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長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塿土無機碳儲量及其與有機碳的轉化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6-11-30 08:36

  本文關鍵詞:長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塿土無機碳儲量及其與有機碳的轉化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年

長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塿土無機碳儲量及其與有機碳的轉化關系

楊文靜  

【摘要】:全球約1/3的陸地面積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該地區(qū)土壤碳庫主要以無機碳的形式存在,儲量大約是有機碳儲量的2-10倍。研究土壤管理措施對無機碳的影響對溫室氣體之一CO2排放的控制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國家黃土肥力與肥料效益監(jiān)測基地”24年長期定位試驗為平臺,研究灌溉、旱作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肥料管理措施對土壤無機碳剖面分布和儲量的影響,探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機碳和無機碳之間的聯系。灌溉定位試驗包括自然撂荒(Setaside)、裸地休閑(Fallow)、不施肥對照(CK)、氮肥(N)、磷鉀(PK)、氮鉀(NK)、氮磷(NP)、氮磷鉀(NPK)、秸稈+氮磷鉀(SNPK)、氮磷鉀+低量有機肥(M1NPK)和氮磷鉀+高量有機肥(M2NPK)11個處理。旱作定位試驗包括自然撂荒(Setaside)、裸地休閑(Fallow)、不施肥對照(CK)、氮磷(NP)、氮磷鉀(NPK)、氮磷鉀配合有機肥(MNPK)6個處理。室內培養(yǎng)試驗用灌溉地CK和M2NPK處理的土壤樣品,添加不同水平外源鈣(葡萄糖酸鈣)。研究有機物礦化分解過程中土壤無機碳含量的變化。研究結果如下:塿土中無機碳的土壤剖面分布均類似“S”形曲線,0-40 cm土層較高,隨著土層深度增加無機碳含量呈較快下降,在80-140 cm處最低,然后逐步升高到160-180 cm達到最高值,之后一直呈緩慢下降趨勢。灌溉條件下,耕層(0-20 cm)有機碳儲量撂荒處理顯著高于休閑;平衡施肥處理顯著高于CK,表現為:CKNP≈NPKSNPKM1NPKM2NPK。0-100 cm土層無機碳儲量,裸地休閑處理顯著高于自然撂荒和作物體系;作物體系中M2NPK處理顯著高于其它處理。0-300 cm土層無機碳儲量,裸地休閑處理顯著高于自然撂荒;作物體系中施用有機肥處理則顯著低于其他施肥處理。0-100 cm土壤無機碳儲量與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呈顯著正相關(P=0.025),但0-300 cm土體無機碳儲量與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呈負相關(P=0.060)。表明在該區(qū)域灌溉條件下平衡施肥特別是施用有機肥可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但并不能增加土壤無機碳固存。旱作條件下0-100 cm土層無機碳儲量,作物體系顯著高于休閑、撂荒處理;施肥處理顯著高于CK。0-300 cm土層無機碳儲量,NPK處理顯著低于CK、NP、MNPK處理,后三者之間無明顯差異。0-100 cm土層有機碳儲量,撂荒顯著高于休閑處理和作物體系;作物體系中表現為CKNP≈NPKMNPK,差異達到顯著水平。0-300 cm土層有機碳儲量施肥處理顯著高于CK,且施肥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培養(yǎng)試驗結果表明,土壤無機碳含量隨著土壤pH的降低而減少。添加有機物料和外源鈣培養(yǎng)42天后,土壤中無機碳的含量顯著增加,其影響程度隨著外源鈣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有機碳含量低的土壤中土壤pH和外源鈣對無機碳含量有明顯的正交互作用。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153.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根緒,程國棟;西北干旱區(qū)土壤資源特征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地球科學進展;1999年05期

2 趙生才;我國農田土壤碳庫演變機制及發(fā)展趨勢——第236次香山科學會議側記[J];地球科學進展;2005年05期

3 賈宇平,段建南;黃土高原溝壑區(qū)小流域土壤碳酸鹽碳的空間分布特征[J];干旱區(qū)地理;2004年02期

4 榮井榮;李晨華;王玉剛;唐立松;陳效民;;長期施肥對綠洲農田土壤有機碳和無機碳的影響[J];干旱區(qū)研究;2012年04期

5 于嚴嚴;郭正堂;吳海斌;;1980—2000年中國耕作土壤有機碳的動態(tài)變化[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6年06期

6 潘根興;中國土壤有機碳和無機碳庫量研究[J];科技通報;1999年05期

7 黃耀;孫文娟;;近20年來中國大陸農田表土有機碳含量的變化趨勢[J];科學通報;2006年07期

8 黃斌;王敬國;金紅巖;徐善威;;長期施肥對我國北方潮土碳儲量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9 楊長明,歐陽竹,董玉紅;不同施肥模式對潮土有機碳組分及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J];生態(tài)學雜志;2005年08期

10 李月梅;曹廣民;王躍思;;開墾對海北高寒草甸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生態(tài)學雜志;2006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賈莉潔;長期不同施肥和管理對塿土耕層土壤磷形態(tài)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曉燕;袁玲;;重金屬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對小白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6年01期

2 崔榮宗;楊果;李彥;魏建林;姜國志;;不同鉀肥品種及用量對香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6年04期

3 趙春芝;張守仕;王超;劉連航;陳利平;劉榮寧;;流動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試驗[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7年06期

4 王連祥;閆傳勝;袁方耀;張學鋒;;莘縣保護地土壤養(yǎng)分含量與鹽漬化狀況分析[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5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艷;楊鳳娟;史慶華;;不同栽培基質對甜瓜品質和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6 郭文文;諸葛玉平;李建勇;宗曉慶;婁燕宏;;轉基因番茄栽培對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0年03期

7 王東紅;史慶華;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長美;;蚯蚓糞對櫻桃蘿卜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0年09期

8 劉騰飛;張麗霞;韓曉陽;;茶樹專用控釋肥在幼齡茶園的肥效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1期

9 劉騰飛;張麗霞;張民;韓曉陽;彭正云;江崇煥;;控釋肥對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及茶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10 余文娟;田雪梅;夏文通;溫飛燕;魏珉;;農業(yè)廢棄物作為番茄穴盤育苗基質配方的篩選[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孝良;于群英;縱艷芝;;安徽沿淮地區(qū)幾種類型土壤的電荷性質研究[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甘旭華;唐欣昀;Raymond Liu;;Nutrismart生態(tài)肥中微生物釋放硅的效果[A];食品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李孝良;孫莉;于群英;;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現代農業(yè)理論與實踐——安徽現代農業(yè)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張祥明;;美盛肥料對油菜經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A];土肥水資源高效利用與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家嘉;李錄久;吳萍萍;;氮肥運籌對小麥產量及生長性狀的影響研究[A];土肥水資源高效利用與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常江;杜艷;姚艷娟;;安徽省主要土壤鉛含量及其與小麥幼苗生長相關性研究[A];土肥水資源高效利用與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劉虎成;徐坤;;水肥一體化對生姜產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響[A];山東園藝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高曉燕;代明亮;李松濤;李天忠;;氨基酸生物有機肥在梨樹上的應用效果研究[A];梨科研與生產進展(五)[C];2011年

9 王妲;曲柏宏;;鈣處理對蘋果梨葉片及果實生理特性的影響[A];梨科研與生產進展(五)[C];2011年

10 張釗;白向玉;周磊;;地積累指數法和潛在生態(tài)危害指數法在污泥重金屬污染中的應用[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高寒地區(qū)水土保持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影響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賀春燕;施肥對枸杞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及效應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陳波浪;綠洲棉田磷素養(yǎng)分資源高效利用機理和技術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侯鈺榮;伊犁絹蒿生理生態(tài)適應性的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俊峰;氮、水和溫度對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長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吉艷芝;填閑作物阻控設施蔬菜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和淋失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鄭光輝;江蘇部分地區(qū)土壤屬性高光譜定量估算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賴力;中國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應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張春紅;廢紙二次纖維氰乙基化改性及制備復合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韓春麗;新疆棉花長期連作土壤養(yǎng)分時空變化及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雅麗;土壤中鐵鋁氧化物對Bt毒素吸附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武少偉;鐵錳硅對鳳眼蓮生物質結構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莫瓊;等高綠籬—農業(yè)復合系統(tǒng)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馬琳;砷污染地下水修復的滲透反應墻材料篩選及除砷機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倪玲珊;菹草對長江中游湖泊沉積物及上覆水間鈣、磷循環(huán)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潘媛;不同油菜品種硼吸收利用差異與細胞壁組分關系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寧大偉;江漢平原油菜—水稻輪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經濟效益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朱小嬌;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對污染土壤Cd形態(tài)和小麥生長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楊瑩瑩;不同修復措施下侵蝕紅壤的團聚體穩(wěn)定性與肥力特點[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費云舟;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種AM真菌對紫云英生長及重金屬吸收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愛君,張明普;黃潮土長期輪作施肥土壤有機質消長規(guī)律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2 李孝良,于群英,陳世勇,沈先云;土壤無機磷形態(tài)生物有效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高中超;遲鳳琴;趙秋;;施肥對退化草原植物群落產量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07年02期

4 趙景波;古土壤CaCO_3淀積層與大氣降水入滲形式研究[J];地理科學;1995年04期

5 王紹強,周成虎,李克讓,朱松麗,黃方紅;中國土壤有機碳庫及空間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學報;2000年05期

6 王紹強,朱松麗,周成虎;中國土壤土層厚度的空間變異性特征[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7 俞海,黃季焜,Scott Rozelle,Loren Brandt;中國東部地區(qū)耕地土壤肥力變化趨勢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8 潘根興,曹建華,周運超;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層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中的意義[J];第四紀研究;2000年04期

9 李長生;土壤碳儲量減少:中國農業(yè)之隱患──中美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對比研究[J];第四紀研究;2000年04期

10 吳海斌,郭正堂,彭長輝;末次間冰期以來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儲量與氣候變化[J];第四紀研究;2001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素霞;黃土高原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磷素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2 杜佳佳;土壤磷素分級及植物有效性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菊,吳金水,童成立,楊鈣仁,胡榮桂,唐國勇;三江平原濕地沉積有機碳密度和碳儲量變異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5年04期

2 張德全,桑衛(wèi)國,李曰峰,王宗泉,蓋文杰;山東省森林有機碳儲量及其動態(tài)的研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2年S1期

3 佟小剛;王伯仁;徐明崗;張文菊;;長期施肥紅壤礦物顆粒結合有機碳儲量及其固定速率[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9年12期

4 李潔;盛浩;周萍;袁紅;廖超林;黃運湘;張楊珠;;亞熱帶丘陵幾種林地土壤剖面有機碳和輕組有機碳的分布[J];土壤通報;2013年04期

5 王百群,吳金水,吳振海;子午嶺次生林區(qū)植被中有機碳的儲量[J];西北植物學報;2004年10期

6 張城;王紹強;于貴瑞;何洪林;張文娟;王伯倫;陳慶美;吳志峰;;中國東部地區(qū)典型森林類型土壤有機碳儲量分析[J];資源科學;2006年02期

7 慈恩;楊林章;馬力;唐玉姝;程月琴;殷士學;;長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機碳分布和穩(wěn)定碳同位素特征[J];水土保持學報;2007年05期

8 Mohammed Alamgir;M.Al-Amin;;異速模型評估森林植被生物量有機碳儲量(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8年02期

9 石福臣;李瑞利;王紹強;Sasa Kaichiro;;三江平原典型濕地土壤剖面有機碳及全氮分布與積累特征[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年07期

10 尤孟陽;李海波;韓曉增;;土地利用變化與長期施肥對黑土有機碳密度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漆良華;范少輝;艾文勝;毛超;孟勇;;湘中丘陵區(qū)不同經營類型毛竹林土壤熱水浸提有機碳垂直分布與季節(jié)動態(tài)[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9分會場:中國西部生態(tài)林業(yè)和民生林業(yè)與科技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周銀;郭燕;史舟;;浙江省水稻土有機碳庫儲量估算和比較研究[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魏云敏;火干擾對興安落葉松林土壤理化性質和有機碳組分的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劉瓊;東海上層海洋有機碳儲量的遙感估算方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黃雪夏;紫色水稻土有機碳固定及碳匯效應[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張旭輝;農業(yè)土壤有機碳庫的變化與土壤升溫對水稻土有機碳礦化和CO_2排放的影響[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張黎明;太湖地區(qū)水稻土有機碳演變模擬的尺度效應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文靜;長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塿土無機碳儲量及其與有機碳的轉化關系[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劉漢向;哈泥泥炭地進現代有機碳沉積速率空間分異的植物物源輸入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馬旺;遼河源主要森林類型有機碳儲量及影響因子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孫玥;土地利用對吉林省東部泥炭地有機碳儲量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穎;黑龍江省黑土不同形態(tài)有機碳變化特征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金;黃土丘陵區(qū)深層土壤有機碳的儲量及來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年

7 劉麗;黑龍江省黑土有機碳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馬昕昕;黃土丘陵區(qū)深層土壤有機碳穩(wěn)定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9 任衛(wèi)東;長期不同施肥和管理措施對塿土有機碳及其組分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10 張敬業(yè);長期施肥對紅壤不同來源有機碳組分及周轉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本文關鍵詞:長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塿土無機碳儲量及其與有機碳的轉化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88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988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461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