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的再生產(chǎn)與傳承:文化生產(chǎn)視角下的反思——以大陳島墾荒精神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14:15
在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相關資料梳理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再生產(chǎn)及傳承存在國家建構層面上物質(zhì)形態(tài)的紀念空間景觀與精神形態(tài)的藝術展演并存、在參與者的敘事層面上崇高的政治情懷與細膩的憶苦記憶共存、國家在場主導下的傳承權力機制的特征。在國家權力主導下進行的再生產(chǎn)與傳承過程中,大陳島墾荒精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政治資本和政治話語而存在,與普通大眾生活的密切度稍顯不足,其傳承的覆蓋面更多限于政治化的體制系統(tǒng)內(nèi),與大眾的關聯(lián)度不強,且在傳播和傳承過程中過于強調(diào)其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論性,傳承渠道多以自上而下的宣教、浸染式的傳播方式為主,生動性和感染力稍顯不足。而在文化生產(chǎn)理論下,以大陳島墾荒精神為例的紅色文化可以被看作是一個處于不斷被生產(chǎn)、被形塑的開放性系統(tǒng)和過程,因而在紅色文化傳承過程中應樹立更加開放、多元的紅色文化觀,積極引入紅色文化再生產(chǎn)和傳承的多元主體機制,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多重價值,積極利用新興的傳播渠道,以更加開放、立體、多元的姿態(tài)將紅色文化的傳播傳承浸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來源】: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0,35(0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文獻綜述、核心概念及理論視角
(一)文獻綜述與核心概念
1.文獻綜述。
2.核心概念。
(二)理論視角與研究的主要問題
二、大陳島墾荒精神傳承現(xiàn)狀與特點
(一)國家建構層面:物質(zhì)形態(tài)的紀念空間景觀與精神形態(tài)的藝術展演并存
(二)參與者的敘事層面:崇高的政治情懷與細膩的憶苦記憶共存
(三)傳承的權力機制:國家權力主導下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傳承
三、大眾化傳播的可能性:文化生產(chǎn)理論視角下的反思
(一)建構多元傳承傳播主體體系,促進大陳島墾荒精神公眾化
(二)豐富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文化再生產(chǎn)手段,構筑立體化傳播渠道
(三)小結(jié):紅色文化大眾化傳承的反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價值蘊涵及其傳承[J]. 孫其昂,張建曉. 臺州學院學報. 2019(01)
[2]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時代價值[J]. 羅麗琳,蒲清平.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3]發(fā)展紅色旅游 傳承紅色基因[J]. 王靖華. 馬克思主義學刊. 2017(04)
[4]構建貴州紅色文化傳播新機制[J]. 唐碧君. 理論與當代. 2017(02)
[5]西方文論關鍵詞:文化生產(chǎn)[J]. 周才庶. 外國文學. 2016(05)
[6]“災后重建”過程的國家權力與地域社會——以災害記憶為中心[J]. 王曉葵. 河北學刊. 2016(05)
[7]紅色文化的傳播渠道探究——以井岡山為個案分析[J]. 陳致群. 新聞研究導刊. 2014(06)
[8]論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與特征[J]. 管仕廷. 傳承. 2012(13)
[9]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網(wǎng)絡化探析[J]. 鐘家全.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1(07)
[10]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以江西省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進校園為例[J]. 汪立夏. 思想教育研究. 2010(07)
博士論文
[1]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傳承研究[D]. 劉紅梅.湘潭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策略研究[D]. 聶素麗.湖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99363
【文章來源】: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0,35(0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文獻綜述、核心概念及理論視角
(一)文獻綜述與核心概念
1.文獻綜述。
2.核心概念。
(二)理論視角與研究的主要問題
二、大陳島墾荒精神傳承現(xiàn)狀與特點
(一)國家建構層面:物質(zhì)形態(tài)的紀念空間景觀與精神形態(tài)的藝術展演并存
(二)參與者的敘事層面:崇高的政治情懷與細膩的憶苦記憶共存
(三)傳承的權力機制:國家權力主導下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傳承
三、大眾化傳播的可能性:文化生產(chǎn)理論視角下的反思
(一)建構多元傳承傳播主體體系,促進大陳島墾荒精神公眾化
(二)豐富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文化再生產(chǎn)手段,構筑立體化傳播渠道
(三)小結(jié):紅色文化大眾化傳承的反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價值蘊涵及其傳承[J]. 孫其昂,張建曉. 臺州學院學報. 2019(01)
[2]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時代價值[J]. 羅麗琳,蒲清平.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3]發(fā)展紅色旅游 傳承紅色基因[J]. 王靖華. 馬克思主義學刊. 2017(04)
[4]構建貴州紅色文化傳播新機制[J]. 唐碧君. 理論與當代. 2017(02)
[5]西方文論關鍵詞:文化生產(chǎn)[J]. 周才庶. 外國文學. 2016(05)
[6]“災后重建”過程的國家權力與地域社會——以災害記憶為中心[J]. 王曉葵. 河北學刊. 2016(05)
[7]紅色文化的傳播渠道探究——以井岡山為個案分析[J]. 陳致群. 新聞研究導刊. 2014(06)
[8]論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與特征[J]. 管仕廷. 傳承. 2012(13)
[9]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網(wǎng)絡化探析[J]. 鐘家全.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1(07)
[10]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以江西省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進校園為例[J]. 汪立夏. 思想教育研究. 2010(07)
博士論文
[1]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傳承研究[D]. 劉紅梅.湘潭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策略研究[D]. 聶素麗.湖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99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299936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