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堡原子系綜的量子相干與應用
本文關鍵詞:里德堡原子系綜的量子相干與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里德堡原子系綜 超級原子(SA) 偶極阻塞 交叉相互作用 合作光學非線性 電磁感應光柵(EIG)
【摘要】:隨著量子信息與冷原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尋求量子比特有效載體的過程中,圍繞里德堡原子發(fā)現(xiàn)了諸多奇特性質(zhì)。長程偶極-偶極相互作用、超長的能級壽命使得里德堡(Rydberg)原子少體系統(tǒng)在量子糾纏、量子邏輯門、量子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十分地活躍,也使之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另一方面,將電磁感應透明技術與里德堡原子系綜結合起來,利用偶極阻塞效應實現(xiàn)以單光子源、單光子晶體管等為代表的全光量子器件的研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本文中,我們主要研究里德堡原子系綜中的量子相干效應及其應用。 首先,為精確計算里德堡原子系綜的穩(wěn)態(tài)光學響應,針對超級原子模型理論(SA)的缺陷與不足,我們給出了超級原子模型理論的改進方案,即精確的超級原子模型。通過對比兩種模型的計算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精確的理論模型大大拓展了原有模型的適用范圍。由于突破了弱場近似的限制,并且將高階集體態(tài)考慮進來,在一些單光子過程較為顯著的情形下,改進后的模型的計算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的物理過程,這使得超級原子模型理論更加完備。在較強的探測強度、較大的頻率失諧以及較大的原子密度的情況下,精確的模型均給出了完美契合實驗結果的理論預期。此項工作為研究非線性Rydberg-EIT現(xiàn)象提供了一種更可靠的理論方法,并為我們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以單Rydberg態(tài)偶極阻塞效應為基礎,我們研究了具有兩個不同Rydberg態(tài)的原子系統(tǒng)中由不同Rydberg態(tài)間交叉偶極-偶極作用導致的雙阻塞效應對系統(tǒng)光學響應以及光子統(tǒng)計分布的影響。探測光的透射性質(zhì)隨探測強度的變化表現(xiàn)出非線性的行為,而它的光子關聯(lián)性質(zhì)則隨著共振位置的改變表現(xiàn)出單Rydberg阻塞和雙Rydberg阻塞的切換。這個工作對于Rydberg-EIT的研究是個突破,,相信關聯(lián)函數(shù)調(diào)制的結果對于進一步探索單光子間有效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子對在量子信息網(wǎng)絡中獲得確定的光子器件等研究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最后,我們利用偶極阻塞效應,并結合駐波耦合電磁感應透明(EIT)介質(zhì),實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合作非線性光柵的理論方案。在這個光柵系統(tǒng)中,我們利用了正常的合作非線性EIT與反常非線性EIT影響光柵的調(diào)制。反常非線性EIT的透射率與雙光子關聯(lián)行為和正常非線性完全相反,隨著入射探測強度的增大,透射率不斷增加并且伴隨顯著的反聚束光子效應(亞泊松分布)。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光柵對于探測場的初始性質(zhì)(如探測強度、光子統(tǒng)計規(guī)律等)極其敏感,即光柵各級次的衍射效率依賴于這些初始性質(zhì)。這使得入射場強度以及初始探測場的雙光子關聯(lián)可以作為新的光柵操控自由度。此外,引入新的自由度,并未犧牲光柵的衍射能力。這個結果是對合作光學非線性的重要應用,也有助于包括全光量子器件、量子信息網(wǎng)絡、非經(jīng)典光的控制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里德堡原子系綜 超級原子(SA) 偶極阻塞 交叉相互作用 合作光學非線性 電磁感應光柵(EIG)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O431.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20
- 1.1 Rydberg 原子相關的量子信息技術發(fā)展11-15
- 1.2 Rydberg 原子相關的電磁感應透明技術(Rydberg-EIT)15-17
- 1.3 論文結構及主要內(nèi)容17-20
- 第2章 與論文相關的研究背景及近況20-42
- 2.1 Rydberg 原子簡介20-24
- 2.1.1 基本性質(zhì)20-21
- 2.1.2 偶極阻塞效應21-24
- 2.2 單 Rydberg 態(tài)原子系綜穩(wěn)態(tài)光學響應24-33
- 2.2.1 超級原子模型26-31
- 2.2.2 正常與反常合作非線性效應31-33
- 2.3 雙 Rydberg 態(tài)原子系統(tǒng)33-37
- 2.3.1 自相互作用33-35
- 2.3.2 交換相互作用35-37
- 2.4 電磁誘導光柵37-42
- 2.4.1 Lambda 型復合光柵38-41
- 2.4.2 N 型相位光柵41-42
- 第3章 超越弱場近似的 Rydberg 原子電磁感應透明42-57
- 3.1 引言42-44
- 3.2 理論模型與主要公式44-49
- 3.3 結果與討論49-56
- 3.4 本章小結56-57
- 第4章 基于雙 Rydberg 態(tài)的非線性電磁感應透明57-73
- 4.1 引言57-58
- 4.2 理論模型與主要公式58-64
- 4.3 結果與討論64-72
- 4.3.1 自相互作用65-69
- 4.3.2 交叉相互作用69-72
- 4.4 本章小結72-73
- 第5章 基于 Rydberg 偶極阻塞效應的合作非線性光柵73-87
- 5.1 引言73-74
- 5.2 理論模型與主要公式74-81
- 5.3 結果與討論81-86
- 5.4 本章小結86-87
- 總結與展望87-90
- 參考文獻90-103
- 在學期間的科研成果103-105
- 致謝105-10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時華;;Properties of th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quantum dot qubit[J];半導體學報;2010年05期
2 尹輯文;于毅夫;李偉萍;王子武;肖景林;;拋物線性限制勢量子點量子比特的研究進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3 ;General Quantum Interference Principle and Duality Computer[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6年05期
4 ;Jnconventional Geometric Phase Gate with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Qubits in Cavity QED[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8年04期
5 ;Suppression of Amplitude Decoherence in Arbitrary n-Level Atom in 酀-Configuration with Bang-Bang Control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8年06期
6 ;Superfluidity of Paired Bosons from Correlated Tunneling[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09年10期
7 莫智文;郭秀紅;舒蘭;;Closure of q-Quantum Languages[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02期
8 王鵬;常征;;算法隱含并行性的物理模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9 侯云鶴,魯麗娟,熊信艮,吳耀武;量子進化算法在輸電網(wǎng)擴展規(guī)劃中的應用[J];電網(wǎng)技術;2004年17期
10 趙紅敏,林家逖;量子計算機原理及問題[J];大學物理;200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Complexity for the Approximation of Sobolev Imbeddings in the Quantum Computation Model[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B卷[C];2011年
2 于文莉;李海;范輝;;量子遺傳算法在二維最大熵圖像分割中的應用研究[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3 彭新華;張競夫;杜江峰;Dieter Suter;;核磁共振量子模擬器[A];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陳宗海;張陳斌;;量子控制系統(tǒng)的仿真研究[A];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第7卷)——'2005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選編[C];2005年
5 李明;陳宗海;;量子計算機——未來二十年的挑戰(zhàn)[A];'2006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Quantum Searching Algorithm and Circuit Implementation[A];2008’“先進集成技術”院士論壇暨第二屆儀表、自動化與先進集成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Peter W. Shor;;Polynomial-Time Algorithms for Prime Factorization and Discrete Logarithms on a Quantum Computer[A];Quantum Entanglement and Quantum Inform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李飛;趙生妹;鄭寶玉;;具有非線性映射特性的量子神經(jīng)元[A];現(xiàn)代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進展——2003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解光軍;屠穎尊;操禮程;;神經(jīng)計算的量子推廣[A];全國第16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徐煒;肖智;楊道理;;量子算法在大數(shù)據(jù)挖掘中的應用前景淺析[A];2013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曉薇;基于量子力學的圖像處理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宋佩君;相干介質(zhì)中的量子調(diào)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明明;面向量子可逆邏輯自動綜合的多目標進化算法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4 韓陽;量子測量及其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石國芳;量子通信中信息傳輸?shù)难芯縖D];西北大學;2011年
6 張勝利;量子態(tài)的測量、估計與蒸餾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劉泱;極性分子的速度濾波和緩沖氣體冷卻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韓召偉;幾類基于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的代數(shù)及邏輯刻畫[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茍秉屏;聲學聲子輔助的硅基雜質(zhì)電子自旋量子比特的量子控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謝欽;廣義雙Jaynes-Cummings模型的糾纏動力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景水;量子搜索算法研究及量子糾纏計算[D];江南大學;2011年
2 徐海潭;任意子和拓撲量子計算[D];浙江大學;2009年
3 王燕玲;基于非最大糾纏態(tài)測量的量子隱形傳態(tài)[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姜偉;耦合含噪聲探測設備的磁通量子比特的量子非破壞測量[D];南京大學;2011年
5 范抗抗;量子糾纏的可分性判據(jù)和量子退相干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6 李小鵬;廣義量子Loop程序[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梅燕;經(jīng)由一種三粒子糾纏態(tài)的控制量子隱形傳態(tài)[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賓;高維多體量子糾纏態(tài)的分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梁章坦;基于W態(tài)和類W態(tài)的量子隱形傳態(tài)和量子超密編碼[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程守敬;運動原子與光場相互作用系統(tǒng)的糾纏演化特性[D];安徽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81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78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