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中上游地區(qū)商代聚落形態(tài)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01-31 20:18
商代泗水中上游地區(qū)聚落群聚現(xiàn)象明顯,聚落與青銅器出土的數(shù)量遠多于前代岳石文化,群內(nèi)聚落等級分化凸顯。聚落形態(tài)變遷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南部薛水流域聚落群成為地區(qū)中心,前掌大是中心聚落;中期,整個區(qū)域的聚落呈現(xiàn)衰退狀態(tài);晚期,以前掌大為中心的聚落群再次出現(xiàn),漷薛聚落群再次成為地區(qū)中心。商王朝東擴經(jīng)略的變化,導致了各階段聚落形態(tài)的差異。
【文章來源】:殷都學刊. 2020,41(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商代聚落形態(tài)的變遷
(一)商早期的聚落形態(tài)
(二)商中期的聚落形態(tài)
(三)商晚期的聚落形態(tài)
二、聚落變遷的原因分析
三、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滕州前掌大墓地所見族屬及其相關(guān)問題[J]. 王文軒. 殷都學刊. 2017(01)
[2]晚商文化在東方地區(qū)的分布態(tài)勢與周初東封[J]. 燕生東. 考古與文物. 2016(05)
[3]淺論晚商早段商文化在汶泗流域出現(xiàn)退卻的原因[J]. 王文軒. 殷都學刊. 2012(04)
[4]山東地區(qū)商文化聚落形態(tài)演變初探[J]. 陳雪香. 華夏考古. 2007(01)
[5]山東濟寧市玉皇頂遺址發(fā)掘簡報[J]. 王政玉,李德渠,張驥,夏義勇. 考古. 2005(04)
[6]山東地區(qū)商文化編年與類型研究[J]. 陳淑卿. 華夏考古. 2003(01)
[7]山東商代考古與商史諸問題[J]. 王恩田. 中原文物. 2000(04)
[8]略論前掌大商代遺址群的文化屬性和族屬[J]. 李魯滕. 華夏考古. 1997(04)
[9]聚落考古與史前社會研究[J]. 嚴文明. 文物. 1997(06)
[10]山東滕州市薛河下游出土的商代青銅器[J]. 萬樹瀛. 考古. 1996(05)
博士論文
[1]中原地區(qū)公元前三千紀下半葉和公元前兩千紀的聚落分布研究[D]. Pauline SEBILLAUD(史寶琳).吉林大學 2014
[2]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 劉建國.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7
碩士論文
[1]泗水中上游夏商周時期的聚落考古研究[D]. 孫淇.鄭州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011514
【文章來源】:殷都學刊. 2020,41(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商代聚落形態(tài)的變遷
(一)商早期的聚落形態(tài)
(二)商中期的聚落形態(tài)
(三)商晚期的聚落形態(tài)
二、聚落變遷的原因分析
三、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滕州前掌大墓地所見族屬及其相關(guān)問題[J]. 王文軒. 殷都學刊. 2017(01)
[2]晚商文化在東方地區(qū)的分布態(tài)勢與周初東封[J]. 燕生東. 考古與文物. 2016(05)
[3]淺論晚商早段商文化在汶泗流域出現(xiàn)退卻的原因[J]. 王文軒. 殷都學刊. 2012(04)
[4]山東地區(qū)商文化聚落形態(tài)演變初探[J]. 陳雪香. 華夏考古. 2007(01)
[5]山東濟寧市玉皇頂遺址發(fā)掘簡報[J]. 王政玉,李德渠,張驥,夏義勇. 考古. 2005(04)
[6]山東地區(qū)商文化編年與類型研究[J]. 陳淑卿. 華夏考古. 2003(01)
[7]山東商代考古與商史諸問題[J]. 王恩田. 中原文物. 2000(04)
[8]略論前掌大商代遺址群的文化屬性和族屬[J]. 李魯滕. 華夏考古. 1997(04)
[9]聚落考古與史前社會研究[J]. 嚴文明. 文物. 1997(06)
[10]山東滕州市薛河下游出土的商代青銅器[J]. 萬樹瀛. 考古. 1996(05)
博士論文
[1]中原地區(qū)公元前三千紀下半葉和公元前兩千紀的聚落分布研究[D]. Pauline SEBILLAUD(史寶琳).吉林大學 2014
[2]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 劉建國.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7
碩士論文
[1]泗水中上游夏商周時期的聚落考古研究[D]. 孫淇.鄭州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011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01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