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
本文關鍵詞: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選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綜合研究體系的一部分。當前我國的宗教理論研究與宗教政策制定皆以“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屬于我國宗教領域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梳理與統(tǒng)觀整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學術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盡管在很多方面已經(jīng)成績卓著,但在完整性上卻有所欠缺,那就是,缺少了對各社會主義國家宗教理論與實踐的系統(tǒng)研究,并進行綜合省思。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發(fā)端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思想,其在上個世紀初的蘇聯(lián)生根發(fā)芽,以致根深葉茂,形成了列寧、斯大林等領導人的宗教觀,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接力繼續(xù)踐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宗教理念。當前無論政界還是學界,大都集中于這一脈絡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發(fā)展歷程。然而,就歷史的真相而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宗教觀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直接影響,還達及東歐八個社會主義國家,達及越南、老撾、朝鮮、古巴等至今尚存的四個社會主義國家。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宗教觀的統(tǒng)照之下,依據(jù)各國不同的國情與教情,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政策與宗教實踐呈現(xiàn)出了豐富而又多彩的歷史畫面。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體系”的綜合研究當中,這一段,絕對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一筆。本選題力圖還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的整體性,力求彌補學術界在這一領域研究的不足,為“社會主義的宗教論”的研究增磚加瓦。梳理與分析各社會主義國家宗教的理論、政策與實踐,力圖在當下宗教理論認知的映照之下,總結(jié)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為我所用。 通過本選題的研究,在理論上,進一步清理馬克思恩格斯等經(jīng)典作家留下的宗教觀遺產(chǎn);解決唯物主義的“無神論”與宗教“有神論”的二難選擇;破解社會主義與宗教的關系難題;辨識宗教及宗教勢力在蘇東社會主義轉(zhuǎn)軌中發(fā)揮了何種作用。在實踐上,論析全球化時代的“兩制”新格局下,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政策應有哪些新的適應性調(diào)整等。總之,認真梳理各社會主義國家過去與今天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總結(jié)并借鑒其成敗得失,對于我們當下更好地處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宗教問題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本文首先從中國乃至全球的“宗教熱潮”、馬克思的“宗教消亡論”與“宗教博興”的現(xiàn)實對壘入手,提出了如下思考問題:如何看待當今時代的宗教熱?社會主義國家適應全球宗教熱潮,應該如何應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能否統(tǒng)領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理論研究與實踐?今天,我國的現(xiàn)行宗教政策是像有些人批評的“偏左”?抑或像有些人詬病的“偏右”?由此,鑒借全球宗教文化認知,尚有必要。回望與梳理各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成敗得失,并總結(jié)其經(jīng)驗教訓,對于服務于社會主義中國當下的宗教工作實踐,對于服務于中國參與全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綜合競爭,尤其具有直接的、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馬克思恩格斯等經(jīng)典作家及其后繼者關于宗教的根本觀點和看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發(fā)端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思想,歷經(jīng)各國共產(chǎn)黨人在本國的發(fā)展與實踐。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它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包括馬克思主義者關于宗教的本質(zhì),宗教的發(fā)展規(guī)律,宗教的社會功能以及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等基本觀點。然而,就當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而言,把其作為指導我國宗教認識和宗教實踐的方法論來探討,卻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當中的“短板”。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其優(yōu)越于其他宗教觀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其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辯證地看待問題,堅持實踐性的原則,是制定政策的正確導航與科學研究的有力指導。 原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有著不同于我國的濃重的宗教傳統(tǒng),然而在其社會主義實踐的過程中,無一不是深受馬克思恩格斯宗教觀的深刻影響,其中尤以馬克思的“宗教鴉片論”波及最甚。所以,一度采取了過于“偏左”、打擊甚至消滅宗教的政策。因此,國內(nèi)宗教勢力一度大大放低姿態(tài),宗教活動由地上轉(zhuǎn)為地下。然而,或如許多宗教學家探討的“人天生就是宗教的動物”,或如有些學者們提到“宗教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宗教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宗教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等觀點,在此,我們姑且暫時不去爭辯這些命題的真?zhèn)?而今對大抵宗教已形成如下共識:當今社會,當今時代,宗教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和物質(zhì)財富,宗教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宗教消亡是很久遠以后的事情。逆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而動的后果就是——國家內(nèi)部政教關系緊張,宗教在蘇東劇變這場社會主義的大地震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劇變前,社會主義國家與宗教之間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關系,宗教關系不和諧,人民反對社會主義政權的暗流涌動,這種敵對的暗流如果被國外反動勢力借用,就有可能危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安全與穩(wěn)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之基,壓抑創(chuàng)造者的宗教需要,社會地基不穩(wěn),社會主義的大廈就有傾覆的危險。蘇東國家的領導人,比如列寧、斯大林、波蘭領導人等,都曾經(jīng)提出過非常有益的有利于宗教關系和諧的良好舉措,關于這些舉措,至今還在學術界存在爭鳴,比如認為列寧的“宗教鴉片基石論”、“劣質(zhì)酒論”,首發(fā)對馬克思宗教觀的曲解,是造成后來蘇聯(lián)繼承者與各國宗教實踐“左傾”的罪魁禍首等。所以梳理與闡釋各國的宗教政策與實踐,還原歷史的真實并進行探討與省思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國的宗教政策是承繼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來的。然而,總體而言,不得不說,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教自由政策總讓人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奇怪感受。的確,一方面是因為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存在片面的“左”的理解,一方面是因為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尤其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扮演過作為殖民者的“開路先鋒”的不良角色。正如蔣夢麟所言:“如來佛是騎著白象來到中國的,耶穌基督卻是騎在炮彈上飛過來的!奔又诮虅萘Φ膹姶,在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上,歷朝歷代都發(fā)揮過妄圖顛覆政府的巨大作用。所以,新仇舊恨,新中國政府甚至中國人民欣然接受限制甚至消滅宗教的“國家及全民舉動”,變得就不難以理解了。中國乏有宗教信仰的傳統(tǒng),中國自漢代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構(gòu)建并維護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體制,勾畫與夯實了國民文化面貌。即使是本土的道教文化、東漢末年從印度而來的佛教文化,和近代隨著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撲進中國的基督教與天主教,都積極吸收融合儒家文化特色,實現(xiàn)了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耙钥茖W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以藝術代宗教”,五四時期的先哲們?yōu)槲覀兎畛鋈缭S之多的滿足我們精神需養(yǎng)的饕餮大餐,其惟愿取宗教而代之。然而,宗教是宗教,科學是科學、美育是美育、藝術還是藝術,即便人們有“殺之而后快”的強烈愿望,也自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當宗教存在的社會根源和階級根源沒有被消滅之際,宗教它還是依然就在那里。中國對宗教本質(zhì)、意義及作用的認識之路,可以用一路歡歌一路淚水來形容,當形勢需要的時候,它就是我們的座上之客,當形勢不需要的時候,更多地強調(diào)的是宗教的負面功能,以加強科學無神論宣傳為由,大力擠占宗教的生存空間,傷害了廣大宗教徒的感情,挫傷了他們參與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的積極性,處理不當,甚至會造成逆反情緒,形成社會反對力量的暗流。大禹治水,疏且導之,宗教徒的感情猶如滔滔洪水,堵截戕害始終是不能解決問題,唯有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實現(xiàn)對宗教教義作出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的有益解釋,發(fā)動宗教徒愛國愛教,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來,同時切實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實施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才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良策。 現(xiàn)存社會主義四國——越南、老撾、朝鮮、古巴,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同樣值得我們記取。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論,誕生了16個鮮紅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今蘇東9兄弟已丟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舍棄社會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的追求,各奔赴自己或一帆風順或命運多舛的前程去了。如今剩余的社會主義國家,吸取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深刻的歷史教訓,再也沒有產(chǎn)生社會主義國家的“龍頭老大”,各國均根據(jù)國情,吸納全球經(jīng)驗,加強全球合作,進行社會發(fā)展。在宗教政策方面也沒有產(chǎn)生誰對誰的指手畫腳,倒是美國這一“世界憲兵”每年發(fā)出各國宗教報告,連續(xù)指責我國西藏問題、新疆問題以及法輪功問題;指責朝鮮是“宗教壓迫最嚴重的國家”;對于越南,在越南積極加強與美國和梵蒂岡的溝通,并按照他們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宗教改革的基礎上,2009年終于摘掉了“宗教壓迫嚴重國家”的帽子;在古巴,濃郁的宗教傳統(tǒng),造就了古巴人民對宗教的特殊感情,在古巴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同樣也存在過壓迫甚至消滅宗教的“嚴打”時期,然而總體而言,其與梵蒂岡的關系破冰,有利于其在國際上更多的爭取同情,有利于改善古美關系,從而更有利于其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梳理四國處理宗教問題的歷史,為我們展示了四國多彩的宗教歷史畫卷,省思其宗教政策,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與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有利于我們在與西方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防患于未然,修筑思想領域的萬里長城。 自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建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馬克思當年預言了宗教隨著社會進步必然逐漸消亡的歷史命運,我們似乎也已經(jīng)為宗教準備好了“裹尸之布”。然而,在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昌明、全球化雷聲隆隆的今天,宗教卻呈現(xiàn)全球發(fā)展熱潮。適時扭轉(zhuǎn)對宗教及宗教問題的看法,實施與時俱進、適合中國國情、適合國際潮流的宗教決策,是我們今天的的當政者面臨的重大課題。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帶給當代的中國很多有益的啟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宗教的本質(zhì)和功能問題,這是關于宗教最深層次和最根本的問題;其次、正確認識與處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難題,闡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第三,正確認識與處理宗教信仰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系問題,辨析宗教信仰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區(qū)別,分析宗教信仰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提出的嚴峻挑戰(zhàn);第四,正確認識與處理中國政教關系,反思中國政教關系的處理及對當代中國所謂“官辦宗教”的誤讀;第五,正確認識與處理宗教方面的中美、中梵關系,防止西方的宗教滲透等問題。 往左走,抑或往右走?左燈右行,抑或右燈左行?如何選擇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宗教處理之路?依賴我們理論工作者,以光榮的使命感與歷史的責任感,以正確的立場——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人民的立場”、“國家的立場”,來分析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從而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諧內(nèi)心來服務。
本文關鍵詞: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教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2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7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