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農產品滯銷原因及對策研究
【文章目錄】:
1 前言
2 農產品滯銷的社會危害
3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分析
4 互聯網背景下的對策建議
4.1 強化政府服務,加大政府的參與力度
4.2 獲取需求信息,擴大農產品的營銷渠道
4.3 建立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
4.4 建立健全規(guī)范的農貿市場,確保農產品流通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清;;“互聯網+”與阜陽特色農產品物流協同運營對策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年07期
2 程軍;張麗娜;;基于印度利用互聯網技術于農產品銷售對中國“互聯網+”農產品市場的啟示[J];價值工程;2017年03期
3 劉滿成;張路;;淮安發(fā)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必要性分析——基于“互聯網+”環(huán)境背景下[J];當代經濟;2015年35期
4 辛暉;;基于電商平臺的“互聯網+”農業(yè)經濟模式質疑與建議[J];農業(yè)經濟;2017年06期
5 楊子武;;基于互聯網+視野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6年21期
6 曾詩淇;;“互聯網+農業(yè)”帶來發(fā)展新機遇[J];農村工作通訊;2015年15期
7 謝云天;劉立波;王馨瑋;陳晨;韓江雪;;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張家口市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優(yōu)化研究[J];河北農業(yè);2018年06期
8 彭勃;鄭嬌雅;周潔;;互聯網+農業(yè):路在何方?——基于安徽“聚土地”項目的調查[J];中國農村科技;2017年04期
9 陳平;;“互聯網+”打造農產品新“錢景”[J];中國商界;2019年11期
10 趙金璐;付翠;;“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研究[J];納稅;2018年2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韓旭;“互聯網+”農業(yè)組織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2 張春勛;關系契約與農產品交易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梁守硯;農產品交易關系治理機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4 趙瑞瑩;農產品市場風險預警管理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姚文;農產品交易垂直協作模式選擇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羅列;農戶經營高附加值農產品的交易成本障礙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7 李干瓊;SV因子分析框架下的農產品市場短期預測[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8 徐健;農戶人際關系網絡結構、渠道行為與契約型農產品交易關系穩(wěn)定性[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夢嘉;河南省“互聯網+農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瑩瑩;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鄭州市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對策探究[D];鄭州大學;2017年
3 張寧寧;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涉農企業(yè)融資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何迪;“互聯網+”在現代農業(yè)中的運用及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5 陳德軍;互聯網+環(huán)境下黑龍江省涉農企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6 趙璐;中國互聯網金融+農牧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年
7 朱婷;互聯網對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影響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白楊;“互聯網+”戰(zhàn)略下縣域經濟影響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外交學院;2016年
9 王瑞卿;互聯網與中國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10 穆圣濤;有機農產品互聯網+銷售模式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44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iguanjingjilunwen/284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