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權(quán)關(guān)系下的宋代土地細碎化研究
[Abstract]:Land fragmentation refer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mall pieces of land in the form of ownership, which is not the subdivision of natural material phenomena.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phenomenon of land fragmentation began to appear, becau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granting land, the upper aristocratic manor was connected with pieces, and the land of the lower people appeared small pieces of fragmentation. By the time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land had been gradually formed, no matter the officials or the common people, the land owned by them were all in the state of fineness and distribution, and finally formed three kinds of land fragmentation patterns: the canine tooth mismatch type. "House" land separation and field separation mixed type, name sent production type.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land market, land trad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ctive, resulting in land prices are constantly rising. Most people can not afford to buy large pieces of land, so they split up and sell the land, and sellers do not want their ancestral land to be displaced. In order to tide over the difficulties, they sell part of the land, thus causing the land under the property rights relationship to be fragmented and distributed. In the process of dividing the land, the fertilizer and barren land is continuously mixed up, resulting in the scattered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 With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growth,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per capita has been continuously compressed. Especially after the Song Dynasty, the proportion of principal households has been rising, resulting in a growing shortage of cultivated land per capita, thus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ll kinds of factors lead to the land under property rights being scattered artificially, and its reaction to political economy is firmly reflected in people's lif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effect of many factors on land fragment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society of Song Dynasty and later China.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24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遠廉;清代前期的土地買賣[J];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06期
2 江太新;略論清代前期土地買賣中宗法關(guān)系的松弛及其社會意義[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0年03期
3 阿風;明清時期徽州婦女在土地買賣中的權(quán)利與地位[J];歷史研究;2000年01期
4 江太新;論清代前期土地買賣的周期[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0年04期
5 張云鶴;;英國1290年買地法令的某些問題[J];歷史研究;1985年03期
6 張忠民;;前近代中國社會的土地買賣與社會再生產(chǎn)[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89年02期
7 李朝遠;論西周土地交換的程序[J];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06期
8 李朝遠;;西周土地交換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學術(shù)月刊;1991年05期
9 唐文基;關(guān)于明清時期福建土地典賣中的找價問題[J];史學月刊;1992年03期
10 劉波;簡評《廣東土地契約文書》[J];廣東史志;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千;金曉斌;阿依吐爾遜.沙木西;周寅康;;加速城市化進程中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地區(qū)耕地細碎化及動因分析[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許牧;陳瓦黎;;試論土地科學[A];中國土地科學二十年——慶祝中國土地學會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C];2000年
3 史建云;;近代華北土地買賣的幾個問題[A];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尹中立;李少明;;日本“土地神話”破滅對中國的啟示[A];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朱道林;;江南村落土地的產(chǎn)權(quán)分化與制度安排評閱意見[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6 王海燕;濮勵杰;;土地細碎化問題研究淺析[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7 李瑾;;基于博弈論視角下的農(nóng)地細碎化研究[A];第七屆全國地理學研究生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王玉海;;清代喀喇沁地區(qū)的土地租典問題[A];蒙古史研究(第三輯)[C];1989年
9 汪三貴;;農(nóng)村土地有償使用與土地的國有化(摘要)[A];中國土地學會1987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1987年
10 劉克祥;;永佃制下土地買賣的演變及其影響——以皖南徽州地區(qū)為例[A];中國近代鄉(xiāng)村研究的理論與實證[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饒文麗;征集到一批晚清土地買賣文契[N];中國檔案報;2011年
2 張魁興;調(diào)控土地:改革產(chǎn)權(quán)是關(guān)鍵[N];中國改革報;2008年
3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系 朱哲文;土地歸誰:值得思考的選題[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4 彭舒佳;急于轉(zhuǎn)讓 土地掮客再冒頭[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8年
5 李紅梅;萊茵河流域:重整土地 防御洪水[N];中國水利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夏芳;一塊土地2年間買進又賣出 禾嘉股份被疑調(diào)節(jié)財報涉嫌逃稅[N];證券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周俊;關(guān)于制止農(nóng)村土地買賣的建議[N];經(jīng)理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劉力圖 陳小瑛;土地審計首掀“桌底下的賬”[N];華夏時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米祖明;費解的“土地結(jié)”[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4年
10 吳明;阿根廷 支持小農(nóng)戶堅守土地[N];市場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呂振宇;耕地細碎化的評價、效應(yīng)及整治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李功奎;農(nóng)地細碎化、勞動力利用與農(nóng)民收入[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3 紀麗娟;土地一級開發(fā)模式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8年
4 王興穩(wěn);農(nóng)民間土地流轉(zhuǎn)市場與農(nóng)地細碎化[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世瑤;產(chǎn)權(quán)關(guān)系下的宋代土地細碎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2 王弘超;公安縣耕地細碎化及其對糧食生產(chǎn)能力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胡熙;土地細碎化對廣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影響的實證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4 王昕;基于GWR的耕地經(jīng)營細碎化影響因素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5 李樹生;耕地細碎化與生產(chǎn)效率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陳春苗;焦作市耕地細碎化測度及其效應(yīng)分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7 董洋洋;商水縣白寺鎮(zhèn)耕地細碎化評價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8 李瑾;基于博弈論視角下的農(nóng)地細碎化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9 鄧建波;耕地細碎化成因及其與生產(chǎn)效率的關(guān)系[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10 陳思蓓;古代兩河流域界石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242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24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