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內(nèi)核、社會自性與和諧質(zhì)性社會的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1-01-22 12:55
黑龍江社會的形成有其獨特的歷史脈絡和精神意蘊,近代以來的"實邊移民""戰(zhàn)亂移民""墾荒移民""工業(yè)移民"給黑龍江帶來了多重的社會特性,抗擊侵略、開墾北大荒和工業(yè)基地克艱而成的集體行動孕育了"四大精神"。多重社會特性與精神源流在龍江社會的發(fā)展中疊合、交融,構成了龍江的社會自性和精神內(nèi)核,塑造了龍江社會的成訓觀、結群方式、文化品格和生活邏輯。"貢獻于國"的社會成訓、"集體化"的結群方式,"公義為先"的地方文化品格,"知足互助"的生活邏輯,這些是龍江振興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內(nèi)生力量。
【文章來源】: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2)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龍江“社會自性”的歷史構成
三、龍江精神、“社會自性”型塑的“公共性”
四、龍江“社會自性”與質(zhì)性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研究[J]. 陳步偉,劉東鋒.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2]論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和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J]. 桑業(yè)明,王怡瑋.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3]單位社會背景下公共性結構的形成及轉換[J]. 田毅鵬,劉博. 山東社會科學. 2016(06)
[4]社會建設中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J]. 田毅鵬. 社會科學輯刊. 2016(02)
[5]“質(zhì)性社會”管理中“積極公眾”的話語塑造[J]. 那瑛. 學術交流. 2015(12)
[6]“歷史”、“效率”與“合法性”:單位制變遷的機制分析[J]. 鄭莉,劉逸文. 學術交流. 2015(07)
[7]“后單位社會”基層社會治理及運行機制研究[J]. 田毅鵬,薛文龍. 學術研究. 2015(02)
[8]“社會底蘊”:田野經(jīng)驗與思考[J]. 楊善華,孫飛宇. 社會. 2015(01)
[9]“硬漢”形象:北大荒精神特質(zhì)的文化符碼——以梁曉聲的創(chuàng)作為例[J]. 車紅梅. 學術交流. 2012(04)
[10]單位社會的終結及其社會風險[J]. 田毅鵬,呂方.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6)
碩士論文
[1]東北抗日聯(lián)軍歷史地位之再思考[D]. 蘇裴裴.天津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93265
【文章來源】: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2)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龍江“社會自性”的歷史構成
三、龍江精神、“社會自性”型塑的“公共性”
四、龍江“社會自性”與質(zhì)性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研究[J]. 陳步偉,劉東鋒.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6)
[2]論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和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J]. 桑業(yè)明,王怡瑋.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3]單位社會背景下公共性結構的形成及轉換[J]. 田毅鵬,劉博. 山東社會科學. 2016(06)
[4]社會建設中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J]. 田毅鵬. 社會科學輯刊. 2016(02)
[5]“質(zhì)性社會”管理中“積極公眾”的話語塑造[J]. 那瑛. 學術交流. 2015(12)
[6]“歷史”、“效率”與“合法性”:單位制變遷的機制分析[J]. 鄭莉,劉逸文. 學術交流. 2015(07)
[7]“后單位社會”基層社會治理及運行機制研究[J]. 田毅鵬,薛文龍. 學術研究. 2015(02)
[8]“社會底蘊”:田野經(jīng)驗與思考[J]. 楊善華,孫飛宇. 社會. 2015(01)
[9]“硬漢”形象:北大荒精神特質(zhì)的文化符碼——以梁曉聲的創(chuàng)作為例[J]. 車紅梅. 學術交流. 2012(04)
[10]單位社會的終結及其社會風險[J]. 田毅鵬,呂方.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6)
碩士論文
[1]東北抗日聯(lián)軍歷史地位之再思考[D]. 蘇裴裴.天津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93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299326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