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期刊選摘
本文關鍵詞:醫(yī)學期刊選摘
更多相關文章: 惡性腫瘤 良性病變 測定結果 舊結核菌素 陽性率 測定方法 維生素 皮內注射 反應標準 醫(yī)學情報
【摘要】:正 舊結核菌素測定診斷惡性腫瘤的價值作者報道從1972年開始用舊結核菌素測定惡性腫瘤145例的結果。測定方法和反應標準是用1:2000結核菌素稀釋液0.1毫升于前臂皮內注射,72小時觀察結果,完全無反應或硬結小于1厘米者為陰性,大于1.1厘米者為陽性。結果胸腔惡性腫瘤陰性率為79.12%,陽性率為20.88%;身體其他部位阻性率為79.41%,陽性率為20.59%;而胸部良性病變阻性率為11.63%,陰性率為88.37%。良性病變與惡性腫瘤測定結果有
【正文快照】: !日結核菌素測定診斷惡性腫瘤的價值支氣管鏡檢查肺癌宜慎重 作者報道從1972年開始用舊結核菌素測定惡性腫瘤145例的結果。測定方法和反應標準是用1:2000結核菌素稀釋液0.1毫升于前臂皮內注射,72小時觀察結果,完全無反應或硬結小于1厘米者為陰性,大于1.1厘米者為陽性。結果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曉隅;;小兒為何也會患癌癥[J];食品與健康;2001年08期
2 趙德成;趙璐;;銀屑病與惡性腫瘤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年16期
3 劉紅建;樊冬梅;黃素勤;;泰興市2009年惡性腫瘤發(fā)病資料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11年16期
4 蘇玉盛;馬云川;張琳瑛;尚建文;彭程;;(18)~F-FDG PET全身顯像在神經系統(tǒng)副腫瘤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疑難病雜志;2011年08期
5 劉貞梅;陳霞;;2004~2010年青島市李滄區(qū)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1年09期
6 徐亞娟;劉文書;金志巍;隋春波;;腭部惡性腫瘤9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年19期
7 戈海澤;劉樹業(yè);丁賢;宋佐莉;梁慧敏;;原發(fā)性肝細胞癌患者外周血中MMP-2 mRNA、MMP-9 mRNA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1年08期
8 周丹;;36例惡性腫瘤的化療聯(lián)合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18期
9 張中海;王天明;;82例青年人胃癌的臨床病理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1年08期
10 劉杰;朱麗萍;舒小裕;李艾;吉路;趙軍;;靖安縣2010年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流行情況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海燕;王伊洵;王曉彬;龍再秋;;殘余宮頸切除術治療宮內膜癌及宮頸殘端癌——26例分析[A];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王桐;孔棣;;惡性腫瘤的中西醫(yī)結合綜合治療[A];第九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普通外科學術交流大會暨膽道胰腺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5年
3 王海峰;何明;;外科手術對惡性腫瘤病人T淋巴細胞核仁形成區(qū)嗜銀蛋白(Ag-NORS)含量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德云;陳琦;梁小冬;吳少芳;陳國榮;陳惠娟;吳兆倫;周伴群;;2004~2005年珠海市戶籍人群惡性腫瘤死亡流行特征[A];第八屆粵港澳臺預防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常娜;;應用捕獲-再捕獲分析唐?h1995~2006年惡性腫瘤流行趨勢[A];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暨環(huán)境·免疫與腫瘤防治綜合交叉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宋國慧;陳超;喬翠云;冀鴻新;苗瑞瑞;孟凡書;;2005年河北省磁縣居民惡性腫瘤發(fā)病情況報告[A];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暨環(huán)境·免疫與腫瘤防治綜合交叉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史奎雄;;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及營養(yǎng)防治研究的現(xiàn)狀[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三屆老年營養(yǎng)暨第二屆營養(yǎng)與腫瘤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4年
8 金文昊;樸東明;;延邊地區(qū)兒童惡性實體瘤116例臨床病理分析[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紀長庚;;老年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診治[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第三屆老年保健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10 羅忻;;治療惡性腫瘤應把握時間規(guī)律[A];2004全國時間生物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京總醫(yī)院 馬恒輝邋(副主任醫(yī)師);惡性腫瘤并不都叫癌[N];家庭醫(yī)生報;2008年
2 記者 江卉 通訊員 袁英紅;惡性腫瘤成“頭號殺手”[N];湖北日報;2008年
3 記者 宜秀萍;惡性腫瘤成為危害我省居民健康第一殺手[N];甘肅日報;2009年
4 鄭堅;惡性腫瘤病人不良心理的治療[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呂靜;良好習慣是遏制惡性腫瘤的有效手段[N];本溪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孫慶偉;青島惡性腫瘤死亡率下降[N];青島日報;2011年
7 李麗 陽國彬;長期貧血 警惕惡性腫瘤[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8 YMG記者 于明君 通訊員 孔慶美;惡性腫瘤為煙臺人頭號殺手[N];煙臺日報;2010年
9 任曉君;惡性腫瘤不再是不治之癥[N];人民日報;2004年
10 范又;肺癌成為我國第一高發(fā)惡性腫瘤[N];光明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亞軍;CHO和FDG PET對肺癌診斷的臨床價值及其與灌注CT比較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陳秋松;甲狀腺癌的~(18)F-FDG PET/CT診斷及其發(fā)病機制的探討[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李慶霞;針對survivin mRNA的siRNA對人乳腺癌及宮頸癌細胞的凋亡誘導作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劉靖;PET/CT在診斷肺部占位性病變中的價值及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5 史麗;人類CYP2A13基因SNPs及其與喉、咽、鼻惡性腫瘤危險性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李黎波;光動力治療惡性腫瘤光照時間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7 李e,
本文編號:1211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arkj/121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