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沙坡面細溝侵蝕發(fā)育過程與形態(tài)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4-01 05:40
黃土高原的風蝕水蝕交錯區(qū)是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的區(qū)域,在水力和風力兩種作用的影響下,形成的水土流失對當地農業(yè)用地和自然生態(tài)產生嚴重的破壞。細溝侵蝕是黃土高原發(fā)生土壤侵蝕的重要方式,坡面形成的細溝不僅可以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其發(fā)育過程中細溝形態(tài)的變化也對侵蝕產沙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風蝕水蝕交錯區(qū)的細溝發(fā)育過程和形態(tài)變化特征對于揭示該區(qū)土壤侵蝕機理具有重大意義。本論文基于模擬降雨試驗,以風蝕水蝕區(qū)域的覆沙坡面為試驗對象,研究了覆沙坡面的入滲產流過程,揭示了侵蝕產沙的空間分布特征,量化了細溝的侵蝕形態(tài),探究了細溝的發(fā)育過程及其對侵蝕產沙的影響。得出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不同雨強下覆沙坡面的初始產流時間比黃土坡面長1~12min,覆沙和黃土坡面土壤的入滲速率均隨著降雨場次的增加而減小;在達到穩(wěn)定入滲率之前,覆沙坡面土壤初始入滲速率約為黃土坡面的1.23倍,在相同時段內覆沙坡面的入滲量更多。不同雨強下覆沙坡面含水率曲線起漲時刻均比黃土坡面早,土壤水分能夠更早地到達深層土壤,入滲量也更多。坡面產流量隨降雨時間呈先增加后趨于穩(wěn)定的趨勢,較黃土坡面,覆沙坡面達到穩(wěn)定產流的用時更長。在1.0、1....
【文章頁數】:11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39008
【文章頁數】:11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技術路線圖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圖如圖1-1所示。2.1試驗材料
圖2-1試驗土槽示意圖
試驗土壤選取陜北綏德王茂溝的一處苜蓿地,采取表層20-30cm的土壤,沙土為東柳溝流域的風沙。土壤運回實驗室后,除去土樣中的草根、石子等,然后分別過10mm(土)和0.8mm(沙)的篩子進行預處理。在土槽填土前,將木質土槽先用花灑把槽子撒濕,以便更好地跟土壤粘結;另外在土槽底部鋪....
圖2-2現場試驗照片
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來分析數據的相關性。統(tǒng)計和回歸分析在SPSS22.0中進行,繪圖使用ArcGIS10.1、Origin2017和Excel2010。水分入滲過程與坡面產流過程是水文循環(huán)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它直接決定了坡面徑流的生成時間與大小,同時也影響著不同深度的土....
圖3-1覆沙坡面入滲速率變化過程
從圖3-1可以看出,在1.0、1.5、2.0和2.5mm/min四個雨強下,覆沙坡面初始產流時間分別為12min、7min、3min和2min。在坡面產流前,降雨全部用來入滲;坡面產流后,土壤的入滲速率隨著降雨歷時的增加而逐漸減小,最終達到穩(wěn)定入滲速率。而四個雨強下坡面間歇降雨的....
本文編號:40390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0390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