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蒙古立法中“順俗而治”問題析論
發(fā)布時間:2017-12-28 19:03
本文關鍵詞:清朝對蒙古立法中“順俗而治”問題析論 出處:《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清朝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洞笄迓衫分幸(guī)定:凡屬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一律適用《大清律》,以示國家法制的統(tǒng)一。但清朝幅員遼闊,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宗教信仰、社會生活習俗千差萬別。面對這種情況,統(tǒng)治者采取“因地制宜、順俗而治”無疑是最為有效的辦法。 對于蒙古族來說,他們的很多傳統(tǒng)、習俗與內地存在差別,所以清朝政府對他們的管理,根據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洞笄迓衫分械慕^大部分律例、相當部分條文并不直接適用于蒙古地區(qū),只是一些有關蒙古的原則性規(guī)定在其中。隸屬于理藩院的內外蒙古及青海各蒙古部落,由于風俗習慣不同,另立蒙古條例,因地制宜。從實質上看,清朝對蒙古地區(qū)法律創(chuàng)制的過程也是清政府在蒙古地區(qū)建立政治權威的過程。蒙古的一些習俗、私法、習慣法則以各種形式被保留下來,被清朝統(tǒng)治者加以確認,形成了法律。 將清朝對蒙古立法中的“順俗而治”問題加以系統(tǒng)研究,首先從民族法治的一般理念入手,進而研究“順俗而治”在我國歷史上的演變,接著從清朝在邊疆治理方面的基本考量出發(fā),理清其基本原則和出發(fā)點,最后總結概括清朝對蒙古的立法時“順俗而治”在各個部門法的體現,從而可以從法的本質的角度揭示出清朝對蒙古法律制度中“順俗而治”的實質。清朝政府采取“順俗而治”的實質是為了其政治目標,通過“順俗而治”這一政策,在一定程一度上迎合蒙古民族的心理,對于北部邊疆的統(tǒng)一和中央政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進而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穩(wěn)定,這將對我國目前的民族法治建設具有重大的促進意義。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w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feudal state. The law of the Great Qing Dynasty stipulates that all nationalities in the large Chinese family are applicable to the law of th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show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However, the Qing Dynasty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s of all ethnic groups are uneven, and religious beliefs and social customs are different.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it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the rulers to take "local conditions and vulgar treatment".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牛海楨,李敏;試論清王朝在西北邊疆地區(qū)的民族立法[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范忠信;“親親尊尊”與親屬相犯:中外刑法的暗合[J];法學研究;1997年03期
3 杜家驥;清朝的滿蒙聯(lián)姻[J];歷史教學;2001年06期
4 汪高鑫;;論漢代公羊學的夷夏之辨[J];南開學報;2006年01期
5 楊強,李永錦;論清代對蒙古立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烏力吉陶格套;;清朝對蒙古的立法概述[J];蒙古史研究;2003年00期
7 楊選第;從《理藩院則例》析清朝對蒙古地區(qū)立法特點[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02期
8 楊選第;試論清代蒙古地區(qū)的司法制度[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年04期
9 楊選第;從《理藩院則例》與《衛(wèi)拉特法典》的比較看其民族法規(guī)的繼承性[J];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10 楊選第 ,劉海濱;清朝對蒙古地區(qū)實行法制統(tǒng)治的幾個問題[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璐;清代蒙古行政法律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470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34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