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共線布里淵串行放大激光組束研究
本文關鍵詞:非共線布里淵串行放大激光組束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布里淵放大 頻率匹配 激光組束 非共線 單縱模
【摘要】:通過將多束激光進行功率合成的激光組束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fā)展起來實現(xiàn)高功率、高光束質(zhì)量和高可靠性激光輸出的有效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單路激光器發(fā)展的瓶頸;谑芗げ祭餃Y散射(SBS)的串行激光組束技術,相較于其他組束技術更接近于用非相干組束的手段,卻能獲得物理上完全相干的單束激光輸出。具有各泵浦光之間彼此獨立,無需對其進行精確相位控制,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高、可擴展性強等優(yōu)點。本論文在對強信號布里淵放大和非共線布里淵放大進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并搭建了非共線布里淵串行放大激光組束演示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多束激光功率合成為一路大能量激光脈沖輸出。首先從經(jīng)典SBS聲光耦合方程組出發(fā),推導建立了存在Stokes種子光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強信號布里淵放大理論模型。進而利用該模型就強信號布里淵放大中泵浦光注入對Stokes種子光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影響進行了理論模擬分析,得出了由于泵浦光存在而降低Stokes種子光SBS產(chǎn)生閾值的結(jié)論,并通過實驗對其進行了驗證。論文還通過改變Stokes種子光與泵浦光在介質(zhì)池中相遇的時間和相遇的角度,實驗研究了強信號布里淵放大中實驗條件改變對Stokes種子光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影響;通過改變SBS介質(zhì)的布里淵頻移、布里淵增益線寬和布里淵增益系數(shù),理論模擬了介質(zhì)參數(shù)變化對強信號布里淵放大中Stokes種子光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影響。其次,利用自制激光系統(tǒng)作為光源對不同角度的非共線強信號布里淵放大進行了實驗研究,得出了非共線強信號布里淵放大在小角度范圍內(nèi)(15°)不需要進行頻率匹配依舊保持高效的結(jié)論。論文還針對大角度非共線布里淵放大因頻率失諧導致效率下降問題進行了理論模擬分析,提出了通過控制Stokes種子光頻率與聲波頻率達到共振,實現(xiàn)非共線布里淵放大頻率匹配的解決方案并給出了實驗驗證。此外,還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測量SBS介質(zhì)布里淵特性參數(shù)的新方法,對適合在激光串行組束中使用的全氟碳化合物系列介質(zhì)的布里淵頻移和布里淵增益線寬進行了測量,得到的測量結(jié)果可以給介質(zhì)選取提供參考。最后,在前面幾章的研究基礎上,對非共線布里淵串行放大激光組束演示系統(tǒng)進行了分模塊化設計和搭建。其中,單縱模脈沖激光振蕩-放大模塊中采用復合腔選單縱模技術,利用傳輸矩陣方法對其進行了參數(shù)設計,使用Solid Works三維制圖軟件對其進行了結(jié)構設計;多路激光脈沖并行放大模塊中采用雙程放大模式,通過增益模擬設計確定了Nd:YAG激光放大棒的規(guī)格參數(shù),通過脈沖激光電源模擬設計確定了儲能放電系統(tǒng)的規(guī)格參數(shù);非共線布里淵串行放大功率合成模塊中,通過結(jié)構排布設計確定了Stokes種子光與各路泵浦光在介質(zhì)池內(nèi)的相遇方式。在各模塊設計搭建的基礎上進行了聯(lián)合調(diào)試,最終實現(xiàn)了Stokes種子光對5路泵泵浦光進行功率合成,獲得了重復頻率為1Hz,脈沖寬度為10.6ns,能量為2.96J的組束能量輸出,能量提取效率為0.71,組束效率達到0.78。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2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旭蘋;王峰;路元剛;;基于布里淵效應的連續(xù)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9年11期
2 張超;饒云江;賈新鴻;萇亮;冉曾令;;基于雙向拉曼放大的布里淵光時域分析系統(tǒng)[J];物理學報;2010年08期
3 馬慶;;基于虛擬儀器的布里淵信號的采集和識別[J];硅谷;2011年11期
4 解占林;王英民;王奇;魚海濤;;基于動態(tài)布里淵線寬的海水溫度反演[J];激光技術;2012年04期
5 徐捷,陳鈺明,何國珍;受激布里淵后向散射的模式及時間特性[J];中國激光;1984年05期
6 徐至展,錢愛娣,張文琦,唐永紅;受激布里淵側(cè)向散射的光譜特征[J];科學通報;1985年07期
7 丁迎春,呂志偉,何偉明;種子光與抽運光能量比對布里淵放大的影響[J];物理學報;2002年12期
8 丁迎春,呂志偉,何偉明;相遇時間對布里淵放大的影響[J];光學學報;2002年07期
9 丁迎春,呂志偉,何偉明;受激布里淵放大光脈沖波形的研究[J];物理學報;2003年09期
10 哈斯烏力吉,呂志偉,何偉明,王雙義;利用不同介質(zhì)進行布里淵放大的研究[J];物理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航杰;;布里淵型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2 李芳菲;崔啟良;李敏;賈茹;楊凱鋒;張劍;周強;鄒廣田;;高溫高壓條件下氨的布里淵散射光譜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長江;楊經(jīng)國;;聚苯乙烯的受激布里淵散和光損傷[A];全國第三屆光散射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1985年
4 何偉明;劉紅博;哈斯;呂志偉;;微弱光信號布里淵放大的噪聲抑制研究[A];豫贛黑蘇魯五省光學(激光)學會聯(lián)合學術2012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月珠;陳德應;鞠有倫;王騏;馬祖光;;用被動式受激布里淵相位共軛腔改善光束質(zhì)量[A];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屆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1年
6 陳德應;王月珠;鞠有倫;馬祖光;;用主動式受激布里淵相位共軛腔獲得優(yōu)質(zhì)強激光[A];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屆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榮輝;多波長布里淵摻鉺光纖激光器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2 陳義;非共線布里淵串行放大激光組束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王雙義;基于布里淵放大的激光串行組束中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高瑋;高放大率低噪聲布里淵放大技術及光譜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何周;布里淵型光纖陀螺關鍵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6 李存磊;基于多波長光源的布里淵光纖傳感系統(tǒng)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7 梁浩;基于序列編碼探測脈沖的布里淵光纖傳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何建平;全尺度光纖布里淵分布式監(jiān)測技術及其在土木工程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洪偉;窄線寬布里淵光纖激光器與布里淵光纖陀螺相關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10 周會娟;基于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tǒng)及其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文哲;基于布里淵效應的分布式傳感信號處理關鍵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夏嵐;基于布里淵和瑞利散射的增敏型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tǒng)[D];南京大學;2016年
3 李晴宇;基于布里淵效應的高空間分辨率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4 王本章;基于光學捷變頻的動態(tài)分布式布里淵光纖傳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鄭光浩;基于布里淵自相干檢測的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6 樊宣佑;基于微波調(diào)制移頻的布里淵光時域分析儀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7 朱曉非;基于相位檢測的布里淵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8 張贊;微弱光信號的低噪聲布里淵放大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方文磊;布里淵放大噪聲抑制與雙信號競爭放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李宏亮;光纖中雙峰布里淵增益及其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980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129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