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與《寫生珍禽圖卷》
發(fā)布時間:2021-06-06 06:26
<正>宋徽宗趙佶(1082—1135),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其兄哲宗崩于元符三年(1100),因為無子,乃由趙佶繼位,時僅九歲。他在位共二十五年(1100—1125),先后建元六次: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宜和。他怠于政治,重用蔡京、王黻等人,橫征暴斂,驕奢浮逸。他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由于宋朝政治腐敗,軍事無能,內(nèi)憂外患不斷。內(nèi)激起方臘、宋江等農(nóng)民起義,外引來金兵滅遼后南下攻宋。
【文章來源】:中國書畫. 2020,(08)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27.5cm×521.5cm紙本墨筆龍美術(shù)館藏
[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27.5cm×521.5cm紙本墨筆龍美術(shù)館藏從美術(shù)史角度論,徽宗最擅者應為寫生花鳥,這與他的藝術(shù)情趣和所處時代密不可分。唐至五代時期是中國花鳥畫興起和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當初蜀之黃筌、南唐之徐熙是花鳥畫兩大主力,時代的風尚均出于此。黃筌的畫妙在傅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徐熙則“落墨為格”,“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兩家各有千秋,所謂“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他們對后代花鳥畫都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尤其是黃筌工致富麗的畫風主宰了宋代畫院的花鳥畫風格。而宋代崔白將生動自然的氣息帶入畫院。崔白構(gòu)思新巧,工中帶寫,其講究寫實的作風,以及徐熙的“野逸”情趣都感染著徽宗趙佶,使其花鳥畫形成強調(diào)觀察生活、追求意境、描繪入微、典雅生動的特質(zhì),徽宗亦在畫史上成為花鳥畫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尤為突出的是徽宗重視寫生,強調(diào)取法自然,是一位“寫實”的畫家。史書記載:當年龍德宮建成,徽宗命畫院待詔圖畫宮中屏壁,竣工后,徽宗審視前后左右,唯獨欣賞中殿柱廊上的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新進,徽宗大喜,褒錫甚寵。他人皆莫測其故;兆谡f:“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fā)差,故厚賞之。”可見徽宗對自然觀察入微,并作為其藝術(shù)的追求,這無疑始終貫穿在他的創(chuàng)作之中。無論史書記載還是今存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徽宗這一統(tǒng)一的格調(diào)和風貌。
及至現(xiàn)代,美術(shù)史家和鑒定大師也有多種著錄和論述:朱省齋(20世紀)編《中國書畫》第一集刊印了全部十二段圖像,并在他編寫的《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第13頁記有:“(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卷)此卷筆墨與格局,與友人舊藏之《四禽圖卷》,殆相仿佛,不僅確系真跡,且出自道君親筆。斷無疑也。”張珩(1915—1963)著《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一繪畫四》評注寫道:“此卷乃徽宗親筆,畫法與《寫生珍禽圖》同!敝x稚柳(1910—1997)編《宋徽宗趙佶全集·序論》中指出:“《圖繪寶鑒》記:趙佶‘尤擅墨花石,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F(xiàn)在傳世趙佶的墨筆花鳥,除《枇杷山鳥》而外,尚有《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端那輬D》為四段,《寫生珍禽圖》有十二段。其中有竹的《四禽圖》有一段,《寫生珍禽圖》有四段,都是撇出的形體,全用焦墨,不分濃淡,竹葉的交加處都空一白道,使兩葉錯雜不相混。正是如《圖繪寶鑒》所說的‘密處微露白道’……《南宋館閣錄續(xù)錄》記‘寫生墨畫十七幅,宣和乙巳仲春賜周淮’,十六字?赡堋端那輬D卷》,抑《寫生珍禽圖卷》,正是賜周淮十七幅中所散失。兩者筆墨一致,情調(diào)一致,顯然是同一時期所作。宣和乙巳(1125)為宣和七年,時趙佶四十四歲,明年丙午,即為欽宗靖康元年。是《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或并為趙佶被擄前二年之筆,亦顯示其風調(diào)與其中期之作有所不同。”又在同書第5頁論及:“《四禽圖》《寫生珍禽圖》即從它的風貌而言,已是他后期之作了!敝x稚柳的《鑒余雜稿》中也闡述了上述觀點。徐邦達著《宋徽宗趙佶親筆畫與代筆畫的考辨》中提到“一些粗簡畫如墨筆寫生的《珍禽圖》(即《花鳥寫生卷》)、《四禽圖》,以及淡設色的《柳鴉圖》《竹禽圖》等等,應該是親筆作品”……他還記錄“《寫生珍禽圖》卷(即《花鳥寫生卷》),《墨緣匯觀續(xù)錄》、《石渠寶笈初編》卷二二四著錄,《中國書畫》第一集(香港版)影印,今在國外!啊秾懮淝輬D)》卷及《四禽圖》卷,其用筆比《竹禽圖》等蒼逸流動些,但還有相通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他較晚期的親筆作品。又二卷中所畫墨竹正如《圖繪寶鑒》卷三《趙佶傳》中所說的:‘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颉荨瘺]有‘紹興’押縫印,至少是一套中的東西,如對卷等等。徐邦達的《古書畫偽訛考辨》第223頁:‘畫史中說他尤善墨花石,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F(xiàn)在看到他的幾種水墨畫,《寫生珍禽圖》《四禽圖》等正是如此畫法,自與一般院體畫不同!盵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局部二)27.5cm×521.5cm紙本墨筆龍美術(shù)館藏
本文編號:3213798
【文章來源】:中國書畫. 2020,(08)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27.5cm×521.5cm紙本墨筆龍美術(shù)館藏
[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27.5cm×521.5cm紙本墨筆龍美術(shù)館藏從美術(shù)史角度論,徽宗最擅者應為寫生花鳥,這與他的藝術(shù)情趣和所處時代密不可分。唐至五代時期是中國花鳥畫興起和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當初蜀之黃筌、南唐之徐熙是花鳥畫兩大主力,時代的風尚均出于此。黃筌的畫妙在傅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徐熙則“落墨為格”,“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兩家各有千秋,所謂“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他們對后代花鳥畫都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尤其是黃筌工致富麗的畫風主宰了宋代畫院的花鳥畫風格。而宋代崔白將生動自然的氣息帶入畫院。崔白構(gòu)思新巧,工中帶寫,其講究寫實的作風,以及徐熙的“野逸”情趣都感染著徽宗趙佶,使其花鳥畫形成強調(diào)觀察生活、追求意境、描繪入微、典雅生動的特質(zhì),徽宗亦在畫史上成為花鳥畫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尤為突出的是徽宗重視寫生,強調(diào)取法自然,是一位“寫實”的畫家。史書記載:當年龍德宮建成,徽宗命畫院待詔圖畫宮中屏壁,竣工后,徽宗審視前后左右,唯獨欣賞中殿柱廊上的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新進,徽宗大喜,褒錫甚寵。他人皆莫測其故;兆谡f:“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fā)差,故厚賞之。”可見徽宗對自然觀察入微,并作為其藝術(shù)的追求,這無疑始終貫穿在他的創(chuàng)作之中。無論史書記載還是今存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徽宗這一統(tǒng)一的格調(diào)和風貌。
及至現(xiàn)代,美術(shù)史家和鑒定大師也有多種著錄和論述:朱省齋(20世紀)編《中國書畫》第一集刊印了全部十二段圖像,并在他編寫的《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第13頁記有:“(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卷)此卷筆墨與格局,與友人舊藏之《四禽圖卷》,殆相仿佛,不僅確系真跡,且出自道君親筆。斷無疑也。”張珩(1915—1963)著《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一繪畫四》評注寫道:“此卷乃徽宗親筆,畫法與《寫生珍禽圖》同!敝x稚柳(1910—1997)編《宋徽宗趙佶全集·序論》中指出:“《圖繪寶鑒》記:趙佶‘尤擅墨花石,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F(xiàn)在傳世趙佶的墨筆花鳥,除《枇杷山鳥》而外,尚有《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端那輬D》為四段,《寫生珍禽圖》有十二段。其中有竹的《四禽圖》有一段,《寫生珍禽圖》有四段,都是撇出的形體,全用焦墨,不分濃淡,竹葉的交加處都空一白道,使兩葉錯雜不相混。正是如《圖繪寶鑒》所說的‘密處微露白道’……《南宋館閣錄續(xù)錄》記‘寫生墨畫十七幅,宣和乙巳仲春賜周淮’,十六字?赡堋端那輬D卷》,抑《寫生珍禽圖卷》,正是賜周淮十七幅中所散失。兩者筆墨一致,情調(diào)一致,顯然是同一時期所作。宣和乙巳(1125)為宣和七年,時趙佶四十四歲,明年丙午,即為欽宗靖康元年。是《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或并為趙佶被擄前二年之筆,亦顯示其風調(diào)與其中期之作有所不同。”又在同書第5頁論及:“《四禽圖》《寫生珍禽圖》即從它的風貌而言,已是他后期之作了!敝x稚柳的《鑒余雜稿》中也闡述了上述觀點。徐邦達著《宋徽宗趙佶親筆畫與代筆畫的考辨》中提到“一些粗簡畫如墨筆寫生的《珍禽圖》(即《花鳥寫生卷》)、《四禽圖》,以及淡設色的《柳鴉圖》《竹禽圖》等等,應該是親筆作品”……他還記錄“《寫生珍禽圖》卷(即《花鳥寫生卷》),《墨緣匯觀續(xù)錄》、《石渠寶笈初編》卷二二四著錄,《中國書畫》第一集(香港版)影印,今在國外!啊秾懮淝輬D)》卷及《四禽圖》卷,其用筆比《竹禽圖》等蒼逸流動些,但還有相通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他較晚期的親筆作品。又二卷中所畫墨竹正如《圖繪寶鑒》卷三《趙佶傳》中所說的:‘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颉荨瘺]有‘紹興’押縫印,至少是一套中的東西,如對卷等等。徐邦達的《古書畫偽訛考辨》第223頁:‘畫史中說他尤善墨花石,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F(xiàn)在看到他的幾種水墨畫,《寫生珍禽圖》《四禽圖》等正是如此畫法,自與一般院體畫不同!盵宋]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局部二)27.5cm×521.5cm紙本墨筆龍美術(shù)館藏
本文編號:3213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21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