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制備及應用
本文關鍵詞:功能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制備及應用
【摘要】:微流控芯片是在微米級尺度空間內對微升、納升體積的流體進行精密操控的器件,整體構造在硬幣大小。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微流控芯片以靈敏度高、效率高、試劑消耗量低、環(huán)境友好、便攜等優(yōu)勢,廣泛應用于醫(yī)學、生物學、化學等領域,曾被nature?u為“這個世紀的技術”。當前,通過集成多種微米級組件,微流控芯片可實現(xiàn)例如溫度調控、納米粒子合成、分子探測、細胞操縱等多形式實驗過程。從加工技術的角度上分析,是微納加工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推動了微流控芯片的快速進步。目前,成熟的半導體工藝可以結合光刻與刻蝕技術,基于玻璃、硅等材料制備出各類尺寸、復雜形貌的微通道。若對微結構的分辨率、深寬比要求較高,可選用深反應離子刻蝕(DRIE)、感應耦合等離子體刻蝕(ICP)及其它精密的刻蝕技術。最近,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許多課題組開始借助于納米壓印、軟光刻技術制作聚合物微流控芯片。雖然微流控芯片制作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不過如何在非平面的微通道內原位、靈活集成多材料功能化部件,一直是微流控芯片發(fā)展過程中的挑戰(zhàn)。首先,微流控芯片中微通道一般是由光刻、壓印等工藝制作的,四壁并不是平面,這就對在其中精密集成功能化組件提出較高要求。而傳統(tǒng)工藝只能制作二維結構,很難在三維微區(qū)空間內集成微納部件。另外,目前可用于制作芯片的材料限于聚合物、玻璃、硅,無法滿足未來多功能微流控芯片的需求。這些障礙成為微流控芯片加工技術亟待突破的瓶頸。近幾年,可高精度三維加工的激光微納制造技術不斷成熟,已經實現(xiàn)了在各種非平面微流控芯片中靈活、定位集成眾多功能化組件,在本領域嶄露頭角。例如基于多種光物理、光化學原理,包括激光燒蝕等減材制造技術,激光光聚合、激光光還原、激光光動力組裝等增材制造技術已經應用于加工玻璃、金屬、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并制作微流控芯片。特別是,超短脈沖激光能顯著地壓制熱效應,可將加工分辨率提高至50納米以下,遠遠超過光學衍射極限。在此大背景下,本論文介紹若干新型功能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制備及其應用:1.微閥門結構在各類微流控芯片中用途廣泛。尤其是能識別、響應微環(huán)境變化,調控微流體通量的智能響應微閥門,在微流控生化反應中意義很大。本論文第二部分首先介紹基于飛秒激光直寫技術,通過數(shù)控梯度聚合程序,制備出形貌、尺寸可調,智能溶劑響應的仿生微閥門。其次,基于飛秒激光光動力組裝技術,實現(xiàn)銀納米粒子的柔性組裝與應用:制作了銀線陣列微加熱器;圖案化加工在電化學中應用廣泛的叉指電極、雙電極系統(tǒng)、微電極陣列等體系;制備了具有納米級粗糙形貌、可以應用于微流控催化化學的微反應器。另外,成功在微生物體表,定位組裝磁性納米粒子,實現(xiàn)了對其運動路徑的全面控制,可用于制作活體生物微流控芯片。從原理上講,飛秒激光光動力組裝技術可將任意成分的納米材料,在微區(qū)空間內定位組裝在任意材料襯底表面,為進一步豐富微流控芯片功能提供新思路。2.當前絕大多數(shù)微流控芯片都需要外部壓力注射設備完成流體驅動,并不是名副其實的便攜式實驗平臺。數(shù)字微流控芯片提出將電場、磁場、光場、熱場、機械振動場等物理場控制系統(tǒng)集成化、小型化,用于驅動微液滴,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這些外場不可避免的會對反應體系產生負面影響。本論文第三部分介紹通過激光疏水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造了一款重力驅動浮雕液滴微流控芯片:以天然無害的重力為驅動力,此芯片可操控微液滴,按照超疏水浮雕結構的引導,精確完成傳輸、通路選擇、劈裂、融合、振蕩、跳躍,以及多步驟集成操作。此外,筆者提出模塊化拼接微流控芯片的概念,設計出一套浮雕液滴微流控芯片模塊工具盒。可以根據(jù)實驗需要,挑選若干功能模塊,拼接在一起完成化學合成、生物標記等應用。憑借超疏水特性,浮雕芯片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污染,可以重復使用,是一款便攜式移動實驗平臺。3.飛秒激光直寫以高精度制備三維微納結構的能力著稱。但是點點掃描的加工方式導致加工效率較低,嚴重阻礙其大規(guī)模應用。本論文第四部分介紹微流控芯片輔助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將飛秒激光緊聚焦在連續(xù)光敏微流體中持續(xù)進行三維直寫,隨著光敏流體的不斷流動,即可加工出長度可調的、具有精細三維微納結構的纖維。此工藝本質上基于飛秒激光雙光子聚合技術,在繼承后者所有的優(yōu)點的基礎上,突破了后者在加工尺度上的限制,理論上可直寫出無限長微納結構。對比所有其他微納加工技術,只有此工藝能以超越衍射極限的分辨率直寫三維無限長微納結構?傮w來說,本論文介紹了基于激光微納加工技術制造微流控芯片、借助于微流控芯片進行激光微納加工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首先,基于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在微通道內原位集成多種材料功能化組件,豐富微流控芯片性能。其次,基于激光雕刻、表面改性技術,制造出功能多樣、可靈活組裝、可重復利用的重力驅動浮雕微流控芯片,一種新型便攜式移動實驗平臺。另外,以連續(xù)流微流控芯片為輔助,進行飛秒激光直寫,得到長度可調、具有精細三維結構的纖維。本論文對微流控芯片技術、激光微納加工技術的發(fā)展均將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N4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志紅,張正;微流控芯片技術及其在檢驗醫(yī)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儀器;2004年05期
2 楊蕊,鄒明強,冀偉,牟穎,金欽漢;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統(tǒng)的最新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儀器;2004年06期
3 林金明,李海芳,蘇榮國;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相關儀器的集成化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05年02期
4 黃輝;鄭小林;蒲曉允;;微流控芯片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6年10期
5 ;體檢只需“一滴血”測試芯片研制成功[J];電力電子;2006年03期
6 劉康棟;鄒志清;冉瑞;莊貴生;金慶輝;趙建龍;楊夢蘇;;微流控芯片表面修飾及在蛋白質富集中的應用[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07年01期
7 ;美國應用生物推出全新微流控芯片產品[J];生命科學儀器;2007年02期
8 王金光;李明;劉劍峰;周曉峰;李睿瑜;;微流控芯片在醫(yī)學檢測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科學儀器;2007年06期
9 羅國安;;芯片上的實驗室——評《圖解微流控芯片實驗室》[J];科學通報;2008年21期
10 楊秀娟;李想;童艷麗;李偶連;劉翠;陳纘光;;微流控芯片在細胞分析中的應用[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卓榮;徐濤;岳婉晴;楊夢u&;;高通量細胞分析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建模,制備及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劉文明;李立;任麗;王雪琴;涂琴;張艷榮;王建春;許娟;王進義;;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的生命分析方法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涂琴;王建春;任麗;李立;劉文明;許娟;王進義;;微流控芯片細胞分析方法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溫慧;秦建華;;基于微流控芯片平臺的秀麗隱桿線蟲衰老研究[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2012)會議手冊[C];2012年
5 黃和鳴;蔣稼歡;李遠;賈月飛;蔡紹皙;K.-L.Paul Sung;;一種新穎的磁微流控芯片[A];2008年全國生物流變學與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韓建華;李少華;張建平;江龍;;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封接方法及其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童艷麗;陳纘光;;微流控芯片非接觸電導檢測在手性藥物拆分檢測中的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岳婉晴;徐濤;李卓榮;楊夢蘇;;基于傳統(tǒng)絲印技術快速制備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周瑩;申潔;鄭春紅;龐玉宏;黃巖誼;;高通量集成細胞培養(yǎng)微流控芯片[A];第一屆全國生物物理化學會議暨生物物理化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傅新;謝海波;楊華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設計與測試[A];全球化、信息化、綠色化提升中國制造業(yè)——2003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微納制造技術應用專題)[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慧聰;體檢只需“一滴血”測試芯片研制成功[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2 大學生記者團 安薪竹 記者 任晶惠;體檢有望只需“一滴血”[N];大連日報;2006年
3 記者 羅冰 通訊員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測出SARS病毒[N];科技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綿紅;用于疾病診斷及環(huán)境毒物檢測的微陣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周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細胞內鈣離子檢測及細胞驅動技術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質譜聯(lián)用技術用于細胞代謝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4 徐濤;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懸浮細胞通訊研究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樣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線富集及檢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吳元慶;基于流式細胞技術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柳葆;用于細胞內鈣離子檢測的微流控芯片關鍵技術與實驗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王桐;干細胞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制備、檢測與應用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張瑞巧;基于磁場集成微流控芯片的禽流感病毒熒光檢測[D];武漢大學;2013年
10 李志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納光纖傳感器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瑞霞;基于透氣鋼的微流控芯片氣動吸脫模系統(tǒng)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于虹;集成化混合和驅動單元的微流控芯片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蔡秋蓮;環(huán)烯烴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及應用[D];蘭州大學;2011年
4 陳斌;固定化酶陣列微流控芯片應用于藥物代謝篩選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富景林;微流控芯片高靈敏度激光誘導熒光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及其在集成生化分析系統(tǒng)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6 李麗瀟;微流控芯片細胞培養(yǎng)和藥物誘導凋亡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7 何艷;微流控芯片中功能化器件的制備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李紹前;面向雙顆粒捕捉的介電電泳微流控芯片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任玉敏;微流控芯片技術在電泳及微球制備中的研究和應用[D];青島大學;2013年
10 王艷;層粘連蛋白/巖藻聚糖類基膜微環(huán)境的構建及微流控芯片內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648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126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