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傳輸及目標散射回波特性
本文關鍵詞: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傳輸及目標散射回波特性 出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陣列光束 非Kolmogorov湍流 粗糙面目標 高斯-謝爾模型 閃爍指數(shù) 空間相干度
【摘要】:激光在大氣信道中傳輸時由于受大氣湍流的影響,使到達接收機端的光信號產(chǎn)生光束展寬、漂移、閃爍、到達角起伏等一系列湍流效應,嚴重制約了激光在空間激光通信、激光雷達、激光測距和激光遙感等方面的應用。研究表明部分相干光或陣列光束可有效降低大氣湍流效應影響,因此,開展不同空間相干度的單束或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傳輸和目標散射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本文基于廣義Huygens-Fresnel原理和Rytov相位結構函數(shù)二次近似方法,研究了平頂高斯光束及幾種陣列光束(高斯陣列光束、高斯-謝爾模陣列光束、電磁高斯-謝爾模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傳播特性,并結合Goodman提出的高斯隨機粗糙表面散射簡化模型,研究了高斯-謝爾模陣列光束經(jīng)粗糙面和漫反射目標散射回波的二階統(tǒng)計特性。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jù)斜程傳輸理論及ITU-R提出的大氣折射率結構常數(shù)高度模型,將Rytov方法推廣應用于非Kolmogorov湍流中的斜程傳輸問題研究,推導了平頂高斯光束(Flattened Gaussian Beam, FGB)在斜程非Kolmogorov湍流大氣中傳輸時的平均光強、二階矩束寬與相對束寬以及弱起伏條件下的軸上閃爍指數(shù)表達式,數(shù)值分析了光源束腰大小、光束階數(shù)、湍流廣義指數(shù)、傳輸距離、傳輸天頂角等參量對平頂高斯光束在斜程非Colmogorov湍流大氣中的傳輸變換特性的影響,并與高斯光束做了比較。2.根據(jù)廣義Huygens-Fresnel原理,基于大氣湍流的非Kolmogorov譜,推導了高斯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二階矩束寬表達式,并結合Rytov近似方法推導了其在弱湍流條件下的閃爍指數(shù)表達式,分析了徑向半徑、光束數(shù)目、廣義指數(shù)及傳輸距離對高斯陣列光束在非Kolmogorov湍流中的擴展特性及軸上和離軸閃爍指數(shù)的影響。3.利用Rytov相位結構函數(shù)二次近似和積分變換方法,推導了相干合成與非相干合成徑向高斯-謝爾模(Gaussian Schell-Model,GSM)陣列光束的交叉譜密度函數(shù)表達式,研究了相干合成與非相干合成徑向高斯-謝爾模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光束擴展和空間相干特性,并研究了非相干合成徑向GSM陣列光束的光強閃爍特性。結果表明GSM陣列光束在非相干合成時比相干合成時的光束擴展、空間相干度及光強閃爍受湍流影響要小。4.根據(jù)隨機電磁光束的相干-偏振統(tǒng)一理論,推導了電磁高斯-謝爾模(Electromagnetic Gaussian Schell-Model, EGSM)陣列光束在非Kolmogorov湍流大氣中的交叉譜密度矩陣(Cross Spectral Density Matrix, CSDM)單元表達式,研究了EGSM陣列光束在非Kolmogorov湍流大氣中的平均光強、光束展寬、遠場發(fā)散角、偏振度P、偏振方向角及橢偏率的傳輸變換特性。結果表明,當傳輸距離L較近時,光源初始參量(徑向半徑r0、兩分量的相干長度σ0xx比、σ0yy及振幅大小Ax、A,等)對EGSM陣列光束的擴展和偏振特性起主導作用;當傳輸距離L較遠時,湍流效應的影響逐漸超過光源參量的影響,并逐漸對光束擴展和偏振特性起主導作用,這與在自由空間中傳輸時的情況存在差異。5.考慮水平雙程湍流大氣影響和相位擾動占優(yōu)勢的假設下,利用Goodman提出的高斯隨機粗糙表面散射理論,推導了徑向GSM陣列光束在雙程湍流大氣中經(jīng)高斯粗糙表面后向散射到達接收面處的互相干函數(shù),當lc→0時該函數(shù)可退化到漫反射目標時的情況。詳細討論了光源參量、目標特征及湍流效應對散射回波平均光強和空間相干性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357.5;O4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光山,胡巍,傅喜泉,鄧冬梅,郭弘;環(huán)形光束的聚焦性質研究[J];光子學報;2003年02期
2 梅掌榮;趙道木;顧菊觀;;矢量可控空心光束的非傍軸傳輸[J];光學學報;2009年06期
3 鄧錫銘,方洪烈,林衛(wèi)平;計算光束衍射傳輸?shù)囊环N新方法[J];光學學報;1981年01期
4 鄧錫銘,林偉平,方洪烈;傍軸光束傳輸?shù)膭恿W分析[J];光學學報;1981年05期
5 程祖海,岳超瑜,李再光;氣動激光窗口的光束傳輸特性[J];中國激光;1987年03期
6 過巳吉,石順祥,關義春,安毓英;光致折射晶體中高速調制光束傳輸和放大的理論研究[J];光學學報;1990年04期
7 郭弘,鄧錫銘;穩(wěn)態(tài)光束傳輸?shù)膭恿W分析[J];物理學報;1995年04期
8 曹清,鄧錫銘;非傍軸光束的光束質量因子.I特性分析[J];光學學報;1996年10期
9 黎昌金;呂百達;;非傍軸矢量異?招墓馐膫鬏斕匦訹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8年12期
10 凌農;;非傍軸光束傳輸?shù)难芯糠椒╗J];宜賓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葉一東;李建民;顏宏;王鋒;雒仲祥;;光束衍射傳輸?shù)臄?shù)值仿真方法[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李陽月;蒲繼雄;;渦旋光束通過角向分布狹縫的干涉特性[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馮博;甘雪濤;趙建林;;階梯相位型渦旋光束傳輸特性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0年
4 錢勇;張宇;魏榮;王育竹;;單角錐準直空心光勢阱的理論與實驗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陸璇輝;陳和;趙承良;;渦旋光束和光學渦旋的研究[A];2007年先進激光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曲雙平;神奇的光束傳輸技術[N];電腦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芳;陣列光束在湍流大氣中的傳輸及目標散射回波特性[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2 高麒麟;多模光纖中基于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光束凈化效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徐騰;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中直接驅動方式光束排布優(yōu)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4 董淵;雙半高斯空心光束的形成、傳輸及控制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董一鳴;部分相干柱偏振矢量光束的表征、傳輸及應用基礎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6 段_";有限光束在平面微結構中的共振傳輸[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8年
7 姚e,
本文編號:1323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132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