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超分辨率顯微成像系統(tǒng)與分析方法研究
本文選題:熒光顯微鏡 切入點:超分辨顯微成像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摘要】:光學顯微鏡以及熒光顯微鏡的特異性,非侵入性以及能夠進行活細胞多色成像等特性,使其在生物學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由于光具有的衍射特性,光學成像設備都存在分辨率極限。對于光學顯微鏡來說,分辨率在側向能夠達到200nm,軸向達到500nm左右。而近年來發(fā)展的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能夠突破傳統(tǒng)熒光顯微鏡的衍射極限限制,分辨率達到幾十納米甚至幾納米范圍,拓展了熒光顯微鏡在細胞顯微結構,相關蛋白分布以及相互作用的相關研究中的應用。 超分辨顯微鏡在近幾年取得了很大成功,與此同時如何得到更高的空間以及時間分辨率成為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本文在超分辨顯微技術的基礎上,介紹了在硬件以及軟件方面進行的技術改進工作,包括: 第二章中介紹了單分子熒光干涉測量超分辨顯微成像系統(tǒng)。通過利用單分子熒光干涉測量的方法達到提高單分子軸向定位精度的目的。 對于熒光成像技術來說,三維成像能夠得到細胞內(nèi)結構的更多信息。通常對于光學顯微鏡以及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而言,能夠達到的軸向定位精度通常低于側向定位精度,F(xiàn)在常用的單分子軸向定位方法包括雙層成像法,柱面鏡法以及DH-PSF系統(tǒng)。這些方法都是通過改變點擴散函數(shù)的形狀來達到對Z軸位置進行定位的目的。另外還有使用熒光干涉測量方法的iPALM和4Pi-SMS等方法,通過使用雙物鏡以及熒光干涉的方法達到更高的軸向定位精度。但是這兩種方法系統(tǒng)結構復雜,成本較高,國內(nèi)還沒有實驗室建成類似的系統(tǒng)。我們通過比較幾種顯微技術,設計并搭建了單分子干涉成像顯微鏡,稱為piPALM。我們在系統(tǒng)中通過使用通用部件降低了系統(tǒng)成本,在保持了熒光干涉的軸向高定位精度特性的同時,使得搭建過程更簡單。在第二章中詳細介紹了系統(tǒng)的軟硬件開發(fā)以及搭建調(diào)試過程。成像結果表明,我們的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單分子熒光干涉測量軸向位置,在三維方向上都能夠達到20nm以下的分辨率。 第三章主要介紹了對受限運動狀態(tài)的單分子進行建模并分析其運動狀態(tài)對定位精度的影響。同時開發(fā)了基于人工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算法的單分子定位算法,能夠消除單分子點擴散函數(shù)不對稱性對定位精度的影響,具有更高的魯棒性以及計算速度。 對于單分子定位超分辨顯微技術來說,單分子定位方法具有很重要作用。常用的單分子定位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以及極大似然法。這兩種方法在擬合計算時使用的模型都是二維高斯函數(shù)。當單分子的運動受限制或者完全固定時,它的圖像會變得不對稱,這時使用高斯函數(shù)作為擬合模型進行擬合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定位誤差,而離焦時會造成更大的定位誤差。在本文中,我們首次提出了限制運動偶極子模型以及理論點擴散函數(shù)。其次,由于理論點擴散函數(shù)的數(shù)值計算過程很復雜,不適合使用傳統(tǒng)的擬合算法進行參數(shù)估計,我們在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算法基礎上開發(fā)了單分子定位算法,在保持較高的精度的同時實現(xiàn)了更高的計算效率。對模擬數(shù)據(jù)和細胞樣品數(shù)據(jù)的分析結果表明,我們方法的定位誤差受單分子運動狀態(tài)以及離焦等情況的影響小于傳統(tǒng)的單分子定位算法,能夠有效減小因為單分子運動狀態(tài)以及離焦等因素導致的定位誤差,實現(xiàn)更高的單分子定位精度。 第四章主要介紹了高密度單分子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通過將壓縮感知算法與雙層面成像技術的結合,實現(xiàn)了高密度單分子三維定位分析,同時減小了圖像采集時間。 基于單分子定位的超分辨顯微技術能夠達到很高的分辨率,但是由于成像原理的限制,需要收集到足夠的單分子進行圖像重構,因此樣品成像的時間較長,通常實驗中成像時間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左右。減少圖像采集時間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每一幀圖像中的單分子數(shù)量,但單分子密度的提高會使得單分子之間發(fā)生重疊。通過比較幾種常用的高密度單分子圖像分子方法,包括DAO-STORM和壓縮感知算法,發(fā)現(xiàn)壓縮感知算法的性能最好。同時為了實現(xiàn)三維單分子定位而又不影響單分子圖像的形狀,采用了雙層面成像技術來實現(xiàn)Z軸定位。模擬數(shù)據(jù)以及細胞樣品的成像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我們的算法能夠達到10μm-1的單分子密度,同時分辨率能夠達到50nm。重構一幅圖像只需要300幀原始圖像,將采集時間縮短到了6秒以下。 本文分別討論了使用硬件以及軟件的方法提高超分辨顯微技術的軸向,側向以及時間分辨率的方法原理,實現(xiàn)過程以及分析結果。在實際使用中,空間分辨率與時間分辨率之間會相互影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需要根據(jù)研究需要找到它們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本文中討論的三個部分工作都是圍繞著超分辨技術展開,擴展了超分辨顯微技術的應用范圍。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P183;O43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勁松,阮昊,施宏仁,干福熹;一種新的超分辨記錄點的讀出技術[J];光學學報;2003年05期
2 孟婕;丁志華;周琳;;光學相干層析成像軸向超分辨研究[J];光子學報;2008年03期
3 劉妍妍;張新;張建萍;;超分辨重建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2009年02期
4 韓軍;薛小樂;王星;;光電成像系統(tǒng)超分辨成像技術方法研究[J];應用光學;2011年01期
5 朱兆達,葉蓁如,鄔小青,殷軍,佘志舜;超分辨距離—多普勒成像研究[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1993年01期
6 張鋒,王陽,徐文東,顧冬紅,干福熹;超分辨近場結構技術及其應用[J];光學技術;2003年05期
7 李進延,阮昊,干福熹;只讀式超分辨光盤的膜層設計和分析[J];中國激光;2002年04期
8 單子娟,李正直,王定興;全息光譜的超瑞利分辨率[J];中國激光;1983年07期
9 牛志彬;周越;施濵;;用于紅外弱小點目標圖像的超分辨增強技術[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11年02期
10 李進延,干福熹;超分辨技術在光盤中的應用研究[J];物理;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喬延利;葉松;方黎;洪津;方勇華;荀毓龍;;超分辨空間外差光譜成像技術[A];第六屆成像光譜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文集[C];2006年
2 于建強;袁景和;方曉紅;;超分辨多功能熒光顯微成像[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3分會:分析可視化及交叉學科新方法[C];2014年
3 李大勇;吳樂南;;特定條件下的圖像超分辨重建快速算法[A];第十三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程曉東;曹軒;何彥;;超分辨等離激元散射光成像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摘要文集[C];2013年
5 朱明強;張國峰;李沖;龔文亮;嚴慧;;熒光分子開關用于超分辨光學成像[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1分會:光化學[C];2014年
6 鄒華;朱衛(wèi)華;嵇陽;吳建偉;;基于超分辨對衍射光斑的壓縮整形[A];魯豫贛黑蘇五省光學(激光)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陳薇;陳丹妮;齊t,
本文編號:1675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167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