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無線通信光學接收天線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2-01-06 02:55
可見光無線通信中,光學天線是可見光無線通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不同的無線通信需求,研制出合適的光學天線系統(tǒng),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統(tǒng)通信性能,是目前備受關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課題在“973”計劃“寬光譜信號可見傳輸理論與方法研究”課題的子課題“寬空間取向復合型光學天線優(yōu)化集成機理研究”支持下,對可見光無線通信光學天線進行了理論與設計研究。首先根據課題研究內容對可見光無線通信技術發(fā)展概況進行調研分析,針對可見光無線通信中室外移動通信、室內移動通信和波分復用通信(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等關鍵技術,調研了相應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為后繼研究奠定了基礎。進而研究了可見光無線通信中非成像型光學天線系統(tǒng)設計原理,針對可見光無線通信中光學天線與普通成像光學系統(tǒng)的差異,提出了適用于光學天線系統(tǒng)的評價指標,并對光學天線接收視場與光學增益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為光學天線的優(yōu)化結果提供了定性的評價標準。最后根據移動通信和波分復用通信應用場景,對相應的光學天線提出新的定位,為后繼光學天線結構設計指標的確定及優(yōu)化設計奠定基礎。針對室外移動通信、室內移動通信和波分復...
【文章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3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室外移動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
圖 1-3 復眼接收系統(tǒng)模型,同濟大學的季鵬等人[78]提出采用 LED 作為發(fā)光光源機作為接收器的室外移動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用 On-Off OOK 調制技術,測試了不同通信距離下的誤
信號燈三維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攝像頭的MIMO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J]. 高俊英,王德昌,姚建國. 光學學報. 2015(01)
[2]降低可見光通信不均勻限幅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非線性限幅失真的功率分配方法[J]. 陸慶峰,季新生,黃開枝,羅文宇. 光學學報. 2014(07)
[3]基于Matlab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 高鐸瑞,鐘劉軍,趙昭,付強,劉顯著. 中國激光. 2014(04)
[4]高速率WDM系統(tǒng)光信噪比(OSNR)計算方法及軟件實現[J]. 鄭波. 郵電設計技術. 2014(01)
[5]Ultra-high-speed single red–green–blue light-emitting diode-bas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dvanced modulation formats[J]. 遲楠,王源泉,王一光,黃星星,陸肖元.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4(01)
[6]機載全波激光雷達波形影響因素分析(英文)[J]. 沈振民,藍天,倪國強,李少輝.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3(S2)
[7]非成像光學應用于LED照明探析[J]. 徐亮,陳木仁. 信息通信. 2012(03)
[8]一種基于大功率LED照明燈的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J]. 楊宇,劉博,張建昆,陳雄斌,陳弘達. 光電子.激光. 2011(06)
[9]室內白光LED照明通信的現狀與展望[J]. 譚家杰,鄒常青.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1(03)
[10]光學補償中波紅外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 陳呂吉,李萍. 紅外技術. 2010(11)
博士論文
[1]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建模與實驗研究[D]. 楊欣華.吉林大學 2015
[2]基于LED的室內可見光通信信道建模及光學接收端研究[D]. 沈振民.北京理工大學 2014
[3]強噪聲環(huán)境機械早期故障微弱信號特征分離算法研究[D]. 周曉君.重慶大學 2012
[4]自由曲面光學器件的設計及其在照明系統(tǒng)中的應用[D]. 丁毅.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LED(準直)光源的SMS非成像光學設計方法[D]. 梁雪.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3
[2]高勻光性菲涅爾聚光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D]. 張麗.中國計量學院 2013
[3]可見光變焦光學系統(tǒng)[D]. 郝赫.長春理工大學 2013
[4]焦距6-60mm變焦安防鏡頭設計[D]. 張齊元.長春理工大學 2013
[5]白光LED發(fā)光建模與通信系統(tǒng)研究[D]. 高小龍.中南大學 2012
[6]車載模擬觀瞄系統(tǒng)設計[D]. 姚林.長春理工大學 2011
[7]GaN基發(fā)光二極管光取出分析與模擬[D]. 侯仕東.電子科技大學 2010
[8]陣列光學天線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及其性能影響分析[D]. 黃凱.電子科技大學 2010
[9]聚光光伏系統(tǒng)聚光器的初步研究[D]. 程穎.天津大學 2009
[10]空間光通信中光學天線系統(tǒng)的設計及性能分析[D]. 冉英華.電子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71583
【文章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3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室外移動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
圖 1-3 復眼接收系統(tǒng)模型,同濟大學的季鵬等人[78]提出采用 LED 作為發(fā)光光源機作為接收器的室外移動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用 On-Off OOK 調制技術,測試了不同通信距離下的誤
信號燈三維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攝像頭的MIMO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J]. 高俊英,王德昌,姚建國. 光學學報. 2015(01)
[2]降低可見光通信不均勻限幅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非線性限幅失真的功率分配方法[J]. 陸慶峰,季新生,黃開枝,羅文宇. 光學學報. 2014(07)
[3]基于Matlab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 高鐸瑞,鐘劉軍,趙昭,付強,劉顯著. 中國激光. 2014(04)
[4]高速率WDM系統(tǒng)光信噪比(OSNR)計算方法及軟件實現[J]. 鄭波. 郵電設計技術. 2014(01)
[5]Ultra-high-speed single red–green–blue light-emitting diode-bas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dvanced modulation formats[J]. 遲楠,王源泉,王一光,黃星星,陸肖元.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4(01)
[6]機載全波激光雷達波形影響因素分析(英文)[J]. 沈振民,藍天,倪國強,李少輝.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3(S2)
[7]非成像光學應用于LED照明探析[J]. 徐亮,陳木仁. 信息通信. 2012(03)
[8]一種基于大功率LED照明燈的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J]. 楊宇,劉博,張建昆,陳雄斌,陳弘達. 光電子.激光. 2011(06)
[9]室內白光LED照明通信的現狀與展望[J]. 譚家杰,鄒常青.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1(03)
[10]光學補償中波紅外變焦光學系統(tǒng)設計[J]. 陳呂吉,李萍. 紅外技術. 2010(11)
博士論文
[1]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建模與實驗研究[D]. 楊欣華.吉林大學 2015
[2]基于LED的室內可見光通信信道建模及光學接收端研究[D]. 沈振民.北京理工大學 2014
[3]強噪聲環(huán)境機械早期故障微弱信號特征分離算法研究[D]. 周曉君.重慶大學 2012
[4]自由曲面光學器件的設計及其在照明系統(tǒng)中的應用[D]. 丁毅.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LED(準直)光源的SMS非成像光學設計方法[D]. 梁雪.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3
[2]高勻光性菲涅爾聚光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D]. 張麗.中國計量學院 2013
[3]可見光變焦光學系統(tǒng)[D]. 郝赫.長春理工大學 2013
[4]焦距6-60mm變焦安防鏡頭設計[D]. 張齊元.長春理工大學 2013
[5]白光LED發(fā)光建模與通信系統(tǒng)研究[D]. 高小龍.中南大學 2012
[6]車載模擬觀瞄系統(tǒng)設計[D]. 姚林.長春理工大學 2011
[7]GaN基發(fā)光二極管光取出分析與模擬[D]. 侯仕東.電子科技大學 2010
[8]陣列光學天線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及其性能影響分析[D]. 黃凱.電子科技大學 2010
[9]聚光光伏系統(tǒng)聚光器的初步研究[D]. 程穎.天津大學 2009
[10]空間光通信中光學天線系統(tǒng)的設計及性能分析[D]. 冉英華.電子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715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357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