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運震《史記評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4 11:08
本文關鍵詞:牛運震《史記評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牛運震的《史記評注》是清人史評中的一部著作。對清人有關《史記》的評論資料加以搜集整理,并對評論、評點著作進行細致研究,有利于《史記》研究的進一步展開,豐富“史記學”的內涵及價值,引導大家盡可能多角度的對《史記》進行發(fā)掘,以利于《史記》的常讀常新。牛運震是如何評《史記》的,其評注有何特色,有何不足之處,其評注《史記》與前人的繼承批判關系如何,對今人閱讀《史記》的讀法啟示有哪些,都將對《史記》研究起到一個幫助作用。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研究牛運震的《史記評注》。緒論。主要論述牛運震《史記評注》研究綜述,以及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的選題實用價值及研究特色。第一章,牛運震如何評《史記》。一方面,主要從牛運震如何揭示史公之用心方面著手,揣摩史公當時心情,成為牛運震評注《史記》的精華部分。另一方面,牛運震對《史記》敘事法的揭示。對《史記》的繁簡法、變化美、畫面美加以闡述,使得閱讀《史記》的過程變?yōu)橐粋運用聯(lián)想、想象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對《史記評注》的不足亦展開分析,做到對《史記評注》客觀的評價。第二章,牛運震對前人評點《史記》的繼承與批判。主要針對牛運震在《史記評注》中引用前人觀點為我所用的做法,對其引文來源的一個梳理,并對其頻次進行統(tǒng)計?梢钥闯觥妒酚浽u注》與前人評點《史記》的關系,尤其是與《史記評林》的繼承關系,從中看出牛運震《史記評注》的起點與價值所在。第三章,《史記評注》的意義!妒酚浽u注》對《史記》經(jīng)典傳播的繼續(xù)起到了推動作用,并對《史記》讀法研究亦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牛運震 《史記評注》 《史記》 《史記評林》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20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2
-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綜述(1980-2015)7-10
- 二、選題實用價值及研究特色10-12
- 第一章 牛運震《史記評注》的內容與特色12-42
- 第一節(jié) 《史記評注》的特色12-31
- 一、論史公之用心12-21
- (一) 對友情之思的解讀13-15
- (二) 對隱微之旨的提示15-17
- (三) 對酷吏之思的感慨17-18
- (四) 揣摩其他方面的史公用心18-21
- 二、論《史記》敘事之法21-31
- (一) 繁簡之美21-25
- (二) 變化之美25-28
- (三) 畫面之美28-31
- 第二節(jié) 《史記評注》不足31-42
- 一、拔高史公31-34
- 二、評注結合,注不如評34-38
- 三、參照《史記糾謬》顯示出《史記評注》的矛盾處38-42
- 第二章 牛運震對前人評點《史記》的批判繼承42-56
- 第一節(jié) 《史記評林》對《史記評注》的影響46-51
- 一、牛運震所用《史記》版本當與《史記評林》本一致46-48
- 二、《史記評林》對《史記評注》的影響48-51
- 第二節(jié) 其他評論對《史記評注》的影響51-56
- 第三章 《史記評注》的意義56-65
- 第一節(jié) 《史記》經(jīng)典化的影響與經(jīng)典傳播的繼續(xù)56-58
- 第二節(jié) 牛氏評注對“《史記》讀法”研究的影響58-65
- 結語65-66
- 參考文獻66-70
- 附錄70-176
- 后記176-18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18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閻靜;;《史記》小序與《漢書》敘目之異同比較[J];東岳論叢;2008年04期
2 李其會 ,李杰;為官“三字經(jīng)”聯(lián)想[J];道德與文明;1992年02期
3 柳文全;;論《史記》十表[J];歷史文獻研究;2010年00期
4 顏世菊;牛運震和他的學術思想及出版業(yè)[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0年03期
5 劉開軍;;乾嘉考史學家論“史以紀實”與作史誤區(qū)[J];史學月刊;2011年03期
6 楊燕起;《史記》的體例與“通變”[J];史學史研究;1983年04期
7 張新科;;《史記》文學經(jīng)典的建構過程及其意義[J];文學遺產(chǎn);2012年05期
8 石風;馬志林;;牛運震《史記評注》糾駁舊注辨析——以司馬貞《史記索隱》為主[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1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曾小霞;《史記》《漢書》的敘述學及其研究史[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牛運震《史記評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6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