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時空信息的行人過街運行機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 行人交通 行人過街行為 全時空信息 多目標跟蹤 宏觀特性分析 微觀特性分析 運行機理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行人交通作為城市交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交通研究的一大熱點。但相對于車輛交通,行人交通個體性更強,行為更多樣化,易受多種外界因素影響,很多特性還具有很強的時空域特性。以往受檢測手段的限制,對行人信息的提取多局限于人工調查或視頻截面的人工處理,無法獲取完整的全時空行人過街信息,嚴重影響了對行人過街宏觀及微觀參數特性的深入分析,這使得對行人過街運行特征表達描述更加困難,相應的機理建模也更加落后和不完善。為了更加準確地闡釋行人過街運行機理,實現對機理的建模,需要提取準確性更高、更全面的行人全時空信息。因此,本文首先采用視頻圖像處理技術,對城市環(huán)境下的行人單體及群體進行檢測、識別及跟蹤,進而實現對行人過街全時空信息的提取。其次,分析了大量行人交通運行的多種宏觀和微觀表征特性,研究了與其對應的外部影響因素和各特征內部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再次,在宏觀及微觀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參考當前最新的生理學及心理學研究成果,構建了相應的行人過街規(guī)劃-執(zhí)行機理模型。最后,結合實際交通環(huán)境參數,對模型進行仿真驗證。結果表明,基于全時空信息的行人過街機理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行人過街行為,為行人交通的時空資源優(yōu)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具體來說,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優(yōu)化了城市道路環(huán)境下的行人個體與群體全時空信息檢測提取技術本文針對城市環(huán)境下的行人檢測問題,根據城市道路監(jiān)控中的單目相機特點,首先提出了基于標定約束的C-HOG算子,即在傳統(tǒng)HOG特征檢測提取的基礎上引入像素-像素角映射模型標定檢測區(qū)域,限制了HOG匹配的尺度縮放范圍并減少了縮放次數,建立行人模板庫,從而在不影響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行人個體的檢測速度和訓練庫的針對性。其次,利用相機標定的區(qū)域投影特性,在HOG檢測基礎上利用矩形投影分割行人群體,通過最優(yōu)回歸法,完成行人群體的檢測識別。再次,針對城市交通中行人多目標跟蹤及遮擋處理的難題,提出了多模態(tài)特征集結合濾波跟蹤預測的方法,在行人檢測識別的基礎上,將檢測出的行人目標錄入檢索信息庫,并利用改進SURF算子、動態(tài)邊緣和紋理分析等方法,提取相應的特征子集,通過模糊歸一化的方法,建立該信息的多模態(tài)特征集,之后,利用?-?濾波預測分析和多模態(tài)特征庫匹配分割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多目標跟蹤和遮擋處理。最后,結合考慮中心偏移的場景重建算法,有效地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中完成多目標時空軌跡的準確提取,為全時空宏觀及微觀特性的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礎。(2)開展了基于全時空信息的行人過街宏觀特性分析在全時空參數提取的基礎上,利用數據挖掘、模式辨識等方法,通過行人交通流運行軌跡獲取了流量、速度以及密度等宏觀參數。首先并對流量的時空分布、到達分布等特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了特性的成因,并建立了相應的到達分布模型。其次對行人的速度特性進行了分析,研究性別、年齡、職業(yè)、出行目的等多種因素對速度時空分布的影響規(guī)律,給出了相應的特性表達模型。再次,研究了行人過街的密度及空間占有量的宏觀特性,從靜態(tài)及動態(tài)需求角度分析密度特性的成因。在對3大宏觀特性獨立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特性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關系,通過參考其他環(huán)境下的宏觀交通基本圖,構建符合國內城市交通環(huán)境的行人過街宏觀基本圖,并利用全時空信息數據對基本圖進行了標定,以密度作為影響基本圖變化的主要變量,給出引起相變的密度臨界指標。(3)開展了基于全時空信息的行人過街微觀特性分析分析基于全時空信息的行人過街個體及群體微觀特性并深入構建了典型的過街行人微觀基本特性描述模型。在宏觀特性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對行人全時空運行軌跡的數據挖掘并結合問卷調查等形式,對瞬時速度、加速度、啟動時間、空間需求、臨界穿越間隙以及忍耐極限等微觀特性進行分析,研究了微觀參數的作用關系及受生理及心理影響的情況,分析了可穿越間隙與忍耐時間等特性的臨界極限,總結了行人個體及群體間避讓、超越及跟隨的時空特性,進而實現對典型過街行人基本特性的描述,為行人的組織和控制、交通信號和道路的設置提供理論支持,為后續(xù)完整的行人過街機理建模奠定了基礎。(4)建立了行人過街行為機理模型并進行了仿真驗證通過層級行為作用機制,構建行人過街行為機理模型并進行仿真對比驗證。利用宏觀及微觀的特性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結合當前生理學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首先對行人過街機理的框架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層級的作用機制模型框架;再對其進行細化從兩個層級即感知規(guī)劃-決策執(zhí)行分解行人的過街行為過程,通過數據分析與歸納,形成基于非完備信息的Dijkstra時空主觀效益最優(yōu)選擇模型和有限空間感知的社會力行為模型,對行人的過街行為機理進行全面解答。最后結合實際場景建立相應的模擬環(huán)境,進行仿真測試,并將測試結果與真實環(huán)境提取的數據進行對比,驗證本文基于全時空信息采集及特性分析下的過街機理模型的準確有效性。最后,對全文研究內容進行了總結,對研究成果和創(chuàng)新點進行了歸納,并對后續(xù)研究進行了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and pedestrian crossing in urban environment by using video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based on time - space information , and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based on time - space information . ( 3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cro -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based on space - time information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 -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based on space - time inform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crossing .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U4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祖峰;行人安全性研究分析及預防[J];北京汽車;2003年04期
2 劉小明,陳艷艷,安志強;北京奧運行人交通組織初探[J];國外城市規(guī)劃;2004年01期
3 ;福州:"行人交通意識"調查[J];安全與健康;2004年20期
4 李珊珊;錢大琳;王九州;;考慮行人減速避讓的改進社會力模型[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2年03期
5 ;行人闖紅燈何時休?[J];汽車與安全;2009年07期
6 陳然,董力耘;中國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實測和初步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7 孫智勇;葛書芳;榮建;李美玲;;行人交通的數據采集方法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8 薛智規(guī);胡列格;;優(yōu)化行人過街交通組織的方法研究[J];公路與汽運;2007年01期
9 張貴賓;李明輝;趙金鳳;萬晶晶;;行人過街需要分析研究[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7年03期
10 吳玲玲;;建設以人為本的行人過街設施[J];交通與運輸;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鮑涵;;行人與機動車交通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滋容;黃如妙;施學榮;陳文粹;周欣怡;;臺北市“禮讓行人”之推動工作與展望[A];構建生態(tài)人文交通 促進經濟跨越發(fā)展——第十九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11年
3 景超;王殿海;梁瀟;;路段人行橫道行人過街行為心理分析[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C];2005年
4 鄭為中;彭征;鐘淑琴;;構建以人為本的城市空間導向信息服務系統(tǒng)——廣州市行人指示標識系統(tǒng)解析[A];第九次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高鵬;王田田;周志永;萬浩;;青島市世界園藝博覽會行人交通三維仿真與結果評估[A];城市時代,協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道路與交通規(guī)劃)[C];2013年
6 陳茜;謝鑫鑫;;大型活動行人消散仿真模擬[A];2007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中岳;王嘯君;;軌道車站及地下空間行人仿真模型行為參數標定[A];面向低碳經濟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隧道及地下空間運營安全與節(jié)能環(huán)保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徐紹偉;姜英華;張國堂;周士琪;;行人與機動車乘員交通損傷及傷殘的比較研究[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和潤灃;行人交通違法治理還需多管齊下[N];蘭州日報;2012年
2 袁云才;行人闖紅燈挨罰警醒交通陋習[N];長沙晚報;2012年
3 楊濤;行人“生病”,單位吃藥?[N];中國經濟時報;2007年
4 何雪華 李佳亮;廣州:行人違法通報單位[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5 滕朝陽;由違法行人的血得到的教訓[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6 楊濤;行人“犯病”讓單位“吃藥”有效嗎[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7 張仕洪;荊門專項整治行人交通違法[N];湖北日報;2008年
8 陳志剛 吳存慶;蘭州集中整治行人交通違法[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9 朱忠保;行人違章與環(huán)保缺位[N];中國保險報;2010年
10 楊濤;株連式治理有悖法治精神[N];法制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歡歡;行人流和疏散動力學的宏微觀建模和模擬研究[D];上海大學;2015年
2 劉曉棟;行人相向流和進入流的實驗與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3 吳昊靈;考慮異質性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交通設施行人流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4 李明華;不同場景中行人疏散微觀仿真建模及疏散誘導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5 李之紅;基于差異化個體特性的密集客流疏散行為分析與建模[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6 傅麗碧;考慮人員行為特征的行人與疏散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7 郭寧;行人交通特征的實驗和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8 趙瑩瑩;基于全時空信息的行人過街運行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9 曹淑超;視野受限條件下的行人運動實驗與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10 孫立光;步行設施內的行人行為微觀仿真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欒慶熊;行人同伴群交通行為建模與仿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勁宏;交叉口行人過街通行能力與過街設施選取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3 李曉旭;汽車與行人碰撞事故分析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4 范簫翔;M1類車輛致行人下肢損傷的生物力學機制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5年
5 劉澤高;多出口室內行人疏散模型及其應用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6 高彥超;路段平面過街設施合理設置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龐雅靜;信號控制交叉口行人過街安全評價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劉麗娟;城市道路路段行人過街行為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9 蔡曉斐;重慶主城區(qū)行人過街交通特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10 張勤;考慮行人因素的交叉口信號最優(yōu)控制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486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44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