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圖像處理的光電測量設備自動調焦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圖像處理的光電測量設備自動調焦方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自動調焦 調焦窗口 圖像質量評價 聚焦搜索策略
【摘要】:清晰的圖像是光電測量設備實現(xiàn)目標彈道、飛行姿態(tài)的測量和實況景象的記錄的重要保障。然而,光電測量設備與目標的相對距離不斷發(fā)生變化,將導致目標離焦,使目標成像模糊。離焦是光電測量設備在靶場測量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圖像信息的提取與分析,導致目標彈道與飛行狀態(tài)測量的精度嚴重降低。因此,對光電測量設備進行自動調焦使目標清晰成像,對提高光電測量設備的性能至關重要。傳統(tǒng)的光電測量設備調焦方法通常是對目標進行測距并根據距離信息進行調焦或根據人眼觀察進行手動調焦,調焦精度低,且對設備硬件平臺要求較高,成本較大。因此,光電測量設備的自動調焦是靶場測量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圖像處理的角度出發(fā),圍繞調焦窗口構建、圖像質量評價和聚焦位置搜索對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調焦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實際工程任務要求,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光電測量設備的自動調焦算法。調焦窗口的構建是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調焦方法的首要步驟,為整個調焦過程確定目標范圍,克服了背景對調焦精度的影響,并降低了運算量。針對靶場測量中目標大小、位置時時變化的問題,本文從目標跟蹤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一種自適應目標變化的調焦窗口構建方法。利用Mean-shift算法獲取目標位置信息,并進行視覺顯著性檢測,以視覺顯著性特征確定目標區(qū)域,邊界擴展后構建自適應目標變化的調焦窗口,并結合Epanechnikov核函數(shù)為Mean-shift算法構建自適應核函數(shù),降低目標尺度變化及背景對跟蹤性能的影響,實現(xiàn)目標的有效跟蹤。圖像質量評價是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調焦方法的關鍵,為聚焦位置的搜索提供依據,評價效果的準確與否直接決定了自動調焦的精度。針對靶場目標動態(tài)變化的特點,本文結合非下采樣剪切波變換與自然圖像統(tǒng)計的無參考圖像質量評價方法,在shearlet域提取自然圖像的統(tǒng)計特性,并通過支持向量回歸實現(xiàn)圖像的質量評價,評價結果與人眼主觀評價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并克服了圖像內容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僅需一幀圖像便能實現(xiàn)調焦狀態(tài)的判斷,適用于自動調焦過程的粗調焦階段。同時為了保證調焦精度,本文提出一種結合圖像二次模糊與奇異值分解的微小模糊度圖像質量評價方法,通過構建二次模糊圖像和奇異值分解將模糊度評價轉化為圖像相似度和能量變化的測量,結合視覺顯著性進行加權,實現(xiàn)微小模糊度圖像的質量評價,對精調焦區(qū)域的微小模糊度圖像質量變化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并克服了圖像內容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提高了自動調焦的精度。聚焦位置搜索是自動調焦過程的執(zhí)行階段,本文對爬山搜索法進行改進,并與曲線擬合相結合,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光測設備的粗、精結合的聚焦位置搜索策略。粗調焦階段采用自然圖像在shearlet域特性統(tǒng)計的方法實現(xiàn)圖像質量評價,并利用改進的爬山算法對調焦步長進行自適應調整,確定精調焦區(qū)域;精調焦階段采用二次模糊及奇異值分解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以小步長進行調焦并記錄調焦位置及圖像質量評價值,最終在精調焦區(qū)域內以曲線擬合的方法確定最佳聚焦位置。針對提出的自動調焦方法,本文設計了自動調焦系統(tǒng)實驗平臺,并在光電測量設備上進行了大量的自動調焦實驗,對系統(tǒng)的調焦精度、穩(wěn)定性、實時性以及誤差來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實驗結果表明本文設計的自動調焦系統(tǒng)能夠有效地對靶場目標進行調焦,為實際工程應用提供了解決方案。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391.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原育凱;光學系統(tǒng)的自動調焦方法[J];紅外;2004年06期
2 楊再華,李玉和,李慶祥,郭陽寬;一種粗精結合的圖像反饋自動調焦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5年09期
3 胡濤;陳世哲;劉國棟;浦昭邦;;大范圍自動調焦快速搜索算法[J];光電子·激光;2006年04期
4 包琳;李文虎;李剛;;紅外系統(tǒng)自動調焦技術的研究與工程實現(xiàn)[J];激光與紅外;2012年10期
5 ;可拍照的太陽鏡[J];紅外技術;1990年06期
6 安德烈;;自動調焦顯微鏡裝置與日本同類產品比較有獨特優(yōu)點[J];半導體光電;1992年03期
7 賈曉飛;李宜斌;陳德智;許家新;;非制冷紅外熱像儀的快速自動調焦算法設計[J];激光與紅外;2009年06期
8 姚源;譚廣通;李長春;;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調焦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9 李明明;王新賽;李堅;張勇;;紅外成像自動調焦中動目標對焦窗口選擇研究[J];紅外;2010年06期
10 劉軍;馮艷君;劉偉軍;王天然;;基因芯片熒光靶點顯微成像自動調焦控制[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梁敏華;曹永剛;;圖像法自動調焦的動態(tài)調焦區(qū)域設計[A];第七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張文成;毛清龍;唐崇丹;黃作明;;煤巖反射率自動測定和有機組分測定系統(tǒng)的研究[A];中國金屬學會第一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李寶柱;李淳;;基于VC++和Matlab混合編程的自動調焦技術研究[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龍云怒;模仿人眼自動調焦距的液體鏡頭問世[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2 willin;看圖說背景虛化[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3 willin;菜鳥玩DC心得[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路朋羅;基于圖像處理技術的自動調焦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王冠軍;基于圖像處理的光電測量設備自動調焦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徐新;數(shù)字圖像自動調焦技術及其在低光照環(huán)境下的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4 于秋水;基于圖像處理方法的光學瞄具自動調焦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5 胡濤;機器視覺中的自動調焦及形貌恢復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劉雪超;基于數(shù)字圖像處理的自動調焦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黃德天;基于圖像技術的自動調焦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林兆華;基于圖像處理自動調焦技術在經緯儀中應用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王健;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調焦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郭晶晶;太陽望遠鏡的高精度自動導行和自動調焦方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趙志彬;機載光電平臺可見光攝像機自動調焦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李成;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自動調焦技術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4 吳小翠;全自動尿沉渣檢驗儀自動調焦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5 姚s,
本文編號:12614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126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