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移民慈善文化的當代價值
本文選題:中國海外移民 切入點:慈善文化 出處:《科學社會主義》2012年02期
【摘要】:中國海外移民慈善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主要出自以仁愛為核心的儒家慈善思想、以慈悲為特征的佛家慈善思想、以勸善為特征的道家慈善思想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慈善文化和以基督教為核心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慈善文化。它是一種綜合的、自覺自強的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對中國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Abstract]:The philanthropic culture of Chinese immigrants from overseas has a deep cultural origin, mainly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Confucian philanthropy at the core, and the charity of Buddhism characterized by compass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anthropic cul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aoist philanthropy, and the Western philanthropic culture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core of Christianity. It is a comprehensive, self-conscious and self-reinforcing culture, with both a national character and a worldwide character. It has important contemporary value to China.
【作者單位】: 廣東金融學院;
【基金】:2011年度廣州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一般項目:《改革開放后廣州海外鄉(xiāng)親慈善捐贈行為研究》(項目編號:11Y50)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胥思省;;淺談中國雕版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及其影響[J];中國報業(yè);2011年14期
2 昌切;;研究中國的一種學術(shù)取徑——寫在卜松山教授即將榮休之際[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汪武軍;;論儒道對“隱士”文化理論的建構(gòu)[J];大家;2011年14期
4 鄭杰文;;古佚書整理與讖緯輯佚和研究[J];齊魯學刊;2011年04期
5 李金玉;;古代禮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功能探析[J];史學月刊;2011年08期
6 昌切;;中國研究的別一種取徑——卜松山的漢學理路[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林國平;;簽譜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8 孫立峰;;論花之安的教育觀和宗教文化觀[J];河北學刊;2011年05期
9 本刊編輯部;阿金;;國學教育在爭論中前行——透視國學教育熱[J];人生十六七;2005年12期
10 蘇敏;;菩薩是如何中國化的[J];尋根;2011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樓宇烈;國學百年爭論的實質(zhì)[N];光明日報;2007年
2 劉菲;漢學專家回“娘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3 李梅敬;哲學視野中的“中國與世界:和平、和諧”[N];社會科學報;2006年
4 葉飛;中學西漸 全球共暖[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軍事科學院 范中義;傳統(tǒng)文化中“止戈為武”的戰(zhàn)爭觀[N];新華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王寅;中國人研究漢學未必有先天優(yōu)勢[N];南方周末;2006年
7 西北大學 龔杰 南京大學 蔣廣學;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底蘊”的深刻揭示[N];新華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袁新文;讀經(jīng)何需著古裝 國學不必閉門講[N];人民日報;2006年
9 樸素;誰引爆了“中秋申遺”?[N];海南日報;2005年
10 董洪亮;世界漢學大會在京開幕[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自慧;禮文化的人文精神與價值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2 張兵;《洪范》詮釋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詠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化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趙亭華;先秦儒家“和”思想探析[D];鄭州大學;2007年
3 姚原野;先秦時期齊文化的發(fā)展[D];安徽大學;2007年
4 黃美峰;弗朗索瓦·于連的中西比較方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張珊珊;生肖文化的起源及其發(fā)展過程[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李川;中國古代吏德發(fā)凡[D];河海大學;2007年
7 宋姣;從傳教士到“兩個世界的使者”[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8 焦磊;關(guān)羽神圣化過程的歷史考察[D];山東大學;2008年
9 高慧;懷履光及其漢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郭玉娟;人文教化傳統(tǒng)視野中的周代成人禮[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743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67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