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淫祠研究
本文關鍵詞:隋唐時期淫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隋唐 淫祠 鄉(xiāng)土社會 佛道
【摘要】:淫祠是濫設的祠廟,在民間的存在非常廣泛,是民間信仰的重要載體。研究隋唐時期民眾的社會生活,就不得不考察淫祠這一重要的社會現(xiàn)象。 本文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淫祠的設立目的,如為表達對清官的愛戴之情而設立的“生祠”;為神化的英雄人物進行立祠祭拜;對自然界的神靈頂禮膜拜;甚至為一些危害人間的巫鬼也進行供奉。 第二部分分析了淫祠與官府的關系:一方面為強調(diào)國家的一統(tǒng)和專制政權(quán)的鞏固而禁毀淫祠,但由于淫祠存在的廣泛性和有著民眾信仰的雄厚基礎,官府另一方面不得不采取引導和教化的手段來規(guī)范民間信仰,最后甚至也卷入到淫祠的狂歡當中。 第三部分則分析了淫祠與鄉(xiāng)土社會的關系:淫祠作為民眾信仰的載體,是信仰的寄托;在無助的時候又是民眾祈請的對象;大大小小的廟宇、多彩的祭神儀式,使淫祠又成為民眾娛樂的場所;頻繁的祭祀活動又對社會財富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成為民眾勞民傷財?shù)呢摀?第四部分分析了隋唐淫祠的特點:社會中諸多團體均對淫祠施加影響,如政府用行政命令來引導淫祠,佛道教則利用自己宗教本身的優(yōu)勢來收服祠神;在隋唐時期淫祠隨著政局的發(fā)展而變化,在政治清明時,淫祠相對較少,受到的限制也多,在中晚期政局混亂時淫祠則呈泛濫之勢;在淫祠的地域分布方面,江南及西南等文化經(jīng)濟較為落后地區(qū)的淫祠較多,人們也熱衷于淫祠祭祀。
【關鍵詞】:隋唐 淫祠 鄉(xiāng)土社會 佛道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41;K242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9
- 一、淫祠的設立9-21
- (一) 生祠9-12
- (二) 人神12-15
- (三) 自然神15-18
- (四) 巫鬼18-21
- 二、淫祠與官府21-30
- (一) 禁止與毀除21-23
- (二) 引導與教化23-26
- (三) 參與與放縱26-30
- 三、淫祠與鄉(xiāng)土社會30-39
- (一) 信仰之寄托30-31
- (二) 祈請之需要31-34
- (三) 娛樂之場所34-35
- (四) 勞民傷財之負擔35-39
- 四、隋唐淫祠的特點39-47
- (一) 社會力量對淫祠的改造39-42
- (二) 時間變化及空間分布特點42-47
- 參考文獻47-50
- 致謝50-51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文凡;彭飛;;隋唐東北邊塞詩創(chuàng)作述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2 彭麗;;略論隋唐時期代州總管府[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馮敏;;隋唐時期絲綢之路貿(mào)易管理政策析論[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許云麗;;隋唐時期壁畫漫談[J];考試(教研);2011年08期
5 趙向青;廖永民;;鞏縣窯早期白瓷綜述[J];中原文物;2011年04期
6 申小紅;;從私祀到官祀:明代佛山北帝信仰的地方性與正統(tǒng)化考察[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汪繼紅;;隋唐時期的舞蹈教育[J];蘭臺世界;2011年14期
8 劉雅萍;;中國古代民間神靈的興衰更替——以南京蔣子文祠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4期
9 馬曉玲;;從擺脫世俗的瀟灑風度向現(xiàn)實生活意趣的轉(zhuǎn)變——以北朝—唐墓室發(fā)現(xiàn)的屏風式“樹下老人”圖為中心的考古學觀察[J];考古與文物;2011年03期
10 ;《留住文明—陜西“十一五”基本建設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2006-2010)》簡介[J];考古與文物;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文玉;;隋唐時期西北地緣政治的變化及其特點[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2 鄧可卉;;古希臘與中國隋唐時期太陽運動理論的比較[A];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杜曉黎;;隋唐時期呼和浩特地區(qū)草原絲路貿(mào)易與貨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三輯)[C];2003年
4 文芳;;論隋唐時期草原絲綢之路貿(mào)易及貨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5 黃永年;;說狄仁杰的奏毀淫祠[A];唐史論叢(第六輯)[C];1995年
6 朱順金;;淺談隋唐時期龜茲白氏政權(quán)之始末[A];“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蕻;;慧海大珠性圓明[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8 胡阿祥;;《江南社會經(jīng)濟研究·六朝隋唐卷》前言[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姚佳音;葉進;;隋唐時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證中的運用[A];仲景醫(yī)學求真(續(xù)一)——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五屆仲景學說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邢富華;;略論隋唐時期太原、洛陽的祆教[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輯)——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暨紀念太原建成2500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景愛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民族雛形形成于隋唐時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記者 李燕鋒 實習生 夏子晴;“一城”薈萃800文物滿眼盡是隋唐盛景[N];洛陽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玉平 實習生 袁和泉;隋唐時期白種人曾來過固原[N];華興時報;2009年
4 田曉光;隋唐時期的茶酒故事[N];中國檔案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柳文華;小山口古墓群:延續(xù)年代3500年[N];巴音郭楞日報;2007年
6 武健;隋唐時期山東制瓷業(yè)[N];中國文物報;2010年
7 武漢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乜小紅;簡議隋唐時期的反貪措施[N];光明日報;2010年
8 陳旭照;說說新區(qū)的街道名[N];洛陽日報;2008年
9 房道國 仝艷峰 李春華 趙春暖;濟南發(fā)掘按察司街遺址喜獲豐收[N];中國文物報;2004年
10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張衛(wèi)東;唐代刺史與淫祠[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祥娟;隋唐京兆韋氏家族文學論考[D];吉林大學;2010年
2 徐燕;隋唐故事考論[D];揚州大學;2010年
3 魯統(tǒng)彥;隋唐時期僧尼角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天琪;隋唐墓志蓋題銘藝術(shù)研究[D];西安美術(shù)學院;2009年
5 朱明勛;中國傳統(tǒng)家訓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6 唐明貴;《論語》學的形成、發(fā)展與中衰[D];南開大學;2004年
7 王健;明清蘇松地區(qū)民間信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岳齊瓊;漢唐期間道教修煉方式與道教女性觀之變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馮智;吐蕃東向發(fā)展與融合——赤祖德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羅小紅;唐代家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厲復超;隋唐時期淫祠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孔品屏;隋唐印風的成因、特征及其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睿;隋唐科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義;隋唐間諜初探[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逸之;陰陽五行與隋唐術(shù)數(sh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瞿麗瑾;宋代民間巫術(shù)與法律[D];復旦大學;2012年
7 邵京彩;三燕至隋唐時期朝陽城市地理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丁玉蓮;隋唐祥瑞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學林;北朝至隋唐時期穆氏家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宋燕鵬;兩漢南北朝時期淫祠[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901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90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