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明末剿餉問題
本文關鍵詞:試析明末剿餉問題
【摘要】:剿餉是明末統(tǒng)治者為鎮(zhèn)壓農民起義而加派的軍餉,也是中國古代賦稅征收史上的特例。剿餉的征收是明王朝在財政困窘的情況下為安內所采取的經濟措施。 在剿餉之前,明王朝曾因修建工程、對付戰(zhàn)事而臨時實行過田賦加派,也曾因經濟拮據(jù)、軍費浩繁而四次加派“遼餉”。在四次加派遼餉并入正賦之后,農民生活困苦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自然災害頻仍,農民只好揭竿而起。隨著農民起義愈演愈烈,明王朝財政嚴重入不敷出,只得加派剿餉鎮(zhèn)壓起義。根據(jù)史料記載,剿餉的主要來源有四:因糧、溢地、事例和驛遞。為了更好的管理剿餉,明統(tǒng)治者不僅專設了督餉侍郎、督餉司官、管餉同知等官負責督收管理剿餉,還特制剿餉關防對剿餉的出入加以識別管理。 由于蠲免、拖欠等因,剿餉的實際收入數(shù)較之預計應收額大為減少,而挪用、虛耗和侵吞的剿餉又占了實收剿餉的一部分,這使得剿餉的實際效益大打折扣。剿餉的原定加派期限是一年即止,然而隨著農民起義的戰(zhàn)火逐漸蔓延,剿餉的加派并未按期停止。另外,加派剿餉對明末社會經濟、階級關系以及清初的賦稅政策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剿餉與以往因戰(zhàn)爭加派餉銀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以往的每次戰(zhàn)爭加派都是對外,而剿餉則是用于鎮(zhèn)壓農民起義,也即為了平內。本文試圖通過對剿餉從征收到利用再到影響這一過程的探析,獲得對明末剿餉問題更清晰的認識。
【關鍵詞】:明末 剿餉 楊嗣昌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48.3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2
- (一) 選題意義與本文布局9-10
- (二) 研究現(xiàn)狀與本文的研究視角10-12
- 一、征收剿餉的背景12-22
- (一) 剿餉之前的明代田賦加派舊例12-15
- (二) 明末農民起義形勢與楊嗣昌的鎮(zhèn)壓起義計劃15-19
- 1、農民起義形勢16-17
- 2、楊嗣昌的計劃17-19
- (三) 崇禎初年的財政狀況與剿餉的加派19-22
- 二、剿餉的來源與管理22-30
- (一) 剿餉的主要來源22-27
- 1、溢地加征22-23
- 2、舊額遞增23
- 3、監(jiān)生捐納23-24
- 4、裁撤驛遞24-25
- 5、其他額外籌措25-27
- (二) 剿餉的管理27-30
- 1、督餉侍郎的職責27-28
- 2、督餉司官的作用28
- 3、管餉同知、管餉監(jiān)紀之設28-29
- 4、剿餉關防之制29-30
- 三、剿餉的實際效益分析30-43
- (一) 蠲免與拖欠30-33
- 1、蠲免份額30-31
- 2、拖欠銀額31-33
- (二) 剿餉實際收入的估計33-35
- (三) 剿餉的挪用、虛耗與侵吞35-43
- 1、挪用渠道35-36
- 2、虛耗事項36-40
- 3、侵吞方式40-43
- 四、剿餉的加派期限與影響43-48
- (一) 剿餉的加派期限43-45
- (二) 加派剿餉的影響45-48
- 結語48-51
- 參考文獻51-53
- 致謝53-54
- 個人簡歷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伯嘉;;天主教與明末社會:崇禎朝龍華民山東傳教的幾個問題[J];歷史研究;2009年02期
2 汪有民;;淺議鳳陽弘光錢[J];安徽錢幣;2005年03期
3 湯開建;王婧;;關于明末意大利耶穌會士畢方濟奏折的幾個問題[J];中國史研究;2008年01期
4 趙汝清,李瓊;試論明末基督教與儒學的接觸[J];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5 張文珍;從《醒世姻緣傳》看明末官吏腐敗[J];齊魯學刊;2001年03期
6 陳寶良;明末儒家倫理的困境及其新動向[J];史學月刊;2000年05期
7 李晶;論崇禎年間的自然災害及影響[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李憲章;朱懷津;;崇禎“季Ⅱ”新版別研究[J];安徽錢幣;2000年03期
9 紀德君,洪哲雄;明末擬話本小說中的貞節(jié)與情愛[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李為香;明末民間宗教發(fā)展原因探析[J];齊魯學刊;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龍法;;《盤山游日記》和明末“江南奴變”[A];徐霞客研究(第19輯)[C];2009年
2 陳寶良;;從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3 張玉;胡慶林;;“創(chuàng)置先斯院贍田碑”考[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孫尚揚;;反思明末士大夫天主教徒對“天學”的本土化詮釋[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伍躍;;日本明史研究情況簡述[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6 ,
本文編號:635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63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