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基因影響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機制
本文關鍵詞:PA-X基因影響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機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年
PA-X基因影響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機制
高慧杰
【摘要】:近年來,流感病毒感染性與致病性的改變給公共衛(wèi)生安全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因此,流感病毒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機制研究對于流感的防控及抗病毒藥物的研制至關重要。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流感病毒片段3不僅編碼PA蛋白,還編碼一種新型蛋白"PA-X"。PA-X是一種融合蛋白,其N-末端的191個氨基酸由PA開放閱讀框編碼,而C末端氨基酸由+1核糖體移碼而產(chǎn)生的開放閱讀框編碼。之前對PA-X的功能研究僅局限于1918H1N1歷史上流行的具有特殊性的病毒株。PA-X在當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毒株,包括2009大流行H1N1人群流行毒株以及H5亞型禽流感病毒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需要進一步闡明。 為了了解PA-X基因在目前流行流感病毒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我們利用定點突變技術及反向遺傳操作技術構建了pHIN1和H5N1PA-X缺失病毒,通過比較分析pHINl和H5N1親本病毒及其對應的PA-X缺失病毒在體外細胞系及小鼠模型中的復制力及致病性,來探究PA-X基因在pH1N1和H5N1病毒中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揭示PA-X影響病毒致病性的機制,本研究評價了PA-X缺失后病毒的聚合酶活性、PA蛋白的表達水平以及PA蛋白的功能變化包括PA蛋白的核蓄積能力及PA蛋白抑制基因合成能力等。研究結果表明:(1)PA-X缺失增強了pH1N1和H5N1病毒在A549細胞中的復制水平及誘導A549細胞的凋亡水平。(2)小鼠實驗表明PA-X缺失顯著增強了pH1N1和H5N1病毒的致病性,這與PA-X缺失病毒在小鼠肺臟中的高水平復制和誘導產(chǎn)生高表達的炎性細胞因子有關。(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PA-X缺失可能是通過提高pH1N1和H5N1病毒PA蛋白的表達水平,增強病毒的聚合酶活性,從而增強病毒的復制力及致病性。(4)PA-X缺失還影響PA蛋白功能。在pHlNl和H5N1病毒背景下,PA-X缺失的PA蛋白核蓄積能力明顯增強,然而其抑制共轉染基因的能力發(fā)生了顯著性下降,表明PA-X在抑制宿主蛋白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PA-X基因遺傳進化分析表明,流感病毒根據(jù)PA-X的X-ORF長度可分為兩組:表達全長PA-X的病毒(X-ORF是61個氨基酸,全長252個氨基酸)和表達截短PA-X的病毒(X-ORF是41個氨基酸,全長232個氨基酸)。全長和截短的PA-X相差ORF C末端233-252位的20個氨基酸。所有的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和H9N2病毒均表達全長的PA-X蛋白,而以pHlNl病毒為代表表達截短的PA-X蛋白。然而,這兩種形式的PA-X蛋白在流感病毒中的功能是否相同仍不得而知。為了確定這兩種形式的PA-X在流感病毒中的功能是否存在差異,我們以pHIN1、H5N1和H9N2病毒為現(xiàn)流行于人群和禽群中的代表毒株探究了PA-X基因C末端20個氨基端對流感病毒復制力及致病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延長pH1N1病毒的PA-X以及截短H5N1和H9N2病毒的PA-X,并評價PA-X延長或截短后病毒體內(nèi)外生物學特性的變化,以揭示PA-X蛋白C末端233-252位的20個氨基酸在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1)在這三株病毒背景下,表達全長PA-X的病毒與表達截短PA-X的病毒相比能夠在人肺臟細胞系中更好的復制和誘導更高的細胞凋亡水平。(2)小鼠實驗表明表達全長PA-X的pHIN1、H5N1和H9N2病毒對小鼠致病性顯著強于其對應的PA-X截短病毒。表達全長PA-X的病毒較PA-X截短病毒在小鼠肺臟中的高病毒滴度和誘導的高表達的炎性細胞因子可能是其致病性增強的關鍵因素。(3)進一步實驗證明:PA-X延長或截短雖不影響PA蛋白的表達水平,但是表達全長PA-X的PA質粒較PA-X截短的PA質粒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外源蛋白的表達。而且,體外共轉染pEGFP和只表達C末端20個氨基酸的質粒試驗直接驗證了PA-X基因C末端233-252位氨基酸具有強烈地抑制蛋白合成的能力。這一結果暗示:表達全長PA-X的病毒能夠更有效的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病毒本身的復制及傳播,這可能與其致病性增強密切相關。上述研究結果表明PA-X基因C末端233-252位氨基酸是A型流感病毒的重要毒力調控因子。 綜上所述,研究表明PA-X缺失可能通過上調PA蛋白的表達水平來增強病毒的聚合酶活性,從而有利于病毒本身的復制:PA-X缺失病毒誘導的細胞凋亡水平上調及宿主炎癥反應增強可能是其致病性增強的關鍵因素。PA-X蛋白C末端20個氨基酸能夠強烈抑制共轉染基因的表達,這可能會增強全長PA-X蛋白抑制宿主蛋白合成的能力,從而增強病毒體內(nèi)外的復制力及致病性。本研究解析了PA-X基因在調控目前流行流感病毒致病性及致病機制中的作用,并揭示了不同形式的PA-X基因在目前流行流感病毒中的功能差異,為闡明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852.6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柴衛(wèi)東;;生物欠防備對國家安全的危害[J];國際安全研究;2014年01期
2 朱云;史景紅;舒躍龍;;野禽禽流感病毒監(jiān)測概述[J];病毒學報;2014年03期
3 武立偉;李霆;楊世梅;王慧煜;梅琳;韓雪清;;甲型H7N9流感病毒NS1蛋白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與表達[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4年08期
4 張濤;徐娟;楊鳳梅;秦曉峰;程根宏;和占龍;;流感病毒感染雪貂的標準化操作程序建立[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4年10期
5 劉婷婷;謝芝勛;宋德貴;羅思思;謝麗基;李孟;謝志勤;鄧顯文;;H3N2亞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5年02期
6 譚偉;謝芝勛;;蝙蝠甲型流感病毒H17N10新亞型的研究進展[J];病毒學報;2015年01期
7 鄒秀芬;牛麗麗;金鎖欽;;S1PR1介導細胞因子釋放的信號通路的數(shù)學建模及其分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8 徐德忠;張揚;王波;唐曉鳳;張景霞;孫慧敏;張磊;陳長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分布異常及其異常起源之可能[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年08期
9 彭先吉;;禽流感簡介及在遵義市防控的相關建議[J];湖北畜牧獸醫(yī);2013年07期
10 張琰;鐘燦濤;;美國生命科學雙途研究審查協(xié)調機制及其啟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平;;應對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策略[A];新發(fā)傳染病研究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曹會娟;王新巒;何蓉蓉;栗原博;;中藥抗流感的實驗研究進展[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錦祥;H1N1和H3N2亞型豬流感病毒的拯救及其致病基因的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2 張坤;豚鼠抗流感病毒相關因子研究及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致病力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3 唐軍;FAT10在H5N1病毒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復制及誘導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凋亡中的作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王志勝;表達H5N1血凝素HAl重組乳酸菌的構建及其免疫效力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5 閆鴻斌;四種絳蟲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系統(tǒng)挖掘與功能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6 程凱慧;H6N1亞型禽流感對哺乳動物的傳播與致病機制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年
7 孫啟英;Tau+/clq-/-雙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clq影響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8 劉禮;A型流感病毒感染誘導白細胞介素27表達和表現(xiàn)遺傳修飾改變的分子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胡增壘;基因Ⅶd亞型新城疫病毒嚴重侵害免疫系統(tǒng)的分子基礎和宿主機制[D];揚州大學;2013年
10 洪小栩;1、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機理的研究2、PAMAM納米材料毒性機理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芳;兩親性納米前藥的合成、自組裝及其抗腫瘤活性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蔡雯雯;農(nóng)桿菌介導大豆遺傳轉化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3 何晶;H3N8亞型馬流感病毒HA1基因原核表達及新疆部分地區(qū)馬流感血清學調查[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4 袁森;流感病毒NS蛋白對干擾素誘導跨膜蛋白表達的影響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5 段艷婷;禽流感病毒(H5N1)NS1蛋白與宿主蛋白NOLC1相互作用位點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6 胡濤;兩株鴨源H3N2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7 馮延瓊;PICK1 PDZ結構域配體的篩選[D];山西大學;2013年
8 周暢;廣藿香醇對RLH免疫通路的影響機制及體外抗H1N1感染研究[D];暨南大學;2013年
9 程娟;白藜蘆醇對培養(yǎng)海馬神經(jīng)元的突觸功能活動的調控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熊正慧;我國某地H5亞型禽流感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變異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幾乎所有流感病毒都源于鳥類——訪旅美中國學者哈亞[J];浙江林業(yè);2004年02期
2 楊濤,杜紹范,劉明;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05年03期
3 魏宏,林鋒強,莊向生,張步伍;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結構與功能[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5年09期
4 林甦;周倫江;莊向生;;應用反向遺傳技術研究流感病毒[J];福建畜牧獸醫(yī);2007年06期
5 賀英;曹旺斌;;A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家禽;2008年01期
6 趙樸;鄭玉姝;賈貝貝;劉興友;李海燕;;A型流感病毒PB1-F2研究進展[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8年07期
7 趙樸;鄭玉姝;喬傳玲;賈貝貝;劉興友;;A型流感病毒逃避免疫應答的策略[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8年10期
8 葛葉;鄧國華;;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9年02期
9 陳繼明;孫映雪;劉朔;蔣文明;陳杰;侯廣宇;李金平;;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來源和去向分析[J];科學通報;2009年12期
10 楊琴;張興曉;楊靈芝;;3種細胞培養(yǎng)流感病毒的比較[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雄偉;李葉;楊卓;;A型流感病毒對小鼠致病機制的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楊琴;張興曉;楊靈芝;郭慶棟;;流感病毒在三種細胞中的生長對比[A];山東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袁達康;黃勇;楊華可;黎景全;李艷芬;;東莞市2004-2008年流感病毒監(jiān)測結果及分析[A];新發(fā)傳染病防治學習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高玉偉;夏咸柱;扈榮良;王立剛;劉丹;鄒嘯環(huán);黃耕;賀文琦;;虎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基因分析與抗體調查(摘要)[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成立20周年慶典暨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5 李葉;廖明;辛朝安;;A型流感病毒對小鼠致病機制的研究進展[A];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匯編[C];2004年
6 曲敬來;常曉;;流感病毒A上呼吸道感染快速診治的研究[A];2005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5年
7 許飛;張偉;;流感病毒重癥肺炎的臨床特征:江西3例報道[A];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yè)委員會首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冉偉;孫藝學;朱利塞;丁壯;叢彥龍;;流感病毒種內(nèi)與種間傳播的影響因素[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高福;;流感病毒跨種傳播的結構學基礎[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4年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專題報告一[C];2014年
10 孫丹丹;包永占;史萬玉;鐘秀會;;中藥抗流感病毒作用機制研究進展[A];紀念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中獸醫(yī)學分會成立30周年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中獸醫(yī)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華東區(qū)第十九次中獸醫(yī)科研協(xié)作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主任醫(yī)師 冀衡;[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3年
2 楊孝文 編譯;[N];北京科技報;2007年
3 本報駐美國記者 毛黎;[N];科技日報;2008年
4 ;[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葉圣琳;[N];大眾科技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常青 王均珠;[N];貴陽日報;2009年
7 本報駐英國記者 何屹;[N];科技日報;2009年
8 記者 劉國遠 楊伶;[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9 郝成濤;[N];科技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劉霞;[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房家立;A型流感病毒感染誘導COX2基因表達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2 徐一鳴;流感病毒多亞型檢測方法的研制和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3 朱紫祥;p53在I型干擾素介導的先天性抗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4 張守平;p-STAT1蛋白參與調節(jié)A型流感病毒的復制及炎性反應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5 李雪輝;肺炎支原體及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方法的評估應用及探索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6 李青;流感病毒神經(jīng)氨酸酶的結構、耐藥及新型抑制劑作用的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7 魏東;p38MAPK在H9N2-SIV誘導小鼠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崔巍;基于生物信息學方法研究流感病毒及療法[D];南開大學;2014年
9 賈雷立;禽流感病毒分離、復合多表位重組體構建及實驗免疫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趙敬賢;觀辣樹水提物抗甲I型流感病毒FM1株的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錫宏;上海地區(qū)流感流行與甲型流感病毒變異情況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高蕾;中國部分地區(qū)豬血清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研究分析[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李穎;天津市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的初步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朱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邢曉會;2008-2012年我國B型流感病毒耐藥毒株的流行狀況及生物學特性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
6 秦萌;流感病毒檢測新技術的建立及初步應用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劉洪強;流感病毒染布氏田鼠動物模型的建立[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1年
8 徐秋林;流感病毒寡核苷酸檢測芯片的初步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趙剛;甲型H1亞型流感病毒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10 韋天彬;汕頭市區(qū)2004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流感病毒的監(jiān)測[D];汕頭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PA-X基因影響A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機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0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nykjbs/19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