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民的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化
本文選題:理想自覺 切入點:個體訴求 出處:《社會主義研究》2016年03期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人民主體地位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人民是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獨立理想追求的生命個體。人民追求理想的過程充滿矛盾和變數(shù),植根于人民的理想追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實踐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民的理想追求過程中才會現(xiàn)實性生成,成為有決定性、支配社會運行、支撐國家治理體系的思想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喚醒、激發(fā)人民的主體理想自覺,化核心價值觀為理想追求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激勵;為人民的理想追求創(chuàng)造條件,增進人民的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通過激發(fā)人民的理想追求,克服個體理想與政治認同之間的對峙和分離,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民理想的內(nèi)在引領。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flect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s dominant position and are the common value pursuit of the whole people. The process of people's pursuit of ideals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variables. The ideal pursuit rooted in the people is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ll come into be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people's ideal pursuit and become decisive and dominating the social operation. The ideological power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lls for awakening the people's subjective ideal consciousness and turning the core values into the ideological motive force and spiritual encouragement for the ideal pursuit.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pursuit of the people's ideals, to enhance the people's nation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and to overcome the confrontation and sepa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ideals and political identities by stimulating the people's pursuit of ideals,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people's ideals of the internal guidance.
【作者單位】: 北方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央編譯局博士后流動站;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人民主體性研究”(14JD710048) 2015年度長城學者培育計劃項目“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建構與弘揚研究”(CITY&20150302) 2014年度北方工業(yè)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重點項目“北京市理工科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及改進對策研究”(2014R075)
【分類號】:D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素華;;政治認同的辨析[J];當代亞太;2005年12期
2 楊金剛;現(xiàn)代化進程中政治認同的危機與轉型[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1期
3 張江華;;政治認同與黨的長期執(zhí)政[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陳道銀;;政治認同建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天府新論;2006年05期
5 孔德永;;對轉型時期我國公民政治認同重構模式的思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06期
6 丁忠甫;;論基層的政治認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孔德永;;政治認同的邏輯[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薛中國;;政治認同概念解讀[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9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政治認同問題研究芻議[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現(xiàn)代政治認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政治意義[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自強;;“創(chuàng)造性政治”視角下農(nóng)民政治認同的現(xiàn)代性轉換[A];全國博士生論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與農(nóng)民問題”論文集[C];2012年
2 周敏凱;;政治認同建構與和諧社會建設[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3 方旭光;;政治認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4 袁文偉;;擴大公民權利 強化政治認同[A];中國共產(chǎn)黨理論創(chuàng)新歷程與經(jīng)驗——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黨史分會場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薛中國;關于“政治認同”的一點認識[N];光明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白樂;學者建議 歐洲公民學習歐盟語言促進政治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齊衛(wèi)平;當代中國政治認同的“接續(xù)”與“重構”[N];學習時報;2012年
4 黃鑄;中華民族應該堅持何種政治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3年
5 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孔德永;動態(tài)理解政治認同與政治穩(wěn)定[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陳春燕 戴玉;提高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新途徑[N];吉林日報;2010年
7 王岳川;精神對峙與價值滑動[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李欣宏 劉佳祥 田長春;信息化條件下心理動員面臨新挑戰(zhàn)[N];中國國防報;2008年
9 記者 姚學文;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 力戒形式主義[N];湖南日報;2009年
10 揚州市江都區(qū)法院院長 袁江華;核心價值觀促進法院科學發(fā)展[N];江蘇法制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素華;對政治認同的功能和資源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3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韓曉峰;大學生政治認同狀態(tài)模型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認同的基礎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張國平;當代政治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元修成;我國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薛中國;當代中國政治認同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貝貝;社會轉型期中國公民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馬冰冰;論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政治認同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程波輝;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璐;利益、制度與價值—政治認同的邏輯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孟令輝;城鄉(xiāng)政治認同比較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王志超;網(wǎng)絡空間中公民政治認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高雅;政治認同視域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基礎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胡俊;西南邊疆民族地區(qū)村干部政治認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5年
9 李海洋;非公有制經(jīng)濟組織從業(yè)人員黨的政治認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10 雷于佳;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培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77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167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