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案生例:從《駁案匯編》看清代條例的生成
本文選題:因案生例 切入點:條例生成 出處:《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摘要】:因案生例是清代條例生成的重要途徑,其主要原因是在清代刑案的法律適用中存在律例無正條、律例有正條但不合情理以及律例文義不明確等情況。因此,督撫、刑部、皇帝必須在頗具清代特色的刑事案件審轉機制中綜合運用一些法律方法以實現(xiàn)"情罪允協(xié)"的司法目標,并最終生成新例。這些方法包括目的性限縮、類推適用、創(chuàng)造性補充、法律解釋。因案生例在填補律例漏洞、解釋律例文義、統(tǒng)一律例適用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影響了律例體系的穩(wěn)定性,加劇了律例適用的復雜性。這些歷史經驗對于當下的中國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Abstract]:The case for exampl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enerate Tiaoli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main reason is the applicable law in criminal cas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is no laws, statutes have a positive but unreasonable and the meaning of statutes is not clear. Therefore, governors, Xingbu, the emperor must in a criminal trial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mechanism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legal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in Yun Association" judicial goal, and ultimately generate new cases. These methods include the limit of aim, analogy, creative,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 case for students in statutes fill loopholes, interpretation of law over righteousnes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unification of law the application,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law system, exacerbated by the complexity of laws applicable. The experience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hinese at the moment.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外儒內法,霸王二道:中國傳統(tǒng)刑事法律與社會控制”(項目編號:16JJD820020)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秦漢上讞制度的變化發(fā)展及其影響——以新出土材料為中心的考察”(項目編號:2015BSCX0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9;K2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小潔;;中國傳統(tǒng)司法判例情理表達的方式——以《刑案匯覽》中裁判依據(jù)的選取為視角[J];政法論壇;2015年03期
2 胡震;;清代“通行”考論[J];比較法研究;2010年05期
3 王志強;;中國法律史敘事中的“判例”[J];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王志強;清代成案的效力和其運用中的論證方式——以《刑案匯覽》為中心[J];法學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志國;;清代行政成案初探[J];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7年02期
2 孫斌;;因案生例:從《駁案匯編》看清代條例的生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3 陳長寧;;清代訴訟概念框架中的“民事刑事”[J];學術交流;2017年04期
4 陳子盼;;清代省例的法律范式考據(jù)——基于《治浙成規(guī)》和《福建省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06期
5 張劍虹;;清代內務府審判的歷史考察——以內務府慎刑司奏案為依據(jù)[J];明清論叢;2016年01期
6 楊孟哲;;陳寅恪范式對法律史研究方法的啟示[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6年04期
7 張中秋;;傳統(tǒng)中國司法文明及其借鑒[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6年04期
8 王志強;;我們?yōu)槭裁囱辛暦墒?——從法學視角的探討[J];清華法學;2015年06期
9 俞江;;中國法史學科評價中的若干問題——以“中華法系”研究現(xiàn)狀為中心[J];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年04期
10 邵六益;;從效力到效率:案例指導制度研究進路反思[J];東方法學;2015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小潔;;情理:中國傳統(tǒng)司法的文化基礎[J];學海;2014年03期
2 林志堅;;清代比附制度新探[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黃延廷;;清代刑事司法中的比附[J];北方法學;2011年04期
4 武樹臣;;中國“混合法”引論[J];河北法學;2010年02期
5 馬小紅;;混合法的制度設計:“法律”與“法官”的折中[J];河北法學;2010年02期
6 楊一凡;;注重法律形式和法律體系研究 全面揭示古代法制的面貌[J];法學研究;2009年02期
7 王志強;;中英先例制度的歷史比較[J];法學研究;2008年03期
8 高鴻鈞;;關于傳統(tǒng)法研究的幾點思考[J];法學家;2007年05期
9 劉篤才;;中國古代判例考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10 劉篤才;楊一凡;;秦簡廷行事考辨[J];法學研究;2007年03期
,本文編號:1690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69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