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電化學傳感器制備及其在肼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納米材料電化學傳感器制備及其在肼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出處:《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氧化鋅納米材料 碳包覆銅/氧化亞銅復合納米材料 金修飾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材料 石墨烯-碳納米管纖維 肼電化學傳感器
【摘要】:肼是一種無色發(fā)煙、具有腐蝕性和強還原性的無色油狀液體,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農業(yè)及航天領域。同時,肼也是一種對人類有毒有害的物質,與其接觸可能會損害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因此,對肼進行準確快速檢測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在眾多肼檢測方法中,電化學檢測方法由于其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使用簡單等特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為了不斷提高肼電化學檢測方法的檢測性能,納米材料開始被應用于肼電化學傳感器的制備中。但是,目前基于納米材料制造的肼電化學傳感器仍然存在靈敏度相對較低、催化電位過高及整體性能不理想等問題。因此,研究不同納米材料對肼的電催化特性,通過形貌控制、敏感材料修飾量優(yōu)化,以及貴金屬納米材料摻雜等手段來提高傳感器性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氧化鋅(Zn O)納米材料、碳包覆銅/氧化亞銅(Cu/Cu_2O@carbon)新型復合納米材料和金修飾的石墨烯-碳納米管(Au/rGO-CNTs)復合材料為研究對象,分別研究了它們對肼的電催化特性。首先探究了Zn O納米材料的電沉積機理,實現了ZnO納米材料的電沉積可控制備并確定了ZnO形貌對肼檢測的影響;又研究了Cu/Cu_2O@carbon復合納米材料的批量合成和Cu/Cu_2O@carbon修飾量對肼電催化性能的影響;最后合成了貴金屬修飾的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材料,并在此基礎上組裝了Au修飾的宏觀石墨烯和石墨烯-碳納米管纖維,實現了對肼的高靈敏度電化學檢測。論文的主要結論如下:(1)通過研究電化學沉積過程中各條件(添加劑、電壓、Zn2+濃度、溫度和種子層)對ZnO形貌的影響,達到了對ZnO納米材料進行可控制備的目的;利用電沉積的方法制備了三種具有不同比表面積的zno納米棒結構。實驗表明:制備的zno納米結構對肼都具有較強的電催化效果,尤其是制備的多層分支結構(zno-3),因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積而展現出了最好的檢測性能,其在0.8-101μm線性檢測區(qū)間內的靈敏度可以達到5.35μa·μm-1·cm-2,檢測極限為0.08μm,同時表現出不錯的長期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2)采用在惰性氣體環(huán)境下煅燒的方法,成功制備了cu/cu2o@carbon新型復合納米材料。研究表明,直徑為60-100nm的cu/cu2o納米顆粒被一層碳所包裹,在酸堿(ph=4.0-9.0)溶液中表現出了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同時該材料在制備過程中保留了植物纖維的原有含氧官能團,使其可以均勻地分散到極性溶劑和非極性溶劑中。通過電催化實驗發(fā)現,合成的cu/cu2o@carbon復合納米材料對肼具有一定的催化特性,且修飾量將直接影響其對肼的檢測性能,在現有實驗條件下得到的最佳修飾量為510μg/cm2;谧罴研揎椓恐苽涞膫鞲衅骶性范圍達到0.25-800μm,檢測極限低至0.022μm。(3)利用石墨烯和碳納米管高比表面積、高導電性及優(yōu)異化學穩(wěn)定性等特點,將兩種碳材料均勻混合(rgo-cnts)并測試了其對肼的電催化特性。實驗結果表明rgo-cnt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肼進行電催化,且當cnts與rgo的質量比為2:1時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為了更進一步提高rgo-cnts對肼的電催化效果,利用電化學沉積方法,在其表面制備了au納米顆粒,最終合成了au/rgo-cnts催化敏感材料。實驗結果顯示制備的復合納米材料對肼表現出了非常優(yōu)異的電催化性能,基于au/rgo-cnts的肼電化學傳感器靈敏度可以達到9.73μa·μm-1·cm-2,線性檢測區(qū)間為0.3-319μm,檢測極限為0.065μm。(4)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上,利用濕法紡絲技術分別將GO和GO-CNTs組裝成直徑約200μm的宏觀一維(1D)纖維結構,還原后的電學特性測試發(fā)現,與石墨烯纖維(graphene fiber)相比,石墨烯-碳納米管纖維(graphene-CNTs fiber)的密度和電導率得到顯著提高。在纖維表面修飾Au納米顆粒后制備出可用于肼檢測的Au/grapheme fiber和Au/grapheme-CNTs fiber兩種纖維電極。實驗結果表明兩種纖維電極對肼均表現出較好的檢測特性,其中AuNPs/graphene-CNTs fiber在0.5-968μM線性檢測范圍內的檢測靈敏度可以達到7.32μA·μM-1·cm-2,檢測極限達到0.071μM。制備的這種纖維電極使用更加方便,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傳感器的制作成本。本論文通過以上四部分工作,分別研究了三類納米材料對肼的電催化及檢測特性,并測試計算了不同肼電化學傳感器的傳感性能參數,為更深入廣泛地研究其它納米材料對肼的電催化性能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通過上述研究工作發(fā)現,基于Au修飾的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材料及其1D纖維對肼表現出了更優(yōu)異的檢測性能,其中還可以將纖維電極應用到微流檢測芯片中,有效提高分析效率并減小樣品消耗,這為構建高性能的肼電化學傳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57.1;TP21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仕國,施冬梅,鄧輝;納米材料的特異效應及其應用[J];自然雜志;2000年02期
2 ;納米材料 新世紀的黃金材料[J];城市技術監(jiān)督;2000年10期
3 ;什么是納米材料[J];中國粉體技術;2000年05期
4 鄒超賢;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J];廣西化纖通訊;2000年01期
5 吳祖其;納米材料[J];光源與照明;2000年03期
6 ;納米材料的特性與應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7 沈青;納米材料的性能[J];江蘇陶瓷;2000年01期
8 李良訓;納米材料的特性及應用[J];金山油化纖;2000年01期
9 劉冰,任蘭亭;21世紀材料發(fā)展的方向—納米材料[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劉憶,劉衛(wèi)華,訾樹燕,王彥芳;納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應用[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少強;邱化玉;;納米材料在造紙領域中的應用[A];'2006(第十三屆)全國造紙化學品開發(fā)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宋云揚;余濤;李艷軍;;納米材料的毒理學安全性研究進展[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4 鐘家湘;葛雄章;劉景春;;納米材料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的實踐與建議[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孫樹聲;;納米材料的應用及科研開發(fā)[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孫鵬;張穎花;;納米材料的潛在性危害問題[A];中國毒理學通訊[C];2001年
8 張一方;呂毓松;任德華;陳永康;;納米材料的二種制備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納米材料產業(yè)化重大問題及共性問題[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馬玉寶;任憲福;;納米科技與納米材料[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建人;我國出臺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N];中國建材報;2005年
2 記者 王陽;上海形成納米材料測試服務體系[N];上?萍紙;2004年
3 ;納米材料七項標準出臺[N];世界金屬導報;2005年
4 通訊員 韋承金邋記者 馮國梧;納米材料也可污染環(huán)境[N];科技日報;2008年
5 廖聯明;納米材料 利弊皆因個頭小[N];健康報;2009年
6 盧水平;院士建議開展納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國化工報;2009年
7 郭良宏 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江桂斌 中國科學院院士;納米材料的環(huán)境應用與毒性效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記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納米材料產業(yè)園落戶佛山[N];佛山日報;2011年
9 實習生 高敏;納米材料:小身材涵蓋多領域[N];科技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李軍;納米材料加速傳統(tǒng)行業(yè)升級[N];中國化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楊;功能化稀土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2 王艷麗;基于氧化鈦和氧化錫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3 吳勇權;含銪稀土納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鎢(WS_2)納米材料的水熱合成與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催化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6 胥明;一維氧化物、硫化物納米材料的制備,,功能化與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7 李淑煥;納米材料親疏水性的實驗測定與計算預測[D];山東大學;2015年
8 范艷斌;亞細胞水平靶向的納米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9 丁泓銘;納米粒子與細胞相互作用的理論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10 駱凱;基于金和石墨烯納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學發(fā)光新方法及其應用[D];西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蕓頡;卟啉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劉武;層狀納米材料/聚合物復合改性瀝青的制備與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劉小芳;基于納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構建的電化學傳感器應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組分的檢測[D];西南大學;2015年
4 王小萍;基于金納米材料構建的電化學傳感器及其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郭建華;金納米材料的修飾及其納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6 魏杰;普魯士藍納米粒子的光熱毒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7 張華艷;改性TiO_2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8 胡雪連;基于納米材料的新型熒光傳感體系的構筑[D];江南大學;2015年
9 黃樊;氧化鈷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與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10 周佳林;新型核殼結構金納米材料用于腫瘤的近紅外光熱治療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48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134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