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研究走向大眾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必然
[Abstract]:......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
【分類號】:K20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躍進;普及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歷史文化研究者的歷史責任[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秦魏;《管予》與齊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簡述[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3 王德敏;太公與齊文化[J];齊魯學刊;1992年01期
4 ;我校學者價紹──宣兆琦副研究員[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5 張越;;《齊文化與中國早期體育》出版[J];管子學刊;2009年03期
6 威千;;普及齊文化知識的新探索——評《齊文化大觀》[J];管子學刊;1992年04期
7 丁華芳;齊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J];管子學刊;1997年02期
8 邱文山;山東省“九五”社科規(guī)劃重點科研機構(gòu)──齊文化研究院成立[J];管子學刊;2000年02期
9 王志民;二十世紀齊文化研究回瞻(上)——前八十年(1900—1979)研究述評[J];管子學刊;2000年03期
10 徐北文;齊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齊文化與齊長城》序言[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建立;;管子的治國思想及其齊文化特征分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2 李輔斌;;略論齊文化對道教形成的影響[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嶗山風景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C];1999年
3 楊新華;楊國慶;;芻議莒地旅游文化的底蘊及前景[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六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暨莒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楊英吉;鄭德新;;臨淄齊國古都的保護與開發(fā)[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二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1994年
5 ;山東理工大學簡介[A];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葉桂桐;;論膠東(魯東)城市標志性建筑造型[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Bernard Ducarme;;今日的固體潮研究走向何方?(英文)[A];《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進展》論文集[C];2004年
8 徐勇;;天津市先秦史研究成果撮述——孟世凱先生七十華誕紀念集專稿[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9 王家忠;;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促進山東半島全面協(xié)調(diào)率先發(fā)展[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6年
10 劉秀銘;;一位帶領中國第四紀研究走向國際科學前沿的“三軍統(tǒng)帥”——永遠懷念導師劉東生先生[A];紀念劉東生院士[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維梅邋呂德民;依托齊文化 加快文化強區(qū)建設[N];淄博日報;2008年
2 董學宏邋王立才 王偉燕;臨淄:三張“名片”耀古都[N];淄博日報;2008年
3 唐小惠;齊文化流淌在我的血管里[N];金融時報;2007年
4 畢紅梅;省領導來我市視察齊文化建設情況[N];淄博日報;2007年
5 特約記者 王榮康 通訊員 陳新超;山東淄博市、區(qū)兩級政協(xié)為齊文化遺址保護謀良方[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6 畢紅梅邋王立才;打造齊文化特色旅游品牌[N];淄博日報;2007年
7 山旅;齊故都臨淄張揚齊文化[N];華東旅游報;2004年
8 馬寶珠;傳統(tǒng)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N];光明日報;2003年
9 本報評論員;著重抓好文化發(fā)展[N];淄博日報;2007年
10 山東記者站 趙培霞 張洪利;淄博要全面提升旅游競爭力[N];中國旅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邵燕楠;走向“情境”與“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良華;行動研究的史與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龍成;走向綠色發(fā)展的財政監(jiān)督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4 聶晶;內(nèi)隱學習的動態(tài)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孟令雄;有限元超收斂后處理技術[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孟子與齊魯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學美;黑暗大地上空的自由精靈[D];山東大學;2005年
3 王濟眾;齊文化旅游的發(fā)展趨勢及宏觀管理策略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4 畢曉樂;齊文化與陰陽五行[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穎;《晏子春秋》與齊文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范玉峰;齊法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涂昕;張煒小說中的結(jié)構(gòu)層次與“大地”意象[D];復旦大學;2009年
8 姚原野;先秦時期齊文化的發(fā)展[D];安徽大學;2007年
9 顧建軍;黃老政治思想從先秦(田齊)到漢初之演變[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10 丁玉;齊文化視野下的清代淄博作家群體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915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19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