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大豆品種籽粒產量差異及其水磷虧缺適應機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56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曲秀芝;;如何補栽大豆[J];農民致富之友;2010年12期
2 郭世昌;;大豆機械栽培的除草問題[J];中國農墾;1957年06期
3 田晨光;;1959年我們要成為大豆千斤場[J];中國農墾;1959年06期
4 田晨光;;1959年我們要成為大豆千斤埸[J];中國農墾;1959年06期
5 王國勛 ,潘桂娣 ,張錦熙;一九五九年大豆大面積豐產的基本經(jīng)驗[J];中國農業(yè)科學;1960年04期
6 王冠;;大豆重槎迎槎也能高產[J];中國農墾;1960年04期
7 王冠;;大豆重槎迎槎也能高產[J];中國農墾;1960年04期
8 呂明山;楊士昭;王佐哲;;大豆與小麥間作的增產經(jīng)驗[J];吉林農業(yè)科學;1965年02期
9 ;關于提高我省大豆生產的意見[J];吉林林業(yè)科技;1973年02期
10 ;關于提高我省大豆生產的意見[J];吉林農業(yè)科學;197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連錚;;國內外大豆生產的現(xiàn)狀和大豆品種創(chuàng)新問題[A];全國首屆大豆產業(yè)發(fā)展對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馬強;宇萬太;周樺;張璐;;不同水肥條件對大豆產量的影響[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3 周濤;徐開未;黃蔚;陳新平;陳遠學;;不同施磷后效對套作大豆產量、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中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戰(zhàn)秀梅;韓曉日;高子勤;;大豆連作的危害與連作障礙機理[A];青年學者論土壤與植物營養(yǎng)科學——第七屆全國青年土壤暨第二屆全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王宗明;張柏;宋開山;段洪濤;;不同氮素水平下大豆地上生物量的高光譜遙感估算模型[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裴桂英;劉健;馬賽飛;王永鋒;張躍進;;配方施肥對大豆產量的影響[A];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趙銀月;耿智德;保麗萍;王鐵軍;;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種資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A];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武帆;李淑敏;孟令波;;接種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對大豆/玉米間作體系氮素吸收的影響[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9 付家兵;廖紅;董英山;嚴小龍;;大豆根構型性狀遺傳分析及其與磷效率的關系[A];第九屆中國青年土壤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暨第四屆中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平振;我這樣種植大豆獲高產[N];山西科技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張冬凡;市大豆專業(yè)協(xié)會成為農民增收的好幫手[N];鐵嶺日報;2008年
3 劉家琴;大豆超高產有望實現(xiàn)[N];農民日報;2005年
4 東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武小霞;大豆田間管理技術要點[N];北大荒日報;2012年
5 董亮;連豆 振蕩在所難免[N];期貨日報;2003年
6 郭一;培育優(yōu)良品種 振興大豆產業(yè)[N];農民日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計慧;振興大豆產業(yè)急需發(fā)展專業(yè)合作社[N];中華合作時報;2010年
8 王強 魏朝輝;建邊農場 “大壟密”讓農民畝增收百元[N];黑龍江日報;2011年
9 朱慶林 本報記者 馬昱華;公司+農戶+干部[N];吉林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李永生;大豆行間覆膜[N];農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數(shù)進;山西不同生態(tài)型大豆抗旱響應能力、遺傳多樣性及關聯(lián)分析的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何進;不同年代大豆品種籽粒產量差異及其水磷虧缺適應機制[D];蘭州大學;2016年
3 陳圣倫;玉/豆套作模式的群體配置技術及其對大豆的效應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8年
4 孫繼穎;大豆水分高效利用調控機理與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李志剛;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篩選及其對磷素水平的反應機理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劉國寧;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種光合作用與根系活力變化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杜吉到;大豆產量的冠層評價指標及化學調控技術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0年
8 張瑞朋;尿素施用量對不同大豆品種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沈陽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李金鳳;大豆硫素營養(yǎng)及硫肥肥效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03年
10 黃運湘;鎘對大豆的毒害效應及不同大豆品種耐鎘差異性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令tD;UV-B輻射增強對大豆生理指標及根際細菌多樣性的影響[D];聊城大學;2015年
2 王曉君;干旱脅迫對大豆吸收營養(yǎng)物質、產量及相關酶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張永強;滴灌量對北疆復播大豆光合特性、養(yǎng)分運移及產量的影響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劉國丹;不同冬季作物與玉/豆套作模式效益比較及關鍵技術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崔雅琪;幾株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田間應用效果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盧鳳芝;不同帶寬對玉米—大豆帶狀套作系統(tǒng)作物養(yǎng)分積累競爭和產量的影響[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劉文鈺;玉米—大豆套作系統(tǒng)氮素吸收利用及根瘤固氮特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婁瑩;帶狀套作行距配置對大豆、玉米根系特性的影響[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9 董茜;減量施氮對玉米—大豆帶狀套作系統(tǒng)干物質積累、轉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響[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10 周濤;麥/玉/豆套作體系的生產力和磷養(yǎng)分利用特征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4237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nykjbs/242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