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隱逸文化的佛學(xué)基礎(chǔ)
[Abstract]:In the feudal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rce (official and hidden) is the first problem that scholars must face. From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ith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lars and feudal regime is either harmonious or conflict. This is a problem that the middle-ancient scholars have to work hard to solve. From the great hidden to the official, and then to the hidden, is the answer given by the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origin, Buddhism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is: the Dharma of the two Dharma of the Weimokakirti Sutra, eliminating all kinds of differences, Zen further exerts the "emptiness" of Prajna and remove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official and the reclusive; Life Zen transforms the negation of "emptiness" into the affirm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daily life. Through the artistic construction of daily life, the scholars finally melt the contradiction of source and make the body and mind settle down.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CZX053)
【分類號】:K20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九愚;《禪林寶訓(xùn)》禪修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2003年06期
2 李華華;體道與解脫——洪州禪對慧能心性論的現(xiàn)實性提升[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2004年06期
3 馮莉;;漢晉諸子“論”體考述——以《文心雕龍·論說》為中心[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1期
4 李昌舒;;自然與自由——論慧能之自性[J];安徽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2期
5 陳懷玉;;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士人出處觀念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2期
6 江璞;;唐宋美術(shù)批評中“逸品”說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4期
7 鄭韜;;中唐文人士大夫?qū)橹葑诘慕邮堋园拙右�、�?quán)德輿為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03期
8 董建國;;百花情結(jié)入詩來——唐代的嗜花風(fēng)尚及其對詩歌的影響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02期
9 周艷波;岳五九;胡作法;;元稹制誥文簡論——兼談元白與中唐古文運動之關(guān)系[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2期
10 沈世培;;唐代私家園林別墅的藝術(shù)理念[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鄧程;;論名詞句[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詩的美學(xué)比較[A];貴州省外語學(xué)會2008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承宗;;從婦女史的視野深化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xué)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貞平;;唐高祖、太宗兩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與“義”為中心[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5 黃鐵苗;;節(jié)約規(guī)律研究[A];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與經(jīng)濟規(guī)律[C];2010年
6 吳在慶;;試論唐代三個時期對風(fēng)雅傳統(tǒng)的倡言呼喚[A];東方叢刊(2003年第1輯 總第四十三輯)[C];2003年
7 孫尊章;徐凌;;“不以其道得之”再探[A];江西省語言學(xué)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2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國威;;唐長松山馬禪師考[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2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xué)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4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xué)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5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xué)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6 侯艷;漢譯佛經(jīng)之美術(shù)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7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8 趙娜;北宋“文字禪”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11年
9 彭偉;明前韋應(yīng)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10 李明華;蘇軾詩歌與佛禪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xué)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D];長沙理工大學(xué);2010年
5 劉文英;文征明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6 張世敏;魏晉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10年
7 胡麗娜;牛頭禪佛性論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8 劉yN;北宋亭臺樓閣記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王域鋮;宋詩對白居易詩的受容與超越[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10 李吉;契嵩孝親觀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翰端;;“有一點錢”與“有很多錢”[J];雜文選刊(上旬版);2012年03期
2 葉延濱;;敬畏寫作:大隱于市之道[J];編輯學(xué)刊;2013年04期
3 ;頤宮泊圣——頤養(yǎng)生身心之所,大隱于世之人[J];中國商人;2009年03期
4 Betty;鮑世望;;大隱于市的自然精神圖景[J];家居主張;2012年09期
5 張炎敏;;“大隱”隱于鎮(zhèn)[J];度假旅游;2007年05期
6 陳默;楊婕;;古韻為鄰 大隱也瘋狂[J];優(yōu)品;2008年06期
7 李鶴;;市朝大隱正陶然[J];優(yōu)品;2010年05期
8 楊曄;;大隱的境界[J];新青年(珍情);2013年04期
9 張琳琳;;你往哪里“隱”[J];咬文嚼字;2007年05期
10 蘇鏡;;大隱金門是謫仙[J];今古傳奇(武俠版月末版);2008年1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梅劉柯;還有多少政府機關(guān)“大隱于市”[N];河北日報;2014年
,本文編號:2140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214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