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臺灣的閩南籍民與地方自治

發(fā)布時間:2017-12-05 15:07

  本文關鍵詞:臺灣的閩南籍民與地方自治


  更多相關文章: 臺灣民眾 閩南移民 民族自治


【摘要】:臺灣光復以后實行的地方自治是以閩南籍為主的臺灣民眾長期努力的結果。明鄭時期,閩南籍民眾隨明鄭政權收復、開發(fā)臺灣,形成自治的地方政府。臺灣歸清以后,閩南籍民眾在朱一貴、林爽文等領導下發(fā)動反清起義,試圖建立漢族在臺灣的自治政權。日據時期,閩南籍臺灣精英帶領臺灣民眾爭取民族自治權利,這些都對臺灣光復以后國民黨政權實行臺灣地方自治產生重要影響。
【作者單位】: 泉州師范學院政治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儒學傳統(tǒng)下臺灣民眾民族精神與本土意識的互動”(09BZS047)
【分類號】:D618;K203
【正文快照】: 閩南人民大規(guī)模移居臺灣始于顏思齊率領的福建閩南海上武裝集團。明天啟元年(1621),顏思齊等人在臺灣北港登陸,以諸羅山為根據地,安寮設寨,建立寮寨管理制度。閩南一些為生活所迫的鄉(xiāng)人,陸續(xù)前往投靠,人數最多時達3000余人。天啟五年九月,顏思齊病故,部眾由鄭芝龍統(tǒng)領。崇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中龍;;臺灣民眾的媽祖情結[J];兩岸關系;2006年10期

2 丁祖婷;;兩岸情緣[J];青春;2008年06期

3 張起燕;張濤;;臺灣五大家族企業(yè)財團之二——和信與中信集團崛起的內幕(連載一)[J];海峽科技與產業(yè);2010年10期

4 張紅梅;;日據時期臺灣的語言教育[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吳亞明;;臺灣印象·與鐵路結下不解之緣[J];黃埔;2007年03期

6 馬學磊;;語言中的政治:臺灣光復初期的國語運動[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安東;;1949-2009年臺灣歷史上的八月[J];臺聲;2010年08期

8 陳星;;臺灣民眾為何對大陸陌生[J];科海故事博覽(智慧文摘);2008年02期

9 徐兆麟;;圓夢、團聚、增信之旅[J];臺聲;2009年06期

10 藍博洲;;在追尋的道路上[J];文學界(專輯版);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雙一;;光復前后臺灣民眾心態(tài)的演變——以詹作舟詩作為例[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錦谷;;福州與臺灣的文化淵源[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3 王棟梁;;走出悲情是化解兩岸緊張關系的關鍵[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胡文生;;臺灣民眾國家認同問題的由來、歷史及現實[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茹;;臺灣光復初期的政治參與——以“省參議會”為例[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肖林榕;;談臺灣40年來中醫(yī)藥圖書的出版[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7 汪小平;;“臺灣民族論”與臺灣史論述——以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為例探討[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8 陳在正;;臺胞在大陸抗日與臺灣光復[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葉海濤;;臺灣對大陸中藥的需求及管理[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10 肖林榕;張樹欽;;1993年臺灣中藥研究概況[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勇;臺灣民眾工時漸長而薪水漸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2 王子今;臺灣往事[N];學習時報;2003年

3 蘇雙碧;填補歷史空白的研究成果[N];北京日報;2003年

4 蘇雙碧;臺灣民眾抗日愛國的凱歌[N];光明日報;2003年

5 記者何自力;56%臺灣民眾不看好未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6 保思;蔡英文“一廢一沒有”令人失望[N];團結報;2010年

7 吳亞明;臺灣民眾喜歡持有人民幣[N];人民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郭騰達;臺灣民眾對開漳圣王很尊敬很推崇[N];閩南日報;2008年

9 趙志光;毒品搶劫等三大犯罪困擾臺灣民眾[N];法制日報;2002年

10 趙暢;慈善需要眾人拾柴[N];解放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殊芳;清代臺灣的閩南移民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陳東旭;兩岸大學生接觸對方新聞的現況與實效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王英;民進黨執(zhí)政后兩岸傳播的交流與互動[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明庭權;中國和平發(fā)展進程中的臺灣問題[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景嵐;臺灣政治轉型及其對兩岸關系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郭中軍;臺灣民主轉型中的民粹主義[D];復旦大學;2006年

7 鄒振東;臺灣政治文化的符號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李雪松;中國國民黨退臺后的三次“改造”及其對臺灣政治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陳志國;臺語電影的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玉容;臺灣民調—關于臺灣民眾對兩岸開放政策的民意傾向[D];南京大學;2012年

2 楊文松;試析臺灣沖突性政治文化的表現、原因及其影響[D];外交學院;2009年

3 吳堅;“二次金改”與民進黨的政商關系[D];廈門大學;2007年

4 韓梅;淺析臺灣民眾心態(tài)特點、成因及對策[D];吉林大學;2005年

5 周建國;從臺灣受眾的角度探索電視領域的對臺宣傳工作[D];廈門大學;2007年

6 付鈺;新形勢下對臺傳播中的大陸形象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方媛;論族群政治對臺灣民眾政治心理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林偉文;臺灣驚恐癥及其求醫(yī)行為的社會文化因素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9 蔣軍;民進黨“執(zhí)政”以來臺灣媒體對大陸新聞報道的建構主義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哲_c;惠臺政策對臺灣民眾認同意識之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2552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2552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fe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