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澗于日記》隨筆
本文關鍵詞:讀《澗于日記》隨筆
更多相關文章: 張佩綸 日記 翰林院 李鴻章 光緒 朱學勤 隨筆 永樂大典 二十年 黃體
【摘要】: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
【關鍵詞】: 張佩綸 日記 翰林院 李鴻章 光緒 朱學勤 隨筆 永樂大典 二十年 黃體
【分類號】:K206.6
【正文快照】: 《澗于日記》,清季張佩綸著。原由豐潤澗于草堂石印,凡四冊。1966年臺灣學生書局據(jù)清宮藏本,影印入?yún)窍嘞娼淌谥骶幍摹吨袊穼W叢書》。佩綸另著文、詩、奏議、書牘,合稱《澗于集》!独m(xù)修四庫全書》據(jù)澗于草堂木刻本影印!稘居谌沼洝肥加诠饩w四年,迄光緒二十一年,其中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良明 ,田子渝;惲代英在中華大學時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實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2 林伊玲;日語假名文字的由來[J];外語學刊;1980年04期
3 張葉舟;贗品怎可據(jù)為罪證——關于李秀成晚節(jié)的評價問題[J];人文雜志;1980年05期
4 戚其章;義和團鎮(zhèn)壓白蓮教說質疑——與史國瑞同志商榷[J];人文雜志;1980年05期
5 ;我們是怎樣組織初一年級作文教學的[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6 楊成章;《狂人日記》的思想意義及語言特色[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7 萬一知;魯迅與《太白》半月刊[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8 姜樹;狂人形象淺談[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Z1期
9 方伯榮;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也談“狂人”形象[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10 關辰;從文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談起——對“狂人”形象的再探索之二[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納;;怎樣在文壇“打出一條道來”——以聞一多為例[A];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1999年
2 石生;;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3 廖政國;;惠濟河北的日日夜夜——睢杞戰(zhàn)役日記[A];鐵軍驍將[C];1992年
4 朱成甲;;李大釗贈天問詩辨析[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5 ;LINERB OARD FROM BAMBOO AND WASTE PAPER , RICE OR WHEAT STRAW[A];1988國際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會議論文集[C];1988年
6 潘倍蕾;;INAUGURATION ADDRESS[A];第二屆國際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會議論文集(一)[C];1992年
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iotreatment of Spent Liquor from the Preparation of Wheat Straw Alkali Lignin[A];第三屆國際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會議論文集(二)[C];1996年
8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CaF_2 AND CaSO_4 ON THE FORMATION OF C_3S[A];Proceedings of 1985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ment and Concrete(Volume 1)[C];1985年
9 ;A STUDY OF 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A];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ment and Concrete(Vol.2)[C];1989年
10 Andrei Viorel;Virban Carmen;Muntean Marcela;;KINETIC HYDRATION OF THE S(F)AB BINDER MASSES[A];Proceedings of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ment and Concrete(Volume 1)[C];199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凸凹;《外國文人日記抄》[N];北京科技報;2000年
2 楊澤;孤獨與沉思[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金勇;青春期教育 父母如何走出尷尬[N];中國婦女報;2000年
4 郭凱 王金元 季新良;鋼鐵戰(zhàn)士[N];中國航空報;2000年
5 湖北省石首市南岳中學 方賢洲;寓德育于寫作訓練中[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唐青林;“我們的學校沒有圍墻”[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陳染;百“鳥”爭鳴好風景[N];重慶商報;2000年
8 王萬隆 馮亦珍;陸幼青用生命寫“死亡日記”[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陳訓明;一種成功嘗試[N];貴州日報;2000年
10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王憲舉 楊 政 李永全 編譯;《夜半日記》片斷[N];光明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萬進;尹灣漢墓簡牘論考[D];鄭州大學;2001年
2 汪平;《東史郎日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艷琪;祁彪佳及其《遠山堂曲品·劇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易東平;救人救己與害人害己[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丁劍平;中國經(jīng)濟國際一體化進程的實證研究[D];日本一橋大學;2000年
6 尹小文;支氣管哮喘患者癥狀、負面情緒及肺功能相關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王剛;試論中國臺灣自由主義譜系中的李敖[D];復旦大學;2006年
8 朱洪舉;王湘綺詩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戴銀鳳;莫理循的中國觀(1897-1911)[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孫榮耒;近代藏書大家傅增湘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雄江;黃炎培: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過渡形象”[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望妮;試析影響外語學習中“冒險精神”的社會情感因素[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克;論中國現(xiàn)代日記體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包著紅;《黑暗的中心》和《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學惟;論表現(xiàn)形式與生活感受的統(tǒng)一[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6 劉陽;通過合作式學習促進英語專業(yè)新生的學習自主性[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7 周銘文;一個知識女性的心路歷程[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吳雪杉;李日華的繪畫史觀念及其成因[D];中央美術學院;2003年
9 何永生;在懺悔與告白的背后[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呂麟亞;兒童原發(fā)性夜間遺尿癥尿動力學研究及臨床評價[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940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99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