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新及其政治文化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9-27 18:45
與唐宋的科舉相較,作為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遼金元的科舉有其不完善之處,進士出身者在其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也并不高,但是不能據(jù)此完全否定或者忽視科舉在遼金元時期的歷史地位與影響。遼金元統(tǒng)治者不僅將科舉推廣到廣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地區(qū),而且結合其作為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特點和統(tǒng)治需要,不斷進行科舉制度創(chuàng)新,使科舉既體現(xiàn)出鮮明的民族特色,也為明清科舉走向完善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科舉不僅是推動遼金元政治從武人政治或軍人政治、貴族政治模式向文官政治模式轉變的重要力量;還是引導和促使包括少數(shù)民族士子在內的各族士子學習經史、文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在促進北方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漢文化融合,實現(xiàn)"華夷同風"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遼金元科舉實行范圍的拓展和制度的創(chuàng)新
二、遼金元科舉推動少數(shù)民族政權政治模式的轉變
三、遼金元科舉促進“華夷同風”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金代貢舉考略[J]. 周臘生. 孝感教院學報. 1996(S1)
[2]金代科舉年表考訂[J]. 趙冬暉. 北方文物. 1989(02)
[3]遼代進士題名錄[J]. 朱子方. 黑龍江文物叢刊. 1983(04)
博士論文
[1]遼宋交聘制度研究[D]. 曹顯征.中央民族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81416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遼金元科舉實行范圍的拓展和制度的創(chuàng)新
二、遼金元科舉推動少數(shù)民族政權政治模式的轉變
三、遼金元科舉促進“華夷同風”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金代貢舉考略[J]. 周臘生. 孝感教院學報. 1996(S1)
[2]金代科舉年表考訂[J]. 趙冬暉. 北方文物. 1989(02)
[3]遼代進士題名錄[J]. 朱子方. 黑龍江文物叢刊. 1983(04)
博士論文
[1]遼宋交聘制度研究[D]. 曹顯征.中央民族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81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68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