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純臣群體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01-21 11:57
魏晉南北朝為中古一大變局時代,倫理道德之混亂,政治局勢之動蕩前后無聞。在此種動蕩變局之下,士人臣子所固守的傳統(tǒng)倫理“忠德”也出現(xiàn)了復雜多變的社會實踐!爸页妓劳趺辈槐厥钦巫兙窒绿烊徽x的選擇,“六朝無忠臣”似乎也成為后世史家對這一時期的固化標簽。但縱覽身處這一時期的士人臣子,無可否認的是仍然有不少對所效之主忠節(jié)不改的“純臣”。本文正是以魏晉南北朝時期所出現(xiàn)的“純臣”為研究對象,意在從多維角度入手,結(jié)合當時的思想特點和政治變遷,發(fā)掘這一群體的復雜面向!凹兂肌敝x頗有可言,本文所論“純臣”,基本是指在政局動蕩之時對所效之主存有“忠義”,而非隨波逐流、朝秦暮楚的這類人物。文章?lián)袢∫恍┑湫腿宋锸吕ㄟ^排比、對比的手段進行樣本研究,探索他們實踐“純忠”的現(xiàn)實背景和具體方式,并從多維度思考“純臣”群體在當世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和影響,同時兼論這一時期特殊因素的特殊影響,以求能對這一群體以及當世思想和政治變遷獲得一些新看法。文章的論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撮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純臣人士進行樣本分析,將士人臣子是否參與新政權(quán)作為斷點,認為當時純臣群體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舊主忠貞殉死或守身不仕,一類雖...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研究對象
(二) 學術(shù)回顧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所見純臣概覽
三、純臣群體的實踐和影響
(一) 個人與家族
(二) 君主與政權(quán)
(三) 社會與輿論
四、特殊時期的特殊群體
(一) 夷夏之防
(二) 忠孝之別
(三) 特殊的政治變局
五、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魏晉南北朝時期忠德嬗變之管窺——以東魏、北齊為例[J]. 桑東輝. 倫理學研究. 2014(03)
[2]魏晉南北朝史論的發(fā)展及其時代特點[J]. 馬艷輝.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3]魏晉南北朝時期忠孝論的轉(zhuǎn)變[J]. 馬艷輝.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4]論魏晉南朝的忠孝實踐——以陽翟褚氏為例[J]. 蘇利嫦.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5]漢魏之際的人物評論與士風變遷[J]. 范兆飛. 人文雜志. 2010(05)
[6]“禪讓”與“起元”:魏晉南北朝的王朝更替與國史書寫[J]. 徐沖. 歷史研究. 2010(03)
[7]制度·興亡·人物評價:南朝北朝史論異同辨析[J]. 馬艷輝. 江海學刊. 2008(02)
[8]論魏晉南朝士人忠孝觀的倒錯[J]. 甄靜.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6)
[9]簡論魏晉鼎革之際的司馬孚[J]. 羅英俠. 河南社會科學. 2007(02)
[10]晉、宋、梁三朝總論評析[J]. 馬艷輝. 河北學刊. 2006(02)
博士論文
[1]“漢魏革命”再研究:君臣關(guān)系與歷史書寫[D]. 徐沖.北京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漢代“孝悌力田”的鄉(xiāng)里教化功能及其特征[D]. 侯文靜.山西師范大學 2015
[2]唐代忠義文化研究[D]. 呂志學.陜西師范大學 2013
[3]魏晉無君思想述論[D]. 胡展志.湖南師范大學 2010
[4]陶侃和東晉初年政治[D]. 孫文祝.鄭州大學 2009
[5]唐代忠孝問題探討[D]. 王燕平.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91116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研究對象
(二) 學術(shù)回顧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所見純臣概覽
三、純臣群體的實踐和影響
(一) 個人與家族
(二) 君主與政權(quán)
(三) 社會與輿論
四、特殊時期的特殊群體
(一) 夷夏之防
(二) 忠孝之別
(三) 特殊的政治變局
五、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魏晉南北朝時期忠德嬗變之管窺——以東魏、北齊為例[J]. 桑東輝. 倫理學研究. 2014(03)
[2]魏晉南北朝史論的發(fā)展及其時代特點[J]. 馬艷輝.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3]魏晉南北朝時期忠孝論的轉(zhuǎn)變[J]. 馬艷輝.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4]論魏晉南朝的忠孝實踐——以陽翟褚氏為例[J]. 蘇利嫦.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5]漢魏之際的人物評論與士風變遷[J]. 范兆飛. 人文雜志. 2010(05)
[6]“禪讓”與“起元”:魏晉南北朝的王朝更替與國史書寫[J]. 徐沖. 歷史研究. 2010(03)
[7]制度·興亡·人物評價:南朝北朝史論異同辨析[J]. 馬艷輝. 江海學刊. 2008(02)
[8]論魏晉南朝士人忠孝觀的倒錯[J]. 甄靜.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6)
[9]簡論魏晉鼎革之際的司馬孚[J]. 羅英俠. 河南社會科學. 2007(02)
[10]晉、宋、梁三朝總論評析[J]. 馬艷輝. 河北學刊. 2006(02)
博士論文
[1]“漢魏革命”再研究:君臣關(guān)系與歷史書寫[D]. 徐沖.北京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漢代“孝悌力田”的鄉(xiāng)里教化功能及其特征[D]. 侯文靜.山西師范大學 2015
[2]唐代忠義文化研究[D]. 呂志學.陜西師范大學 2013
[3]魏晉無君思想述論[D]. 胡展志.湖南師范大學 2010
[4]陶侃和東晉初年政治[D]. 孫文祝.鄭州大學 2009
[5]唐代忠孝問題探討[D]. 王燕平.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911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99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