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添加劑對環(huán)烯烴共聚物芯片電泳分析性能的影響及其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2-10-06 18:01
環(huán)烯烴共聚物(COC)化學性質穩(wěn)定,光學透明,耐極性有機溶劑和強酸、強堿,易加工,可批量生產,是制作微流控芯片的理想材料。但其與其它常用的制作芯片的聚合物材料一樣,表面呈強疏水性,當用于微流控芯片電泳(MCE)分析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時,樣品的物理吸附會導致樣品區(qū)帶展寬,表面電荷不均一,電滲流不穩(wěn)定,進而影響分析效率,導致分析結果不重復。MCE分析時間短,耗樣量少,易集成化,是實現分析物快速分離檢測的理想技術。但是,用于MCE的分離通道相對較短,對于復雜生物樣品的分離分析依然存在挑戰(zhàn)。且樣品通道和分離通道相通,儲液池間的液位差引起的壓力流會引發(fā)進樣量難以控制、樣品區(qū)帶展寬等問題,影響定量準確性和分離效率,對實驗操作者專業(yè)技術要求高。而且芯片電泳不能實現對復雜生物樣品中蛋白質的特異性分離,因此進行MCE分析前樣品中蛋白質的特異性預提取很有必要。此外,MCE聯(lián)用激光誘導熒光檢測(LIF)方法分析蛋白質等自身無熒光或弱熒光的分析物時,必須進行熒光衍生,而大多衍生反應的時間遠遠超過MCE分離的時間,因而發(fā)展一種快速、高效的熒光標記方法尤為必要。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論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致力于探...
【文章頁數】:1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芯片電泳分析系統(tǒng)
1.2.1 電滲流理論
1.2.2 進樣技術
1.2.3 分離模式
1.2.4 檢測系統(tǒng)
1.2.5 芯片電泳分析中常見問題
1.2.6 提高芯片電泳分析性能的方法
1.2.7 聚合物在芯片電泳中的應用
1.2.8 芯片電泳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
1.3 本論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性和陰離子聚合物多功能緩沖添加劑對麻黃堿和偽麻黃堿COC芯片電泳行為的影響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試劑與儀器
2.2.2 溶液配制
2.2.3 樣品衍生
2.2.4 芯片制作
2.2.5 芯片電泳
2.3 結果與討論
2.3.1 電泳運行緩沖添加劑和模型分析物的選擇
2.3.2 聚合物對芯片親水性的影響
2.3.3 HPC對電泳行為的影響
2.3.4 CMC對電泳行為的影響
2.3.5 PSS對電泳行為的影響
2.3.6 以CMC作緩沖添加劑時方法的評價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水溶性聚合物與COC芯片的相互作用及其對蛋白質電泳分析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試劑
3.2.2 設備和儀器
3.2.3 芯片制作和芯片電泳
3.2.4 溶液配制
3.2.5 BSA和細胞色素c的胰蛋白酶消化產物制備
3.2.6 樣品衍生
3.2.7 芯片表面接觸角和通道表面性質表征
3.3 結果與討論
3.3.1 聚合物與COC表面的相互作用
3.3.2 蛋白質的非特異性吸附
3.3.3 聚合物對蛋白質分離的影響
3.3.4 蛋白質的分離
3.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用于高效芯片電泳分析的電場驅動固態(tài)水凝膠快速原位制備、去除和分析應用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試劑和溶液制備
4.2.2 儀器和設備
4.2.3 樣品處理和衍生
4.2.4 微通道中CS/β-GP水凝膠的制備和再生
4.2.5 芯片電泳
4.3 結果與討論
4.3.1 微通道中CS/β-GP水凝膠的原位制備
4.3.2 水凝膠對進樣的影響
4.3.3 電泳條件
4.3.4 CS/β-GP水凝膠的穩(wěn)定性和重現性
4.3.5 CS/β-GP水凝膠的再生性
4.3.6 水凝膠的蛋白質分離效率
4.3.7 應用
4.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加熱條件下的蛋白質快速衍生及其芯片電泳-LIF檢測適用性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試劑和材料
5.2.2 儀器和設備
5.2.3 溶液配制
5.2.4 熒光染料標記蛋白
5.2.5 SDS- PAGE
5.2.6 芯片制作和芯片電泳
5.3 結果與討論
5.3.1 熒光染料的選擇
5.3.2 FITC衍生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
5.3.3 兩種條件衍生效率比較
5.3.4 芯片電泳與SDS- PAGE比較
5.3.5 EGFP純化過程監(jiān)測
5.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用于蛋白質預提取的磁性核-殼MOFs材料合成及其在芯片電泳對組氨酸標簽蛋白質分析中的應用
6.1 引言
6.2 實驗部分
6.2.1 試劑和溶液制備
6.2.2 Fe_3O_4@PDA@Ni-MOF的合成及表征
6.2.3 Fe_3O_4@PDA@Ni-MOF對蛋白質的分離和重復利用
6.2.4 芯片電泳
6.2.5 SDS- PAGE
6.3 結果與討論
6.3.1 Fe_3O_4@PDA@Ni-MOF的合成和表征
6.3.2 Fe_3O_4@PDA@Ni-MOF對蛋白質的分離
6.3.3 Fe_3O_4@PDA@Ni-MOF的重復利用性
6.3.4 Fe_3O_4@PDA@Ni-MOF的應用
6.4 小結
參考文獻
結論與展望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經費來源聲明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ighly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for PDMS/GIass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J]. Xiang Yi HUANG, Jiao Ning WANG, Lin CHEN, Ji Cun RE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4(06)
本文編號:3687125
【文章頁數】:1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芯片電泳分析系統(tǒng)
1.2.1 電滲流理論
1.2.2 進樣技術
1.2.3 分離模式
1.2.4 檢測系統(tǒng)
1.2.5 芯片電泳分析中常見問題
1.2.6 提高芯片電泳分析性能的方法
1.2.7 聚合物在芯片電泳中的應用
1.2.8 芯片電泳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
1.3 本論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性和陰離子聚合物多功能緩沖添加劑對麻黃堿和偽麻黃堿COC芯片電泳行為的影響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試劑與儀器
2.2.2 溶液配制
2.2.3 樣品衍生
2.2.4 芯片制作
2.2.5 芯片電泳
2.3 結果與討論
2.3.1 電泳運行緩沖添加劑和模型分析物的選擇
2.3.2 聚合物對芯片親水性的影響
2.3.3 HPC對電泳行為的影響
2.3.4 CMC對電泳行為的影響
2.3.5 PSS對電泳行為的影響
2.3.6 以CMC作緩沖添加劑時方法的評價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水溶性聚合物與COC芯片的相互作用及其對蛋白質電泳分析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試劑
3.2.2 設備和儀器
3.2.3 芯片制作和芯片電泳
3.2.4 溶液配制
3.2.5 BSA和細胞色素c的胰蛋白酶消化產物制備
3.2.6 樣品衍生
3.2.7 芯片表面接觸角和通道表面性質表征
3.3 結果與討論
3.3.1 聚合物與COC表面的相互作用
3.3.2 蛋白質的非特異性吸附
3.3.3 聚合物對蛋白質分離的影響
3.3.4 蛋白質的分離
3.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用于高效芯片電泳分析的電場驅動固態(tài)水凝膠快速原位制備、去除和分析應用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試劑和溶液制備
4.2.2 儀器和設備
4.2.3 樣品處理和衍生
4.2.4 微通道中CS/β-GP水凝膠的制備和再生
4.2.5 芯片電泳
4.3 結果與討論
4.3.1 微通道中CS/β-GP水凝膠的原位制備
4.3.2 水凝膠對進樣的影響
4.3.3 電泳條件
4.3.4 CS/β-GP水凝膠的穩(wěn)定性和重現性
4.3.5 CS/β-GP水凝膠的再生性
4.3.6 水凝膠的蛋白質分離效率
4.3.7 應用
4.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加熱條件下的蛋白質快速衍生及其芯片電泳-LIF檢測適用性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試劑和材料
5.2.2 儀器和設備
5.2.3 溶液配制
5.2.4 熒光染料標記蛋白
5.2.5 SDS- PAGE
5.2.6 芯片制作和芯片電泳
5.3 結果與討論
5.3.1 熒光染料的選擇
5.3.2 FITC衍生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
5.3.3 兩種條件衍生效率比較
5.3.4 芯片電泳與SDS- PAGE比較
5.3.5 EGFP純化過程監(jiān)測
5.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用于蛋白質預提取的磁性核-殼MOFs材料合成及其在芯片電泳對組氨酸標簽蛋白質分析中的應用
6.1 引言
6.2 實驗部分
6.2.1 試劑和溶液制備
6.2.2 Fe_3O_4@PDA@Ni-MOF的合成及表征
6.2.3 Fe_3O_4@PDA@Ni-MOF對蛋白質的分離和重復利用
6.2.4 芯片電泳
6.2.5 SDS- PAGE
6.3 結果與討論
6.3.1 Fe_3O_4@PDA@Ni-MOF的合成和表征
6.3.2 Fe_3O_4@PDA@Ni-MOF對蛋白質的分離
6.3.3 Fe_3O_4@PDA@Ni-MOF的重復利用性
6.3.4 Fe_3O_4@PDA@Ni-MOF的應用
6.4 小結
參考文獻
結論與展望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經費來源聲明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ighly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for PDMS/GIass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J]. Xiang Yi HUANG, Jiao Ning WANG, Lin CHEN, Ji Cun RE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4(06)
本文編號:3687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368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