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鮮赍咨行初探
本文關鍵詞: 清朝 朝鮮 赍咨行 封貢關系 出處:《山東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赍咨行是朝鮮派往清朝處理事務性問題的使行。其主要任務是攜帶奏文或咨文呈報清朝禮部,處理漂民、犯越等具體邊境事務。由于赍咨行數(shù)量龐大、任務繁瑣,中國方面史料甚少其相關記錄,長期以來在清代中韓關系研究中一直被忽略。本文試圖從朝鮮方面史料入手,以《通文館志》、《同文匯考》中的相關使行記錄為主,對赍咨行相關制度性內容作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并以赍咨行擔負使命的為切入點,對其進行個案研究和變化分析。同時,將赍咨行置于清鮮關系中來考察,以揭示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是導論。闡述選題緣由和研究意義,總結學術界關于清代朝鮮赍咨行及其他赴京使行的相關研究成果及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是清朝與朝鮮封貢關系的確立。本章主要是介紹清鮮兩國封貢關系確立的過程,以及朝鮮派往清朝禮儀使行的種類及其相關制度規(guī)定。 第三章是朝鮮赴京赍咨行。本章主要從《通文館志》、《同文匯考》的相關史料記錄入手,對赍咨行的概念界定、人員構成、所擔負任務、接待制度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并對赍咨行中的貿易行為、清鮮兩國對赍咨官的管理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第四章是赍咨行與清鮮關系。本章主要是從赍咨行擔負的任務,主要是海難漂民、犯越交涉問題,對赍咨行進行個案分析。并著眼于總結前部分的個案研究,分析其在清鮮關系進程中的變化。最后從清鮮雙邊事務的協(xié)商與處理的角度,將赍咨行置于整個清鮮關系中來考察,以揭示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是結語。通過本文系統(tǒng)的研究論述,對赍咨行進行總結概括。赍咨行是兩國在封貢關系中,處理具體事務的一種渠道。朝鮮派遣赍咨行是出于現(xiàn)實利益的考慮,將其視為僅僅處理事務問題的一種特殊使行;清朝則將赍咨行視為朝鮮諸多事大使行中的一種。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49;D691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凱;;朝鮮《同文匯考》中的清朝史料及其價值[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明星;;日本近代“征韓外交”再探[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3 ;學術交流安排[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權赫秀;;最近三十年來國內學界的中韓關系史研究綜述[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正玉;17-19世紀朝鮮對清貿易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陽;清代朝鮮赍咨行初探[D];山東大學;2010年
2 劉波;《同文匯考》史料分類述要[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宣丹丹;《通文館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承姬;《通文館志》考述[D];復旦大學;2010年
5 姚春冉;康雍年間清鮮朝貢貿易中“攬頭”及欠銀問題探析[D];山東大學;2010年
6 許學權;清朝莽牛哨設汛事件及其對清、鮮關系影響[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7 張文文;康熙朝清鮮封貢關系探析[D];山東大學;2011年
8 馬睿;李氏朝鮮君臣眼中的康熙帝與雍正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嬌瑾;清代中朝圖們江互市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10 宋先超;《備邊司譽錄》史料價值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10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5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