會發(fā)展的必要階段。在羅素眼中,布爾什維克主義是失敗的,但他仍然堅信,俄國社會主義的失敗僅僅是一種社會主義的失敗,其他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將會蓬勃興起。在社會主義思想領域,羅素主要是一個批判者而不是建設者。他不像傳統(tǒng)政治思想家那樣從政治思想史出發(fā)來細數(shù)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不管是基爾特社會主義,還是民主社會主義,都不是他的首創(chuàng)。韋伯夫人表示,“羅素可能是成功的文學家,但我懷疑他作為思想家的價值,我確信,他無法了解愛與被愛的幸福,也無法理解建設性工作的平靜。”輳訛輧麥克吉爾(V.McGill)這樣評價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羅素對人性缺乏信任,認為無政府主義和社團主義都不是實際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他對改良資本主義和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都不抱希望。因為對他來說,這兩種制度都意味著權力的擴張,并將導致個人自由的喪失。所以,羅素的人類情感理論只能讓他搖擺于不切實際的解決方案和無法實踐的解決方案之間。”杜威(JohnDewey)同樣認為,“羅素在社會主義方面沒有什么獨立的見解,只是折中各派社會主義主張,略加選擇而已!

社會主義理論是政治思想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理論需要經(jīng)過不斷的辯論、發(fā)展、試錯和實踐檢驗,才能實現(xiàn)進步。就社會主義理論來說,羅素將社會主義理論回歸本身,既排除了支持者為社會主義套上宗教般神圣外衣的狂熱,又排除了反對者故意曲解、誤讀甚至妖魔化社會主義理論的做法。這種理論回歸理論的嘗試在意識形態(tài)紛爭年代顯得尤其珍貴。他以長遠眼光來衡量社會主義,批判社會主義眾多流派的錯漏,督促社會主義者重新審查社會主義理論的疏漏之處,避免在實踐中達不到預期效果,使人類社會蒙受損失。他指出,社會主義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同內(nèi)涵,這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力所在,在他的努力下,社會主義成為開放且有包容力的理論體系。羅素在道義上贊成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主張,認為馬克思學說并不缺乏民主社會主義思想。他后來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同馬克思在政治立場上的一致性:“雖然許多人仍舊真心信仰人類平等和理論上的民主,但是現(xiàn)代人的想象力受到了十九世紀時根本不民主的工業(yè)體制所促成的社會組織型式的深刻影響!谡軐W家當中,尼采恬不知恥地站在少數(shù)人一邊,馬克思則衷心誠意地站在多數(shù)人一邊。”羅素主張不同國家比如中國、印度可以實現(xiàn)不同形式的社會主義,希望細化社會主義在不同國家的發(fā)展路徑。羅素強調,社會主義的未來是一個復雜問題,沒有既定答案,任何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可盲目崇拜或模仿其他國家的發(fā)展道路。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完善的終極制度,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框架體系,不同國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工業(yè)發(fā)展和民主程度有彈性地填充其內(nèi)涵。通向自由之路不是選擇某條社會主義道路那么簡單,而是要和那個國家的工業(yè)發(fā)展、教育情況、文化傳統(tǒng)等一系列因素相結合。蘇聯(lián)解體之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滑入低谷,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甚至宣稱:“自由民主制度戰(zhàn)勝了其他與之相競爭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戰(zhàn)勝了共產(chǎn)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獲得了合法性”。盡管羅素的多元論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于近一個世紀之前,但是它為保持社會主義活力提出了建議:社會主義不必固守馬克思的理論或布爾什維克的實踐,應該將重點放在社會主義的多元發(fā)展,尤其是民主社會主義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加幸福的生活。

總之,社會制度變革是一個持久而緩慢的過程,社會主義不憑一朝一夕的得失來決定勝負。假如人們在十月革命勝利時就宣告社會主義勝利,或者,假如人們在蘇聯(lián)垮臺時就宣稱社會主義失敗,那么他們既誤解了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性、廣袤性和全面性,又歪曲了社會主義實踐的多樣性、曲折性和反復性。社會主義還很年輕,無論是其理論、實踐,還是制度,都莫不如此。就此而言,羅素的社會主義思想雖然存在諸多局限,但它為當前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他的社會主義思想像他的一般哲學理論一樣,值得我們研究、借鑒和認真對待。最后,我們相信,羅素將贊同美國哲學家羅蒂對《共產(chǎn)黨宣言》的如下評價,我們以它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我們現(xiàn)代人勝過古代人———無論異教徒還是基督徒———的地方在于我們能夠想象一個現(xiàn)世的烏托邦。歐洲和北美在18世紀和19世紀經(jīng)歷了人類希望中心的重大轉變:從永世轉向未來,從如何贏得上帝恩寵的冥想轉向如何為后代的幸福制訂計劃。就是說,不用借助于非人類力量,也能使人類的未來不同于人類的過去。這一見解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得到了出色表達。

作者:曹晗蓉 張國清 單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浙江社會科學雜志責任編輯:楊雪    閱讀:人次


  本文關鍵詞:浙江社會科學雜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27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bhzz/1727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c2c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