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蘋果貿易網絡結構特征及中國地位變遷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05:22
基于貿易網絡和拓撲學原理,利用1992年和2017年蘋果貿易截面數據,采用整體網絡分析技術,探究近30年全球蘋果貿易網絡特征和中國地位的變遷狀況。結果表明:(1)近30年來全球蘋果貿易網絡分布主要呈現中心-外圍格局、貿易網絡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貿易活動的有效性提升,但控制力減弱、進出口國間差異性呈現下降;(2)近30年來中國在亞-太蘋果貿易局域網絡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顯著提升且"橋梁"作用更加顯著,貿易模式主要以產業(yè)間貿易為主。據此建議:中國應借助國際多邊及雙邊合作機制,重視拓展蘋果消費市場;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優(yōu)化,注重培育蘋果中間品貿易。
【文章來源】:農業(yè)經濟問題.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部分圖文】:
1992—2017年全球蘋果進出口貿易總額 (百萬美元)
貿易網絡圖是觀測貿易網絡結構與特征變化的最直觀方法(約翰,2018;劉軍,2014)。由于貿易網絡的有向性,需要同時考慮入度和出度的分布狀況。圖3分別列明基于入度和出度衡量的網絡圖,結果表明無論從進口貿易視角還是從出口貿易視角,蘋果貿易網絡均呈現中心-外圍結構特征,其中歐盟、北美及東亞地區(qū)處于網絡中心位置(見圖3-1(1)、(2)和圖3-2(1)、(2)所示)。值得關注的是,低度數國家和地區(qū)均是低收入經濟體,位于全球蘋果貿易網絡的外圍地區(qū)。正如引力模型等經典國際貿易分析框架所預測的,一國(地區(qū))對外貿易連接的數量與該國(地區(qū))的財富水平間存在密切的正相關(Serrano等,2003)。因此,有可能是收入效應而非消費偏好效應在全球蘋果貿易網絡的演化中起關鍵作用。具體來看不同時期全球蘋果出口中心和進口中心均呈現明顯的新舊交替特征,其中阿聯酋取代荷蘭,成為全球蘋果貿易網絡進口貿易中心;比利時-盧森堡、瑞典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的中心地位被俄羅斯、卡塔爾和新加坡取代(見圖3-1(1)、(2))。在出口貿易方面,法國取代美國成為出口貿易中心,澳大利亞、加拿大、希臘、土耳其的出口貿易中心地位則被意大利、南非、波蘭、烏克蘭及中國等國家取代(見圖3-2(1)、(2))。
表1 全球蘋果貿易網絡凝聚性 年份 節(jié)點數量(個) 密度 互惠性 平均距離 緊湊性 寬度 1992 162 0.02(0.14) 0.04 2.45 0.07 0.72 2017 233 0.04(0.18) 0.12 2.43 0.14 0.86 注:括號內列明密度的標準差
本文編號:3099110
【文章來源】:農業(yè)經濟問題.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部分圖文】:
1992—2017年全球蘋果進出口貿易總額 (百萬美元)
貿易網絡圖是觀測貿易網絡結構與特征變化的最直觀方法(約翰,2018;劉軍,2014)。由于貿易網絡的有向性,需要同時考慮入度和出度的分布狀況。圖3分別列明基于入度和出度衡量的網絡圖,結果表明無論從進口貿易視角還是從出口貿易視角,蘋果貿易網絡均呈現中心-外圍結構特征,其中歐盟、北美及東亞地區(qū)處于網絡中心位置(見圖3-1(1)、(2)和圖3-2(1)、(2)所示)。值得關注的是,低度數國家和地區(qū)均是低收入經濟體,位于全球蘋果貿易網絡的外圍地區(qū)。正如引力模型等經典國際貿易分析框架所預測的,一國(地區(qū))對外貿易連接的數量與該國(地區(qū))的財富水平間存在密切的正相關(Serrano等,2003)。因此,有可能是收入效應而非消費偏好效應在全球蘋果貿易網絡的演化中起關鍵作用。具體來看不同時期全球蘋果出口中心和進口中心均呈現明顯的新舊交替特征,其中阿聯酋取代荷蘭,成為全球蘋果貿易網絡進口貿易中心;比利時-盧森堡、瑞典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的中心地位被俄羅斯、卡塔爾和新加坡取代(見圖3-1(1)、(2))。在出口貿易方面,法國取代美國成為出口貿易中心,澳大利亞、加拿大、希臘、土耳其的出口貿易中心地位則被意大利、南非、波蘭、烏克蘭及中國等國家取代(見圖3-2(1)、(2))。
表1 全球蘋果貿易網絡凝聚性 年份 節(jié)點數量(個) 密度 互惠性 平均距離 緊湊性 寬度 1992 162 0.02(0.14) 0.04 2.45 0.07 0.72 2017 233 0.04(0.18) 0.12 2.43 0.14 0.86 注:括號內列明密度的標準差
本文編號:3099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iguanjingjilunwen/309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