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清初理學名臣張伯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8 06:09

  本文關鍵詞:清初理學名臣張伯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明末清初 張伯行 理學 傳播


【摘要】: 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造成劇烈的社會動蕩,滿族的入主中原以及漢族政權明王朝的傾覆,這些都使社會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王學”末流的空虛和無用,遭到明末清初大多數(shù)文人士大夫激烈的抨擊和批判。在清初統(tǒng)治者的極力推崇下,程朱理學獲得再次的復興。在傳統(tǒng)理學之外,反理學和實學思想的發(fā)展,給思想界注入了新的血液。 張伯行(1651-1725)是清初康熙朝的著名廉吏,同時也是一個理學大家。清初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學術氛圍,對張伯行有很大的塑造作用,他學宗“程朱”,以弘揚程朱理學為己任。他不遺余力地傳播程朱理學,批判陸王心學,反對佛道思想。他不但信奉程朱理學,而且還把這種理學思想應用到日常的為學、為政和為人中去。在為學方面,張伯行每到一處就廣建書院,積極傳播程朱理學,排斥其他學術,并搜集刊刻先賢文集;在為政方面,他關心河務,全心為民,并注重地方穩(wěn)定,忠于職守,受到清圣祖的多次褒獎;在為人方面,他一介不取,為官清廉,不畏強權,剛直犯上。張伯行不僅是一位理學大家,更是一位尊崇躬行的理學實踐者。 全文分為五個部分:前言部分,首先做了有關研究張伯行的學術史回顧,并將這些研究成果劃分了種類,希望在研讀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張伯行的研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并簡要介紹了研究張伯行的意義,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部分,分析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形勢及學術時代背景,了解張伯行理學思想形成的外部環(huán)境。第三部分,主要通過盡心河務和為官清廉兩個方面,對張伯行的生平事跡做了詳細介紹。第四部分,介紹了張伯行傳播理學的目的以及傳播理學的方式。文章的第五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部分,著重分析了張伯行的理學思想,他的理學思想主要包括“性理”學說、反對姚江、重視主敬、排斥佛道和尊崇躬行等五個方面,分析張伯行思想的同時,注意和他本人的親身實踐相結合。最后是全文的總結部分,對張伯行進行系統(tǒng)的把握和全面的認識。張伯行的日常行為,就是他理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通過對張伯行主要事跡的敘述,以及對他的重要理學著作的分析,有利于對張伯行理學思想的深入研究,這樣才能對張伯行做出客觀的總結性的評價和認識,以充分肯定他應有的政治和學術地位。個人的行為,一般受其個人思想意識的支配,而個人思想意識的形成,必然要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這是研究張伯行個體取得的認識。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龔小峰;清前期督撫關系管窺——以清官張伯行的仕宦生涯為個案[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2 劉云波;督撫互參案與張伯行的悲劇[J];船山學刊;2003年04期

3 潘志鋒;王船山道統(tǒng)論與張伯行道統(tǒng)論之簡要比較[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3年09期

4 李春光;一代廉吏張伯行述評[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范金民,孔潮麗;噶禮張伯行互參案述論[J];歷史檔案;1996年04期

6 李士金;朱熹關于“存天理、滅人欲”的哲學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牛建強;明代中后期講學風氣的擴張及其異變[J];史學集刊;1993年04期

8 王興亞;清朝前期名臣張伯行簡論[J];商丘師專學報;1999年05期

9 張?zhí)熘?張伯行的學術事功述論[J];史學月刊;1985年04期

10 王衛(wèi)平;;張伯行書院教育實踐及其理學思想的傳播——以蘇州紫陽書院為中心[J];學習與探索;2008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燕;張伯行的理學傳播活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韓秀錦;張伯行學行述略[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653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2653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8a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