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史記》對遠古傳說的采用
本文選題:史記 + 遠古傳說 ; 參考:《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摘要】: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史記》,司馬遷在撰寫過程中不僅系統(tǒng)地總結、繼承了我國先秦時期史學發(fā)展的成果,而且還經過慎密的辨析,運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法,大量吸收了先秦時期的遠古傳說材料,于是先秦典籍中所保留下來的大量的遠古傳說就構成了他"通古今之變"的重要素材。
[Abstract]:As the first gener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Si Maqian not only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inherit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in the pre-Qin period in China, but also used different forms and techniques through careful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legends of the pre-Qin period were absorbed, so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legends remained in the books of the pre-Qin Dynasty, which constituted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his "the change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作者單位】: 中華書局普及部 濟寧日報社
【分類號】:K2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侯忠義;《史記》與神話傳說——《史記與文學》研究之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平;“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質疑——兼論《聊齋志異》敘事的基本特征[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王平;《聊齋志異》在清代的傳播[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3 馮華;論道教對《聊齋志異》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J];蒲松齡研究;2004年02期
4 張文澍;從《聊齋志異》中“女強人”形象看蒲松齡之婦女觀及倫理思想[J];蒲松齡研究;2005年03期
5 張子超;;雙重孤獨之后的幻影——談《聊齋志異》中的狐鬼戀[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6 房春草;;“君看十萬言,實與良史俱”——從《聊齋志異》看蒲松齡的史才[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7 劉艷玲;;嬌娜:棲居在精神家園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8 劉艷玲;;20世紀80年代以來《聊齋志異》與俠文化專題研究綜述[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9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10 樊慶彥;;論《聊齋志異》的娛樂功能[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經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宋娟;木齋;;從記錄功能和敘事手法看《詩經》的散文性[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5 龔武;;管子形勢道哲學的閱讀及其訴說——管子哲學研究相關性問題探討[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6 高慧斌;;試論南朝私學發(fā)展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陳立柱;;說“國必依山川"[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學史論叢(4)[C];2002年
10 姚阿玲;;現實與非現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蔣瑩;醫(yī)療園林的起源與發(fā)展[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9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躍華;對人與社會的批判與拷問[D];河北大學;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淑文;《尚書》德治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雷丹;中國佛教與道教人生哲學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虎;近20年來關于遠古傳說與史學產生關系的研究[J];史學月刊;2002年06期
2 錢宗武;《史記》引《書》虛詞修辭[J];古漢語研究;1989年04期
3 布仁圖;梁啟超的《讀<史記>法》[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0年05期
4 張玉輝,張玉軍;《左傳》、《史記》人物描寫比較談[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5 江秀玲;《史記》修辭藝術探微(下)[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6 奚可楨;建國以來《史記》研究書目總略[J];東南文化;1999年03期
7 曹迎;略論司馬遷《史記》的悲劇性[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8 張劍平;略論白壽彝先生對《史記》的研究[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9 梁軼芳;論《史記》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段[J];理論觀察;2003年06期
10 陳振華;試論《史記》的美育功能[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燕傳琪;;《史記》中之“潁上”究在何處[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張巨勇;喻永紅;;可持續(xù)農業(yè)技術采用與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A];循環(huán)農業(yè)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劉貴華;;金圣嘆論《水滸》和《史記》[A];水滸爭鳴[第六輯]——2000年水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陳春玲;翟琦;張立君;馬泳;;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操作方法及體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次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布莉華;;《史記》對《戰(zhàn)國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繼承和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李秀英;;華譯《史記》可讀性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龔劍鋒;許鍇杰;;《國語》與《史記》記述范蠡比較[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李秀英;;西方漢學家對華茲生英譯《史記》的批評視角[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夏一雷;;初探《樂記》[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音樂專輯)[C];2006年
10 江起龍;;老子——養(yǎng)壽160歲的長壽王[A];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海峽兩岸李氏懇親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牛鴻恩 北京師范大學;《史記》注證有新篇[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2 記者 章紅雨;王立群讀《史記》系列再出秦始皇篇[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協(xié)會會員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報;2010年
4 劉麗文;《史記》研究的新境界[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記者 王暉;王立群入選“2008中國魅力50人”[N];河南日報;2008年
6 王屯虎 記者 呂佳;韓城《史記》巨幅書法手抄本展出[N];渭南日報;2010年
7 肖俊仁 馬廉樸;土木吟《離騷》 磚后書《史記》[N];民族日報;2010年
8 袁梅君;《史記》女性婚戀面面觀[N];文藝報;2005年
9 周澤雄;文學的禮數[N];南方周末;2009年
10 記者 尤薇;“復原”《史記》《離騷》中那些被塵封的蘇州菜[N];蘇州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玲;清代《史記》文學闡釋論稿[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曾小霞;《史記》《漢書》的敘述學及其研究史[D];蘇州大學;2012年
3 王華寶;《史記》?毖芯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蔡丹;古代詩人接受《史記》論稿[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葛鑫;《史記》對四大名著的敘事影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張自然;宋明時期筆記中的《史記》考評述論[D];河南大學;2008年
8 陳瑩;唐前《史記》接受史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寧;《史記》敘事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任剛;《史記》人物取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明友;論《史記》的“一家之言”[D];蘇州大學;2002年
3 柴振威;《史記》楚漢之際若干歷史問題的考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穎韜;《史記》傳奇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坤鵬;楚簡《容成氏》與《史記》所記古史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盧剛;《史記》中自殺人物群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毛金霞;《史記》敘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伶俐;《史記》與《漢書》中的復仇事象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10 田富強;《史記》農史信息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902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90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