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史與政治史研究的結(jié)合試論
本文關鍵詞:宮廷史與政治史研究的結(jié)合試論
【摘要】:宮廷史與政治史研究的結(jié)合,也可稱之為是宮廷政治史研究,是從政治史的角度研究宮廷史,這一帶有側(cè)重點的研究,是對宮廷史研究的深化,也是對政治史研究的補充。以往的研究既不系統(tǒng),也不深入,很有必要加強。宮廷政治史研究的必要性與其意義大致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1.古代王朝國家的皇家私屬性,決定了古代政治史的研究必須緊密結(jié)合宮廷;2.宮廷事關國家大政,但又具有一定封閉性、私密性、獨立性,外朝難于介入,因而國政的研究必須深入宮廷之中;3.宮廷事件、政治斗爭引起政局變動,乃至影響王朝的更替,對歷史的影響重大,有必要作系統(tǒng)研究。總之,中國古代史欲做全面、深入理解,需要宮廷政治史專門系統(tǒng)的研究。文中著重對宮廷政治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諸如:與國政相關的宮廷人物及其活動、事件,與國政相關的宮廷制度,與國政相關的皇室家法,以及每一方面對政治的影響作了分析。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關鍵詞】: 宮廷史 政治史 國政 皇室家法
【分類號】:K207;D0-05
【正文快照】: 宮廷史、政治史,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不同領域,雖然研究宮廷史有時也會在某些問題上聯(lián)系到政治,研究政治史時也會在某些問題上涉及到宮廷,但畢竟都不系統(tǒng),只是涉及到時作必要的聯(lián)系,而不是作為一個專門的領域進行系統(tǒng)研究。鑒于古代的宮廷與國家政治息息相關,影響甚大,不可分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杜家驥;也談清代秘建儲君制度[J];求是學刊;1998年04期
2 張邦煒;宋代對宗室的防范[J];北京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志明;;內(nèi)閣“清沿明制”辯證[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冷光偉;;清代幕客盛行的原因及影響[J];安順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陳其泰;張愛芳;;馬克思主義史家論歷史編撰[J];東岳論叢;2008年02期
4 楊雪;;清代滿族階層婚[J];法制與社會;2013年34期
5 陳平原;;豈止詩句記飄蓬——抗戰(zhàn)中西南聯(lián)大教授的舊體詩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6 武俊杰;;略論清代護票[J];貴州文史叢刊;2015年02期
7 張潔;;陳垣對保護整理明清檔案的貢獻[J];檔案;2015年09期
8 張建;;從方志看清代直隸地區(qū)旗人社會之演進——以順天、保定二府為中心[J];河北學刊;2009年04期
9 張玉興;包衣漢姓與漢軍簡論——八旗制度興衰的一個歷史見證[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劉洋;;清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澄;北京傳統(tǒng)首飾技藝傳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代洪亮;復興與發(fā)展:學術史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史研究(1980-2010)[D];山東大學;2011年
3 張國驥;清嘉慶、道光時期政治危機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4 任玉雪;清代東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楊朝亮;李紱與《陸子學譜》[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曹建;晚清貼學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8 何兆泉;宋代宗室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陸玉芹;庚子事變中被殺五大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龍江民族研究[D];南開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品;太上皇體制與乾嘉之際權(quán)力運行軌跡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肖三喜;包世臣書學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晗;清代保甲權(quán)力的演變[D];河南大學;2011年
4 任傳寧;略論宋代公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韓燕飛;抗戰(zhàn)時期的南明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超;清代乾嘉時期總理各回城事務參贊大臣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高占領;平滿漢畛域問題的討論和策劃[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曉偉;熱河駐防八旗生計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琛;打牲烏拉與打牲烏拉衙門的設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張偉;清代前期“新滿洲”管理策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劍;;政治文化:傳統(tǒng)政治史研究的新增長極[J];古代文明;2014年01期
2 孟廣林;;取向與范式:有關中西封建政治史比較的思考[J];社會科學評論;2004年02期
3 王海燕;宋馥香;;從“地方”到“整體”——社會史視角下的政治史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茅海建;;中國近代政治史面對的挑戰(zhàn)及其思考[J];史林;2006年06期
5 李里峰;;新政治史的視野與方法[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包偉民;;“地方政治史”研究雜想[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9年03期
7 滕海鍵;;美國環(huán)境政治史研究的興起和發(fā)展[J];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03期
8 黃寬重;;宋代政治史研究趨向[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2年08期
9 李忠人;;“否定之否定”:社會史與政治史關系探究[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04期
10 李劍鳴;;美國政治史的衰落與復興[J];史學集刊;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崔志海;;近五年的國內(nèi)晚清政治史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檢討:問題與前瞻[C];2014年
2 岑大利;;近五年來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動態(tài)和成果綜述[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岑大利;;近五年來晚清政治史研究狀況綜述[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4 馬敏;;商會史研究與新史學的范式轉(zhuǎn)換[A];中國商會發(fā)展報告 No.1(2004)[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軍;現(xiàn)代西方政治史學的發(fā)展與展望[N];光明日報;2001年
2 鄭殿華;推進中古社會和政治史研究[N];中華讀書報;2010年
3 韋慶遠;綜述規(guī)章嬗變 析論政事風云[N];光明日報;2004年
4 黃興濤;“清代政治與國家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簡述[N];光明日報;2010年
5 孫承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日本政治史上的重要時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刁培俊;宋代政治史研究曲徑通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李細珠;近年來晚清政治史研究新趨向[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葉雋;芹獻三點[N];中華讀書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陳菁霞;從單一政治史研究走向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史綜合研究[N];中華讀書報;2011年
10 范軍(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辛亥革命的政治史研究力作[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青;《史記》的政治史性質(zhì)與司馬遷的政治思想[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37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53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